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米食文化

南村的米苔目 找回放伴互助的古早味

米苔目材料簡單,只有在來米漿與地瓜粉,但要煮得好吃頗有學問。(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南村社區舉辦「來去踅南村」社區同樂活動,為了找回過往農村共農、陪伴、共食的情感,特別安排「五行米苔目」製作,跨世代一起來體驗體驗農民「相放伴」的時光。 早期台灣農村缺乏機械割稻機,農戶欠缺人手的時候,「會厝邊揪頭尾」,各個家庭出壯丁幫忙割稻,彼此交替支援,共同完成割稻,稱之為「相放伴」,農忙之後,來碗或甜、或鹹的米苔目解渴或補充體力,此時成員彼此閒話家常,聯絡情感,這是老農共同回憶,但這樣場面,因機械取代人工,加上農村人口外流愈來愈難尋。 埔里鎮南村社區過去是稻米的故鄉,過去富饒的稻田,多已轉為茭白筍田,南村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黎玉微說,老一輩居民並沒有忘記農忙後米苔目的滋味,因此在「來去踅南村」社區活動的壓軸,便是邀請社區居民一起搓製、共享「五行米苔目」。 所謂的「五行米苔目」,其實是純白的米苔目,加上紅龍果、綠色地瓜葉、薑黃、竹碳等天然色素而成,材料簡單,在來米 […]

合歡山腳下的冷泉米 無毒又安全

合歡山腳下的冷泉米 無毒又安全 【國姓訊】曾是竹科工程師的黃國峰,經歷過公司分紅、爆肝與無薪假,決定回到國姓鄉北港村與父親種稻,誓言將北港村打造成無毒米鄉。 黃國峰的爸爸黃木森說,北港溪的水源來自合歡山及惠蓀林場冒出來的冷泉,此地水質清冷且富含礦物質,絕無工業污染,海拔400至500公尺氣候溫和,溫差適中,自然能種出好吃的米。 但光有好水還不夠,為了種出無毒稻米,黃木森在清流部落找休耕達7年以上的農地,並且要有自有水源與隔離帶,他說自有水源與其他慣行農法農園隔離,才能確保稻子在無毒的環境生長,這樣才能種出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無毒稻米。 父子倆再斥資五百萬,打造自己的碾米廠,精選台製碾米、拋光、彩色機等設備,精簡加工流程,低溫儲放新米,黃國峰認為,一般碾米廠稻穀來自四面八方,無毒、有機、慣行的全混在一起,消費者很難辨別,為了市場區隔,讓消費者吃最健康的米,這投資是值得的。 黃木森父子種植台梗九號 […]

仁愛香糯米名聞遐邇 播種祭傳承特有文化

 【記者諾爾仁愛報導】南投仁愛鄉松林部落的香糯米名聞遐邇,屬一年一期作,經濟價值有限,現在因為愈來愈少人種植而幾乎面臨消失,部落為了延續種植香糯米的傳統,便為香糯米辦理了播種祭,希望傳承這特有的文化及品種。   在獵人鳴槍之後,部落族人歡欣鼓舞的慶祝第一次辦理的香糯米播種祭,松林部落的伊拿谷香糯米,於日治時期開始種植,現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由於香氣獨特口感絕佳,還曾經是進貢給日本天皇的特有米種。   松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詹明雄表示,為達到傳承的效果,也請來當地親愛國小的學生全程參與,由耆老講述香糯米的特色並示範種植過程,隨後讓學生下到水田裡實際體驗,這些學生不僅是第一次捲起褲管當農夫,也體會過去老人家耕田的辛苦。   由於香糯米屬於水稻,需要用到大量平坦的土地,但部落腹地有限,許多族人寧可捨香糯米而改種其他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不過還是有族人為了延續這樣的傳統,不計成本的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 […]

讓小朋友與稻米一同成長 埔里農會加強米食類宣導

【記者林子婷埔里報導】埔里鎮農會總幹事何世鴻表示,近年來 人民經濟富裕,飲食選擇多,漸有西化趨向,導致稻米減產。農會有感未來可能發生的糧食危機,為提高糧食自給力,偕黃穎捷博士輔導四健會深入校園,透過學校家政課的實作、宣導,教育中小學珍惜糧食、善用在地食材,深根文化自小做起。 何世鴻表示,四健會不僅透過學校家政課教育,更安排參訪農業改良場等活動,讓小朋友與稻米一同成長,體驗田中樂趣,親手播種對土地的愛,並關懷稻米生長過程,讓稻米不僅是白米,而能成為一種「深耕文化」。 今年6月25日上午,埔里鎮農會在南國光小舉行「食神作業組米食料理成果展」,特別邀請家政班媽媽與小朋友一同創新米食料理,讓吃飯成為一種樂趣,何世鴻表示,埔里鎮農會未來將以米食融合在地食材:諸如菇類、玫瑰,善用在地食材創造「食米樂趣」,改善時下小朋友挑食的狀況、希冀透過活動潛移默化,培育優秀農村青少年。 負責中區62鄉鎮農會總輔導的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