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休睏/仁愛報導】「mukan」一詞,是賽德克族對於「漢人」的命稱;就在距今三十餘年前,一位出身苗栗通霄的「mukan」走入仁愛鄉,他是名初出茅廬的漫畫家,以勤奮而誠懇的態度訪問在地族人,靠著自我累積的史料線索進行創作,最終在1990年出版漫畫《霧社事件》、並啟發了日後的電影鉅作《賽德克·巴萊》!這位身分不凡的「mukan」,名叫邱若龍,是今日台灣漫畫界備受推崇的巨匠;而就在四月二十日的當天,邱若龍帶著暨南大學的18位參訪師生來到仁愛鄉,走訪「霧社事件」相關的文化地景。(↑上圖:漫畫家邱若龍重返霧社事件現場,他抽著自製竹製煙斗,隨時菸不離手。(大埔里@報提醒您,抽煙有礙健康)(李休睏 攝)) 當日是暨南大學通識課程「原住民文學」的戶外教學,講師啟明‧拉瓦(泰雅族裔)特別邀約邱若龍擔任活動導覽;當天的參訪行程,依序探訪了人止關、霧社公學校舊址、巴蘭社頭目瓦歷斯‧布尼之墓、霧社神社舊址、荷歌 […]
Tag Archives: 賽德克族
【柏原祥/埔里報導】南投縣出現首位族語中級檢定全國最高分的學生,埔里鎮大成國中二年級學生曾郁芳以「賽德克族─德路固語」,獲得中級檢定最高98分,她表示通過認證不是句點,未來想要當族語老師或主播,發揚自身部落的語言與文化。上圖:大成國中二年級曾郁芳同學(中)參加原住民族語言認證,獲得全國最高98分,左為校長陳清濱,右為教學組長徐敏益。(柏原祥 攝) 曾郁芳族名是Lube,家住仁愛鄉偏僻的靜觀部落,從埔里開車到靜觀,車程也要一個半小時,小時候她就跟祖父母學族語,在合作國小就讀時,更對族語產生興趣,加上自身記誦能力佳,已能與祖父母對話,升學後,因大成國中配合原民會所推動的原住民語言振興計畫,加入了原住民語專班,平常也運用原民會「網路e樂園」線上教學系統,族語能力大為精進。 大成國中校長陳清濱指出,學校有開設兩個原住民族語專班,其中之一是「賽德克族語」,而賽德克族語有3個語系,分別是「都達語、德固 […]
【李休睏/仁愛報導】時節進入冬日尾聲,刺骨的東北季風逐步轉弱、山谷間的櫻花樹則開始茂發,燦爛點綴於南投仁愛鄉的各個角落中。而就在霧社高地東南方數公里處的「春陽部落」,自日治時期就擁有極豐富的「櫻花」景觀,甚至被日本人命名為「櫻社」;走在植有大片櫻花群的鄉間公路旁,粉紅色彩的「八重櫻」艷麗盛開,彷彿迫不及待要迎接「春天」的到臨。 1931年,一場由日本殖民政府主導的「集團移住」政策影響,原居於都達村境內五大部落的部分賽德克族人展開遷移、成為今日春陽部落的拓墾先祖。儘管遷移的新居地,擁有日本人命名的「櫻社」稱號,但居民生活其實並不如「櫻花」那般燦麗嬌貴;在駐在所日警的嚴令脅迫下,族人耗費大量勞力投入原先毫不熟悉的「水稻」種植,一滴滴不甘情愿的汗水流下,灌澆出居民早期的遷移辛酸史。 二戰戰後,國民黨政府將「櫻社」更名為「春陽部落」;過去日本人所強迫推行的「水稻」耕種,不久後便已完全絕跡。族人另外 […]
【洪健鈞/仁愛報導】日治時期霧社事件發生後,當時執政者在仁愛鄉設立「霧社事件殉難殉職者之墓」,這重要史蹟,卻在1972年中日斷交時遭到國民黨政府以「拓寬公路」為由破壞,筆者探訪《流轉家族》出版者下山操子,發現墓地殘留的頂座安奉在下山家族的安息園,搶救遺物的當事人下山一,已與歷史傷痛一同入土。 1972年9月29號,日本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斷絕與中華民國的邦交關係,史稱「中(中華民國)日斷交」;面對如此狀況,國民黨政府於不久後以「拓寬公路段」的理由、破壞位於南投仁愛鄉的「霧社事件殉難殉職者之墓」作為報復,就此毀滅了該一日治時期的重要遺跡。 「霧社事件殉難殉職者之墓」建於1931年,是「霧社事件」日人罹難者的慰靈塔;1930年的10月27號早晨,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霧社蕃)的反抗勢力攻襲周遭駐在所,並前往正在舉行運動會的霧社公學校,展開針對「日本人」的計畫性砍殺,揭開了「霧社事件」的悲劇 […]
【柏原祥/仁愛報導】南投縣仁愛鄉平靜國小8月改名為「都達國小」,28日正式舉行揭牌儀式,這是南投縣第一所按照原住民傳統領域名稱而更名的國小,校方及部落居民們認為,新校名更符合賽德克族部落意涵,能幫助學童建立對於家鄉的認同。 平靜國小在1915年日治時期成立,僅有3座木造房舍,日本政府為治理、收服山番,按照部落名稱,命名為「斗截」(都達)番童教育所,是一所百年歷史的小學,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將校地行政村劃為精英村,更名為平靜國小,但當地族人仍習慣以「都達」自稱,2014年都達部落從精英村分村獨立,改名為都達村,部落居民盼望學校也能更名,數次部落會議後,校方向教育部提出了申請,今年4月核准,8月正式復名。 28日的揭牌儀式中,學童及族人們身著賽德克傳統服飾,以古調歌舞、口簧琴表演歡天喜地慶祝,部落耆老們指出,過去威權時代,老師權力很大,講族語、唱族歌都受到限制,更不用說要把學校回復部落名字了,在 […]
【仁愛訊】仁愛鄉著名的登山路線能高越嶺古道,沿線是賽德克族人的傳統獵場,也是早期族人東遷到花蓮,成為太魯閣族的重要路徑,為了讓學生體會先人遷移的艱辛歷程辛苦歷程,仁愛鄉春陽、廬山、平靜國小合辦畢業典禮,帶領畢業生至能高越嶺古道健行,路途中向部落耆老學習山林生活智慧,盼望畢業生認識自身血脈並傳承祖靈的精神與文化。 能高越嶺古道最早期是賽德克族人的獵徑,也是東遷到花蓮的主要路線,日治時期,日本人循著這條路線修築理番道路,沿途設置多個駐在所,控制當族人在山區活動,光復後,台電為了花東地區的供電需求,再度沿著此路線修築東西向輸電線路,將日月潭大觀電廠的電能輸送至花東,能高越嶺道則成了養護線路的道路,走一趟能高越嶺道,不但能親近豐富的高山生態,也可瞭解台灣山林的開發史及瞭解賽德克族群播遷的歷史。 部落長輩進行祈福儀式之後,來自春陽、廬山、平靜三所國小的畢業生,決定來挑戰能高越嶺古道,他們不僅登山健行 […]
【金城嚴/仁愛報導】街舞老師Kumu Basaw巫佳琪、紀芃向文化部申請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3月4、5日兩天回到春陽部落,與國寶級原住民織布專家張媽媽學習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幫助原民青少年認識自己的文化。 Kumu Basaw巫佳琪表示,帶青少年回部落學習之後,會將所學到的傳統技藝、歌唱技巧帶回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將原民傳統元素與街舞元素融合,會在年底與同學們一起將成果展現出來,全程同學們無需負擔教學費用,希望吸引到喜歡唱歌跳舞的原民青少年,能夠透過這個難得的計畫,認識自己族群文化、找到自己的族群認同。 織布專家張媽媽(張胡愛妹)是原民織布技藝、原民歌唱教導傳承的國寶級人物,每次有人想來學習織布技術或唱歌,她都非常樂意,現年81歲,身體在一年多前摔倒,撞傷骨盆後須靠輪椅輔助活動,但始終澆不熄想要傳承傳統技藝的熱情,她說:「沒人學(傳統技藝),就沒有啦!很可惜啊!」春陽部落最多同時有12個織布 […]
【柏原祥/仁愛報導】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南投郵局於5日上午,於仁愛鄉公所前舉辦原住民族文化彩繪郵筒─「賽德克族圖案郵筒」揭幕典禮,新郵筒融合賽德克族文面與彩虹橋文化概念,風格活潑,很多遊客前來合照並蓋紀念章。 活動由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淑敏主持,她表示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中華郵政宣揚原住民族文化特色,邀請原住民藝術家拉布拉斯·馬帝靈為台灣16族原住民族設計特色郵筒,希望將各族文物、圖騰與風景特色融入,引領民眾進入部落。 揭幕活動前後,南投郵局在新郵筒旁設置臨時郵局,為遊客蓋上賽德克原住民族文化特色郵筒啟用戳印,由於紀念戳印只限當日發行,等同限量供應,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蓋戳印,並寄發特色明信片給親朋好友,仁愛國小學童則著傳統服飾,在校長帶領下,書寫明信片並投入郵筒。拉布拉斯表示,賽德克特色郵筒表現賽德克傳統勇士深邃的輪廓,並傳達文面及彩虹橋的圖騰元素。 中華郵政 […]
【柏原祥/埔里報導】仁愛鄉互助村清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普乎克‧畢夫(漢名張正義)在50歲這年,感應到祖靈召喚,17日在刺青師的協助下,額頭及下巴刺上象徵賽德克勇士的圖騰,他很感慨,文面的傳統幾乎在賽德克族群裡消失,他以賽德克族為榮,決定獻身延續傳統文化,從此「裡裡外外都是賽德克」。 泛泰雅族系族群包括泰雅、太魯閣、賽德克族都有文面的傳統,但從1910年起,日本治台全面禁止原住民文面,迄今超過一世紀,人類學家考據,只有優秀獵人或認同自己的族群,肯為族群犧牲奉獻者才能文面,然而隨著賽德克傳統文面師凋零,青年人被流行文化美感同化、國家文化政策又不鼓勵下,文面文化面臨斷層。 普乎克‧畢夫在《賽德克‧巴萊》顧問、《真相‧巴萊》作者郭明正的陪同下,至原住民工藝師家中文面,在開始刺青前,他整肅儀容、帶著恭敬的心情接受切膚之痛,花了2個多小時,完成額頭9道橫紋、下巴5道橫紋,具有「九五至尊」的意涵。 他表 […]
【記者魏裕鑫/仁愛報導】仁愛鄉公所積極推動原鄉深度旅遊,在主要賞梅區互助、新生村展開原民風味餐暨部落餐廳培訓,1日舉辦成果展。當地的3個部落婆婆媽媽以相同食材發揮創意,進行PK,烹調道地的原鄉特色佳餚。 這項原民風味餐料理培訓,於10月上旬展開4天研習課程,並聘請明德女中老師、餐廳師傅廖宏明傳授料理經驗,以因應仁愛郷致力休閒農業旅遊時,部落婦女能增加就業機會,推廣原住民風味美食,有22名婦女報名。 培訓課程在和合咖啡餐飲店展開成果展,互助、新生村當地的清流、中原、眉原3個部落學員,認真辦理PK賽。一大早分組在不同場所,以鄉公所提供的刺蔥、梅子等相同食材,自由發揮味道及巧思,各別烹調出12道具原民特色的風味料理,有馬告燉雞湯、咖啡排骨等。 有部落為了吸引眾人目光,還精心為每道菜色取名。「阿郎的最愛」是道婦女吃了以後,皮膚光滑細膩的豬頭皮的佳餚;「勇士的戰雞」則是一道豪邁的手烤山雞。 […]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