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蝴蝶風社區報

蝴蝶餐創意料理發表 幸福滋味護生態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舉辦「與蝶共餐,幸福好滋味!」發表會,18位料理達人在紙教堂竹屋合影。(柏原祥/攝影)

【柏原祥/埔里報導】翩翩飛舞的蝴蝶,一生與植物密不可分,是自然生態不可或缺的角色,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開辦「與蝶共餐,幸福好滋味!」料理課程,透過美食,讓人們認識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10日紙教堂竹屋舉辦發表會,學員主要來自埔里在地餐廳、民宿業者,他們分享食材迷人的風味,並推廣生態造鎮的理念。 台灣蝴蝶有418種,以單位面積來劃分,台灣是蝴蝶物種最多樣的「蝴蝶王國」,而位於台灣之心的埔里鎮,向來是蝴蝶重要的棲地與研究重鎮,許多老一輩埔里人,曾做過蝴蝶加工產業,而這一切要歸功於埔里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多樣的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比如深具埔里特色的刺蔥,是台灣烏鴉鳳蝶、台灣白紋鳳蝶等10來種蝴蝶的食草,埔里產值最高的「美人腿」茭白筍,葉子則是台灣單帶弄蝶、台灣大褐弄蝶的食草,深具原民風味的香料植物馬告(山胡椒),是孕育大黑星弄蝶的食草。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再現埔里蝴蝶王國」十數年,今年在農 […]

感謝埔里香花野草 林雅筑獲蝴蝶創意料理賽金獎

香草甜點職人林雅筑以「射之蝶」甜點,獲得「與蝶共餐,幸福好滋味」蝴蝶餐創意料理競賽烘焙組金獎。(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蝴蝶餐創意料理競賽」結果4日於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揭曉,其中新設的特色糕點組由香草甜點職人林雅筑以「射之蝶」獲得首獎,她運用野薑花花蜜調味,射干花朵妝點,透明的糖杯罩住檸檬、刺蔥風味的小蛋糕,風味清新,充分融合了在地食材風味,林雅筑表示,埔里這塊土地,可以取得最新鮮的鮮花香草作為烘焙食材,創作出風味獨具的糕點。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農委會林務局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協助下,4日舉辦「與蝶共餐」蝴蝶創意料理廚藝競賽,鼓勵一線廚師運用蝴蝶食草或蜜源植物融入菜色,讓「蝴蝶鎮」的意象藉由味蕾帶給遊客豐富的感受。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表示,台灣有418種蝴蝶,是全世界國家土地面積換算蝶種最豐富的地方,其中埔里蝴蝶就有221種,捕蝶標本蝶藝加工產業,曾是許許多多埔里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希望透過「與蝶共餐」塑造埔里飲食特色,並提升料理內涵。   評選項目包括了風味口感、擺盤 […]

與蝶共餐幸福好滋味 蝴蝶餐創意料理徵集中

The Home Chef愛儷仕廚坊執行長Iris張樹貞(左)與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合影。

【埔里訊】自然界的植物,有不少是人與蝴蝶可共享的食材。諸如常見的地瓜葉、空心菜、竹子、柳丁、檸檬、柚子、龍眼等,都是蝴蝶家族喜歡的食草。埔里深具地方風味的刺蔥與阿那那〈巴西番荔枝〉,也是蝴蝶鍾情的食物。 今年,在農委會林務局的支持與國立暨南大學USR計畫協助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將於9月4日舉辦「與蝶共餐」—蝴蝶餐創意料理廚藝競賽,鼓勵大眾運用人蝶可共食的蜜源及食草,研發特色餐飲及糕點,創發埔里料理新主張,再現埔里蝴蝶新風采! 比賽共分主菜組、糕點組,每組各三十名選手,為激勵參賽者踴躍參與,各設有金質獎乙名,獎金一萬元;銀質獎三名,獎金兩千元等。 為了讓各界更瞭解「與蝶共餐」活動的理念與競賽規則,新故鄉於7月10日舉辦蝴蝶餐競賽說明交流會,會中邀請超過40年的豐富烹飪經驗的The Home Chef愛儷仕廚坊執行長Iris張樹貞,以蝴蝶食草植物為食材,現場示範與分享五道集健康、美味的蝴蝶餐料 […]

埔里蝴蝶森林公園宣示 永續綠網織生態城鎮夢

埔里蝴蝶森林公園大會宣示,與會來賓別上蝴蝶名牌。(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宜居城鎮,永續生態遊程再度推進一大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5日宣示埔里蝴蝶森林公園計畫啟動,台灣國家綠網將從素有「台灣之心」美名的埔里鎮啟航。 台灣的土地面積僅佔全球萬分之2.5,但擁有418種蝴蝶發現記錄,物種佔了全球13%,而其中埔里鎮曾記錄過220種的蝴蝶,是全台蝴蝶物種密度最高鄉鎮,在民國50、60年代,蝴蝶標本出口或仿世界名畫蝶翼拼畫,曾是埔里鎮重要經濟命脈,但棲地開發遭到破壞,蝶況大不如前,2010年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大埔里地區有志之士共同發起「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行動,希望找回福爾摩沙的榮耀。 這幾年來,蝴蝶的意象設施在鎮上各個角落出現,食草、蜜源植物在社區公園「招蜂引蝶」,鎮民與蝴蝶的距離更拉近,新故鄉今年在農委會林務局的支持下,為「埔里蝴蝶森林公園」埋下種子,逐步在棲地營造、解說員培訓、蝴蝶生態旅遊推廣、文創產業、藝文展演等面向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深耕。 […]

小鎮雙亮點 《蝴蝶風社區報》《大埔里報》獲最佳社區報獎

【柏原祥/埔里報導】來自「台灣地理之心」的《大埔里報》,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社區比報─優良社區報選拔活動」,獲得鄉鎮(市)區類新秀組「最佳社區報獎」殊榮,而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創辦的《蝴蝶風社區報》,也獲得鄉鎮(市)區類進階組最佳社區報獎,埔里小鎮兩報得獎,足見地方文風薈萃。 「優良社區報選拔活動」11日在文化部頒獎,全台約有370個種類不一的社區報刊,參加選拔者共有258件,經過3個月的評審作業,選出32件優良社區報刊,包含12件單一社區類組、19件鄉鎮(市)區類組及1件社會議題類特別獎社區報,文化部長龍應台親臨會場,瞭解各報創辦的歷程。 龍應台致詞時表示,她住在德國法蘭克福附近某處一萬八千人口小鎮時,有一天兒子安德烈興高采烈的回家,說書包裡面有一張很棒的地圖,原本以為是世界地圖,打開一看,原來是小鎮的地圖,標示著小鎮裡哪裡可以採果、抓魚,小山丘登山步道怎麼走,這張地圖比起世界地圖,對孩子的 […]

「青蛙阿婆」投入蝴蝶棲地營造 打開人生新視野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桃米坑「青蛙阿婆的家」民宿主人王惠美(阿婆),曾經是極度懼怕毛毛蟲的花藝老師,為了看蝴蝶在園內飛舞的身影,參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為蝴蝶造窩」計畫,阿婆克服了恐懼,與志工協力種植蜜源與食草植物,如今彩蝶不但帶來了客人,阿婆與阿公林俊哲兩人,也因為美好的居家環境,精神抖擻、身體康健。   原本從事花藝設計工作的王惠美,非常的怕毛毛蟲,還好花材農藥噴得種,很少看到蟲,洗菜做飯就難避免了,看到紋白蝶的幼蟲也會嚇得花容失色,自從在桃米購地後,阿婆愛上這裡蛙類、蝴蝶生態豐富的環境,尤其蝶兒翩翩飛舞的身影,更讓她傾心,但是蝴蝶的幼蟲正是毛毛蟲,讓阿婆陷入掙扎,一度想要噴藥消滅「害蟲」。   前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彭國棟長期埔里推動生態造鎮,他告訴阿婆:「你這樣人格分裂不是很難過嗎?喜愛蝴蝶的美,就要接受毛毛蟲的醜」。王惠美開始說服自己,試著在民宿內養蝶,新故鄉學員 […]

四十三年前蝶翼彩畫再問世 飛越時光特展紙教堂揭幕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畫家畫家林耀堂四十三年前就讀師大美術系二年級時,為了籌措生活花費,邀了廿位同學以蝴蝶翅膀製作貼畫,透過貿易商外銷至日本,其中一六三幅沒賣出,在老家塵封四十三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發掘後,於紙教堂山坡展場舉辦特展,讓這一幅幅以蝴蝶生命換來的寶物,再度呈現在世人面前。 民國五、六○年代,蝴蝶杯墊、桌墊、浮世繪外銷加工,是埔里鎮重要的產業,林耀堂當時在親戚的鼓動下,在台北租屋處製作蝴蝶貼畫貼補生活開銷,美術底子加持,他臨摹台灣水彩名家藍蔭鼎、西洋油畫家梵谷的畫作,銷路意外,林耀堂找了一群心細、手巧的女同學來打工,「員工」一度擴增至廿位,猶如小型的蝴蝶貼畫加工廠。 許多老一輩的埔里人曾靠著蝴蝶加工品養家活口,這些加工品外銷後,外匯換成新台幣,加工者反而很少留存,林耀堂等美術系學生所製作的這批一六三幅蝴蝶貼畫,原本也要銷到日本,但因與貿易商價格談不攏,學生工廠休業後,就此塵 […]

同理心看蝴蝶產業(看畫猜蝶種)

撰文 = 貼畫分析 ∕ 劉明浩(蝴蝶風第十一期) 蝴蝶標本加工這項在埔里曾經輝煌,但漸被淡忘的特殊產業,其實承載、包容了臺灣近代社會文明的進展。 站在人道的立場,我不喜歡蝴蝶被捕捉,野外的生命何其自由,又何其無辜。但親眼仰望蝶翼做成的貼畫,我的內心其實是向無名創作者致敬的!幾十種的蝶類,成千上百的蝶隻,化為一幅幅精緻的蝴蝶貼畫,結合了自然與藝術,真的令人嘆為觀止。對於當時的埔里人而言,如此優美的作品可以賣給外國人高價,養活好幾個家庭。 我不禁思考著:一隻蝴蝶所能反映的生命價值是什麼? 我深刻體認到,自然保育的批判必須回到歷史脈絡之中,考量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並帶著同理的眼光和包容的態度,不然很容易落入昨是今非的謾罵與偏頗。大時代下的蝴蝶貼畫產業,裡頭有太多值得細細疏理的觀念。 當今的我們不能用生態殺手來污名化蝴蝶貼畫的創作者和銷售業者;我們也不該再回到任意捕捉販賣蝴蝶的舊時路。 我們能做的 […]

遺忘的蝴蝶歲月

撰文 ∕ 林耀堂(蝴蝶風第十一期)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的「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邀我為第一期的蝴蝶風社區報撰稿,勾起我一段被時光煙塵掩埋的記憶。往事並不如煙,蝴蝶真實的在我大學生涯中,有過一段奇妙的因緣巧遇。 1971年,我在師大美術系就讀二年級時,曾有兩年以蝶翅拼畫作為生活的經濟來源,事過境遷,我早已忘了這段歲月,而當時留存的一些蝶畫,裝箱打包束之高閣後,就此和我緣慳一面。沒想到寫了那篇文稿,塵封的往事像被一陣輕風吹開,也引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同仁的關注。 2012年11月回鄉整理老家廂房,終於找出這批蝶畫,當我通知新故鄉同仁時,大家都好奇的趕來,一霎時老家古舊的廂房擠進一群年輕人,照相機與錄音筆齊飛,錄像與收音同步,大家還真像看到古物出土一般的興奮。 廖嘉展董事長也訝然驚稱:「原以為是四、五幅,沒想到有三箱的數量。」當下就決定邀我在紙教堂辦個展覽。   趁著2013年元旦長 […]

飛越時光洪流的彩翼─一九七○年代蝴蝶貼畫特展

撰文 / 何貞青(蝴蝶風第十一期) 來自1972年的一批蝴蝶翅膀拼貼畫作,睽違40年後,從塵封的角落重新出土,以一幅幅怒放的瓶花姿態、細緻的風景圖像,展示一段蝴蝶產業史的絢爛過往。   小型貼畫加工廠 1971年藝術家林耀堂尚就讀於師大美術系,在一位親戚的鼓動下,於台北租屋處製作蝴蝶貼畫,賣給貿易商銷往日本。 當時埔里流行的仍是蝴蝶杯墊、桌墊等製品,大量的蝴蝶貼畫尚未興起,這算是很早期的獨門生意;最初林耀堂只邀請班上兩位同學一起打工,後來銷路實在太好,打工的同學增加到近20位,別校藝術系的學生也風聞來求職,已然發展為小型的蝴蝶貼畫加工廠了。 這些出自美術系學生之手的貼畫,雖說是商品,卻同時帶有創作成分在裡面,構圖內容由學生依個人喜好自由發揮,包括香港街景、台灣鄉村的氛圍、燦爛的盆花等等,是比較常出現的主題。 學生V.S工匠手法不同  當然學生構思的過程也會參考知名畫家的作品,例如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