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裕鑫/仁愛報導】仁愛鄉公所積極推動原鄉深度旅遊,在主要賞梅區互助、新生村展開原民風味餐暨部落餐廳培訓,1日舉辦成果展。當地的3個部落婆婆媽媽以相同食材發揮創意,進行PK,烹調道地的原鄉特色佳餚。 這項原民風味餐料理培訓,於10月上旬展開4天研習課程,並聘請明德女中老師、餐廳師傅廖宏明傳授料理經驗,以因應仁愛郷致力休閒農業旅遊時,部落婦女能增加就業機會,推廣原住民風味美食,有22名婦女報名。 培訓課程在和合咖啡餐飲店展開成果展,互助、新生村當地的清流、中原、眉原3個部落學員,認真辦理PK賽。一大早分組在不同場所,以鄉公所提供的刺蔥、梅子等相同食材,自由發揮味道及巧思,各別烹調出12道具原民特色的風味料理,有馬告燉雞湯、咖啡排骨等。 有部落為了吸引眾人目光,還精心為每道菜色取名。「阿郎的最愛」是道婦女吃了以後,皮膚光滑細膩的豬頭皮的佳餚;「勇士的戰雞」則是一道豪邁的手烤山雞。 […]
Tag Archives: 部落工藝
【記者柏原祥/仁愛報導】走進仁愛鄉萬豐部落,會被一間竹子搭成的小房子所吸引,部落工藝師何道仁開設竹屋工作室,靠著自己的雙手編織或雕刻,記下布農的傳說,他還兼生態解說、料理原民風味餐,堅持留在部落打拚,開啟布農文化之窗。 萬豐部落位於仁愛鄉南側,東北側是知名的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每年賞楓季節遊客如織,南側是人口較多的武界部落,雖然人類學研究領域相當重要的曲冰遺址就位於萬豐部落內,但部落族人並未因這珍貴的文化資產,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多數種植蔬菜或打零工維生,酗酒的問題格外嚴重,衍生家庭功能失調等問題。 跟多數族人一樣,何道仁靠著農漁及零工為主業,但另一方面,他向部落長老學習傳統手工技藝,他上山採集黃藤、找石片與原木,編織背籃或打造狩獵的器具,將部落傳說及親族故事,刻畫進原木或石板,他也帶領著部落孩子,認識民族植物與狩獵的技巧,工作室,猶如孩子們的秘密基地。 粗糙堅厚的雙手,上有難以計數的刀痕,何 […]
【記者魏裕鑫/仁愛報導】仁愛鄉具有多元族群文化,鄉公所結合文創產業,製作賽德克族、布農族、泰雅族、擺夷族的原鄉4大族群公仔。每個公仔高8公分,穿著不同族群服裝,超級卡哇伊,將配合觀光文化活動,行銷在地文化特色。 鄉長張子孝積極塑造原鄉形象與特色,並帶動觀光產業發展,在鄉公所辦理莫拉克颱風101年度災後重建區產業重建計畫時,提報爭取霧社文化季觀光活動開發紀念商品經費50萬元。 由於仁愛鄉有多元族群,文化涵養豐富,鄉公所苦思商品內容必須具備在地性、文化美感、創意等三大元素及特色,依循不同族群產業文化脈絡,設計及模具開發賽德克族、布農族、泰雅族、擺夷族4大族群公仔。 公仔高8公分,採用poly材質(陶瓷樹脂附合材質),各族群以一對為一組,男公仔、女公仔均穿上代表族群的傳統服裝,基座並印上族群名稱及仁愛鄉公所製的字樣。 「好可愛喲!」每個人看到原鄉族群公仔,都愛不釋手,鄉公所也只送不賣,將當作仁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