山豬獼猴小鳥就愛這味 有機歡喜果園天然ㄟ尚好

歡喜果園潘源田勤種有機蔬菜,為人類帶來身體健康,也還大自然一份健康。(沈茗瑋攝)

歡喜果園潘源田勤種有機蔬菜,為人類帶來身體健康,也還大自然一份健康。(沈茗瑋攝)

【特約撰述沈茗瑋國姓報導】一座落於海拔一千三百多公尺高的有機農場──「歡喜果園」,負責人潘源田。初到果園拜訪,印入眼簾的是台灣優美的高山景象,農場以甜柿為主要作物,周圍有原始林形成隔離帶,讓這片田柿園可以免受臨田汙染,歡喜果園有機、天然ㄟ尚好。

這天來到果園拜訪,潘大哥正在進行鐵網架設工程,參觀時,發現甜柿園的土地上盡是坑洞,似乎剛進行完開發工程,潘大哥望著地上的「成果」。無奈表示,是山豬的傑作,山豬兇猛的行徑,連養在農場內的四條土狗都聞之喪膽,最後只好用鐵網圍住防止山豬入侵。

但見果園周圍都是高麗菜園,顆顆渾圓飽滿,不會爬樹的山豬,為什麼不選擇隔離帶外側唾手可得的高麗菜,而要進到果園裡煞費苦心的挖掘食物?潘大哥說,連山豬、獼猴、小鳥都知道這附近都是慣行農法的天下,惟有堅持與大地共存,使用有機農法耕作的「歡喜果園」才是安全的食物來源。

在歡喜果園裡,可以看到對地球愛護、對生命尊重下產生的甜美果實,在此真心感謝潘源田大哥以及在埔里、台灣各地,進行友善耕作的所有農民,希望可以以此拋磚引玉,擴大有機農業種植。

爆肝不再來 竹科新貴返鄉種田

黃國峰

曾是竹科新貴的黃國峰,返回北港村種無毒稻米,並自行碾米。(柏原祥攝)

【柏原祥國姓報導】竹科工程師只能當新貴嗎?不,還能下田當農夫,曾是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的黃國峰,經歷過公司分紅、爆肝與無薪假,他決定回到國姓鄉北港村與父親種稻,要將北港村打造成無毒米鄉。

學資訊工程的黃國峰,畢業後就至竹科上市記憶體公司當工程師,當台灣電子產品出口暢旺之際,就像其他竹科新貴一樣有優渥的分紅、年終與薪水,但在韓國、中國大陸高科技業競爭下,無薪假、熬夜、輪班都遇上了,身體變差,讓父母擔心不已。

國姓冷泉米

黃國峰(左)向清流部落農夫林慶楨學習種稻。(柏原祥攝)

父親黃木森曾是建設公司廠長,選在北港村退休,看到一臉病容的兒子便說:「回來跟我種田吧,再怎麼樣,耕作一定不會餓死」。黃國峰沒想太多,帶著妻兒從北部返鄉,無塵衣換成農裝、斗笠、雨鞋,精密的DRAM生產線經驗,應用至碾米廠,農夫的新生活啟動。

黃國峰說:「或許我不懂做農,但我願意學」,仁愛鄉清流部落的農夫為師,農改場的專家是顧問,找休耕達七年多的農地,自己鑿井找水源,種植台稉九號稻米。黃木森說,北港溪的水源來自無污染的合歡山區,流經惠蓀林場,這裡無污染,適合種植有良心的無毒稻米,北港村成為西部的無毒米鄉可以期待。

冷泉米

黃木森、黃國峰父子的無毒稻田裡,常見蜻蜓駐足。(柏原祥攝)

高科技廠歷練並未放空,父子倆再斥資五百萬,打造自己的碾米廠,精選台製碾米、拋光、彩色機等設備,精簡加工流程,低溫儲放新米,黃國峰認為,一般碾米廠稻穀來自四面八方,無毒、有機、慣行的全混在一起,消費者很難辨別,為了市場區隔,讓消費者吃最健康的米,這投資是值得的。

見到兒子勤奮的工作,六十八歲的黃木森欣慰的說,大家都把小孩送到大都市功成名就,但我只盼望孩子健康生活,種稻跟做DRAM沒什麼好壞之分,鄉間很需要年輕人帶來刺激與改變,共同打造富麗的農村。

埔里成功里種瓜得瓜 輝映相扶持有機成行

楊創發、鄧秀香夫妻

楊創發、鄧秀香夫妻,攜手打造「有機幸福」。(林子婷攝)

【記者林子婷埔里報導】位於埔里鎮成功里的種瓜、得瓜有機農場。「種瓜、得瓜」,雖說是老天的恩賜,還得順應天時,因此種瓜得瓜,還不是「有種就有得」,更要有堅定的心,用愛心耕耘,才能帶來健康、與大眾分享豐碩的果實。

台灣之心有機農成員的楊創發與鄧秀香夫妻,經營種瓜有機農場,幾經梨山、太平、國姓等地輾轉,奮戰十幾年的有機產業,終在埔里鎮成功里「落地生根」。 鄧秀香表示,初於梨山種梨時,夫妻二人以慣行農法種植,果園一年噴二十幾次的農藥,一家四口一年幾近有八個月的時間都生活在毒氣中,害怕兒女受農藥汙染的情況下,丈夫因過於疲勞而健康響起了警鐘。

彭新決

彭新決帶領埔里報導創辦人何其慧參訪農園,講述自然農法。(林子婷攝)

幸於82年在看了雷久南博士的《身心靈整體健康》一書後生活有了轉機,兩人開始改用有機肥、以砍草機除草、用微生物代替農藥。夫妻二人亦經姜淑惠醫師建議,開始種植小麥草,以自然療法調養,並經低溫乾燥後,製成易於保存的麥苗粉。

有機農法雖困難但踏實,農場主人彭新決有感而發,當初要為農場取名時,慈心有機的師兄建議:農場位於種瓜路,比鄰種瓜農場,有了種瓜的耕耘才有「得瓜」的收成,不如取作「得瓜農場」,成為村莊中別具特色的「種瓜、得瓜」有機農場。

這些有機農友共同表示,雖然有機種植的道路辛苦而漫長,但為了愛護土地、顧及眾生健康,一切都值得。希望民眾珍惜食糧、支持台灣在地有機農業。

有機芽菜多酵素 健康檢查很重要

林禾盛、姚瑩紾賢伉儷

【記者林子婷埔里報導】在仁愛鄉與埔里鎮交界處,林禾盛、姚瑩紾賢伉儷經營的萬山農莊民宿。夫妻二人在山間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因妻子姚瑩紾在五年前罹患乳癌,察覺身體在不能負荷壓力過大緊張的生活環境,便南下埔里安身養心。

林禾盛指出,治療癌症控制飲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自己現在就過著種菜、妻子採菜,水煮而食的簡單生活。姚瑩紾則分享生的有機蔬菜芽內有許多酵素,可多補充;另外,在他們的園子裡還養了遊牧雞,每每小孫子來時,都會「尋雞撿蛋」,使安養生活別有一番樂趣。

姚瑩紾表示,每人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很重要,她本身因患有乳癌,每三個月都要前往臺大醫院回診,每半年就做一次超音波,也正因為有層層的檢查把關,在去年有幸及早發現新生癌細胞,順利切除,解除危機。

取得證照已有十一家 其餘正在陸續驗證中

魚池鄉農友蔡耀仲正在收割有機大白菜(何其慧攝)

魚池鄉農友蔡耀仲正在收割有機大白菜(何其慧攝)

【記者何其慧埔里報導】台灣之心大埔里有機聯盟洪權宏班長表示,該聯盟成員取得有機驗證已有11家,其他正在進行中。該証書取得後每三年換證一次,每年土壤、水質、農產品都必須經過嚴格檢驗。

該產銷班年前可以提供的有機蔬菜,計有小黃瓜、豆子、蘿蔔、包心白、高麗菜、香蕉、青花菜。

他們包裝出來的產品上特別標誌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誌各自驗證單位的証章生產者姓名或單位名稱地址電話,如果上架還接受有農糧署、消基會等單位隨時抽查監督。
台灣之心大埔里有機聯盟電話:游先生0982966405傳真049 2990720洪先生0985099531

蔡耀仲農友幫王清波校長疏通經絡,王校長感到相當輕鬆舒適。(何其慧攝)

蔡耀仲農友幫王清波校長疏通經絡,王校長感到相當輕鬆舒適。(何其慧攝)

埔里有機小農組成有機聯盟 讓消費者直接採購有機農產

一群有機小農友善對待土地,生產健康的農產品。(柏原祥攝)

一群有機小農友善對待土地,生產健康的農產品。(柏原祥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有機小農組成有機聯盟,運用埔里的好山好水,要將健康農特產推廣出去,聯盟指出,國內因產銷問題,使得大多數的利益被盤商剝奪,組成聯盟是希望能集合力量,讓消費者直接採購有機農產,對消費者健康、對農友收益都是件好事。

農民組成有機蔬果產銷班,埔里鎮十七位有機農友自發組成「大埔里有機聯盟」,主要成員有洪權宏、李木旺、潘源田、陳東寶、周霂憶、陳逄智、何進明、邱金泉、王泰傑、彭新決、楊萬得、游振坤、游振輝、鄭夷伶、李浩承、劉冠宏、陳新豪等,突破慣行農法的迷思,種植茭白筍、甜柿、蔬菜、樹葡萄、明日葉等作物,聯盟建立品管機制,並推出「台灣之心」的品牌,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銷售被盤商剝削 農民自覺組聯盟

聯盟班長洪權宏表示,農產主要目的雖是餵養人,但是人應該對土地、環境友善,但慣行農法採用大量的農藥、化肥,地力不但耗竭,食用的人吃了殘餘的毒素,衍生惡疾,班員們過去是單打獨鬥的小農,但產品銷售至末端,接連被盤商剝削,與慣行農法農產混雜在一起,有機農民收益也有限。

於是包括埔里鎮、仁愛鄉、魚池鄉三地有機農民組成聯盟,試圖突破台灣產銷體系的障礙。洪權宏指出,埔里有好山、好水、好陽光,作物再以健康的方式種植,味道特別香甜,已有許多消費者透過宅配的方式團購農產,透過口碑,相信會有更多人認同埔里有機農產。

社論 推動有機農業

行政院原民會為協助原住民創業,在國立暨大學建置原民族創業育成中心,選定五家廠商進駐,以有機農業、文創產業為主,結合產官學資源協助輔導原民廠商研發產品協助業者創業;在此同時,埔里地區包括埔里鎮、仁愛鄉及魚池鄉的十七位農友也自發性的成立了「大埔里有機聯盟」,以種植有機蔬菜為主軸,建立品管機制,杜絕利益被盤商剝削,推出「台灣之心」的品牌,希望透過自已的力量,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從這兩則新聞中,我們深切體認到,國人已經開始重視有機農業的推動,開始重視養生,政府重視有機農業,民間自發性籌組成立「大埔里有機聯盟」,兩者相互呼應,再加上國立暨南大學的協助,形成了產官學界的結合,只是這兩個組織一個是官方協助成立,有足夠的經費資源,一個是民間自發性的成立,沒有政府單位的奥援,欠缺一個聯結的管道,如果能夠結合起來,相信更能發揮效果。

栽培蕃薯葉養生 意外發一筆財

【何其慧埔里報導】住在埔里同聲里新生路的羅秀錦 女士,其友人在台中803醫院工作 。有一天,友人 帶了院內一群醫生及其家人到羅秀錦家享受田園之 趣,見其身體不佳,建議在她家傍的二分田地上栽 培蕃薯葉,天天採取食用可調養身體。從那天開 始,她到草屯找到專供吃葉的蕃薯品種,回台中娘 家取得吃塊根的蕃薯品種來栽培。

結果除了改善自己的身體健康,意外的產量豐 富,埔里市區專營養生的餐館紛紛向其訂購,因為 她的栽培法是與大地

羅秀錦與另一位無毒栽培者曾豐男在蕃薯園中(何其慧攝)

羅秀錦與另一位無毒栽培者曾豐男在蕃薯園中(何其慧攝)

同生共享,無毒、人工除蟲、 用愛心去耕種並分享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