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最好吃/埔里報導】醒目的天藍色招牌,上頭印著黃金色的老鷹,寫著泰鷹牌學生服。走進店裡,映入眼簾的是傳統鐵製裁縫機,旁邊鐵櫃中,陳列著一件件還未開封的制服。老闆頂著白髮,帶著圓眶眼鏡,微笑地招呼每一位客人。 店內販賣著各式制服,埔里地區學校,大概有二、三十間向泰鷹訂製,櫃上堆疊棉製衣服,老闆認為,棉製衣服吸汗、柔韌又透氣,與尼龍製衣服不同,不易過敏,最能符合孩子的需求。 其實,泰鷹牌已成立60餘年,原先叫做「金鷹牌」,由老闆父親所創立,當年因資本額不足,只能製作燈籠褲,在附近鄉鎮販賣,事業較具規模後,開始向學校領取模板,製作學生制服。因為紡織業必須加入省級公會,才能從事相關工作,在缺少保證金的情況下,只能向銀行借貸。 隨著時間過去,老店散發人情味,老闆說,以前人們普遍貧窮,都以賒帳方式購買,久而久之,建立了關係,成為忠實客戶,老闆至今還難以忘懷。而現在,除了 […]
Tag Archives: 編織工藝家
【顏新珠/埔里報導】「我們要的是文化櫥窗,不是放在博物館的文化標本;要走向當代,走向未來!」天染工房創辦人、台灣工藝大師陳景林在紙教堂「台灣本色·大地之華」天染工坊作品展開幕記者會時款款談到他成立天染工作坊的初衷。 早期台灣各鄉鎮不乏大型的染房,但在19世紀末葉化學染料開始量產,台灣傳統天然染因敵不過化學染的快速、與低價,天然染坊在1920~1930年代中快速沒落,甚至消失,直到20世紀的80年代台灣天然染色開始重新受到重視,陳景林、馬毓秀夫婦可以說是第一代的推動者,在他們的心中有著殷切的希望,要讓已經斷了八十多年的台灣染織文化,能再度復甦活化,讓台灣與世界的染織文化能再度接軌。 南投水里出生、成長的陳景林,自小家境清貧,童年喪母,生活雖坎坷,卻也造就他堅韌的性格。一生的精華歲月,與草木為伍,以自然為師,這位「好色」之師,與妻子馬毓秀卻無怨無悔反其道而行,擁抱台灣的花草樹木,萃取其顏色,透 […]
【金城嚴/埔里報導】由籃城好生活、暨大通識教育中心主辦10月8、9日為期兩天的「山林採集竹編工作坊」,來自魚池鄉的石瓊瑤老師,將帶著參同學們在穿梭金龍山竹林間,蒐集素材,並教導如何運用原始的素材,作出實用性的家庭用具。 第一天天剛亮,就要出發去金龍山附近,採集竹子、蕨類,並帶回籃城書房整理。瓊瑤老師表示,整支竹子從小到大都可以用,竹筍可以料理;竹的材質很有韌性,用途很廣,或長短、或粗細都可利用;竹枝可做竹掃把、打小孩!
【柏原祥埔里報導】聖誕節即將來到,埔里鎮敲敲木工坊工藝家施文傑設計一株獨特的聖誕樹,這棵樹全部以零點五公分厚木板所搭成,完全未使用到釘子或黏膠,施文傑表示,為了應景,他花了八天的時間設計與切割,搭起來高達三公尺廿公分,但木板拆卸後堆疊的厚度僅三十二公分,將能有效節省室內空間。 本身在美國專攻視覺設計的施文傑,返鄉後承接家族的木器工廠,生產外銷的胡桃鉗娃娃、音樂盒等木藝製品,他運用電腦製圖,先畫出聖誕樹的樣貌,接著拆解元件,精密計算每一片木板規格及力學結構,試著做出只要徒手組裝,完全不需釘子與膠黏的聖誕樹。 這一株聖誕樹用到六十四塊樹葉形切割木板、十四塊橫向結構的扇形切割板,再搭配若干固定木片,完全使用卡榫嵌合,就能將三公尺廿公分的高大聖誕樹搭起來,施文傑表示,因為這是第一件原型聖誕樹,採用雷射精密切割,又特別高大,必須站在梯子上組裝,花了八天設計、製作,一個人又花了三個小時組裝好,如果樹型 […]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茭白筍是埔里鎮最大宗的農特產,但衍生的茭白筍殼廢棄物,農民一般丟棄在田裡或路邊,影響農村景觀,珠山社區邀請工藝家構思如何再利用茭白筍殼,將茭白筍殼變成美美的織布,希望成為在地的工藝特產。 編織工藝家王羿心在珠山社區的邀請下,帶領25位社區居民學習茭白筍織布,特殊的是,這新產品並不抽取茭白筍的纖維,而是將筍殼曬乾後撕成條狀,再用手工織布機串連經緯線,成了古樸又透氣的織布,還帶著些微的青草香。 王羿心表示,因為筍殼帶點半透明,質地又輕,這種新織布很適合作燈罩,而且使用的材料簡單,工具平價,任何人短時間內都能上手,社區很多媽媽作不離手,希望透過這手工藝,能夠賺些錢貼補家用。 「最能永續的工藝品,不見得是精品」造紙龍手創館經理黃世豐說。他認為精品耗時、成本又高,對於手作的社區居民來說難度太高,要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必須是人人都能上手的手工藝,目前茭白筍殼資材再生計畫還在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