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籃城好生活

草根劇團演出《冬至圓》 回味古早農村團圓味

「草根劇團」在籃城社區三合院前演出《冬至圓》,讓觀眾回味古早農村團圓的情境。(圖/穀笠合作社提供)

【吳宗澤/埔里報導】穀笠合作社與籃城好生活青年團隊,組成草根劇團,表演傳統農村冬至團圓的場景,參與演出的演員皆為在地社區的農民,在傳統農村變遷,中秋節變成烤肉節、冬至吃湯圓不知所以然的當代,劇團演出內容讓人追懷傳統農村一家團圓的幸福場景,格外的簡單動人。 新曆年的最後一天,從2018年跨到2019年,人們倒數放煙火迎接新的一年,這是一種生活型態的改變。在過往的生活中,唯二兩個重要年節是過年和冬至,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意思是冬至這天其實和過年一樣大,冬至其實是節日,冬至是「冬節」的台語發音,在二十四節氣當中只有兩個節氣是節日,一是清明節,另一個就是冬節。   冬至有何重要性?冬至其是一年當中夜晚最長的一天,陰盛陽衰的最極致,但過了這天,白天就會慢慢漸長,也象徵著太陽新生的日子,也是新的開始,對長輩來說這天吃湯圓就大一歲,但在現代的生活裡,人們吃湯圓卻不知為何,傳統的節日正在喪失它 […]

籃城好有事 出版中英地圖與走讀指南

《籃城很有事》圖文書與地圖發表,編輯團隊吳帷稜、王梓頎、王堯弘(由左至右)說明採寫過程的趣事。(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籃城社區近年來深耕產業與文化,為讓外籍遊客,更瞭解籃城社區特色,在地青年與暨大、文化局等單位合作,出版了《籃城很有事》中英文對照地圖與走讀指南,編輯團隊將籃城的生態、水文、人文史蹟、青年返鄉、社區長照等面向,透過細膩的筆觸呈現給各界。 官方版的大埔里地區旅遊地圖,多半集中介紹日月潭、桃米社區、埔里是區,但籃城在內的埔里西北郊幾乎空白,其實當地農村有著相當豐富的生態、多元族群、歷史人文、產業特色值得一探究竟,以籃城社區為例,擁有了世界級黃鶺鴒、高蹺鴴「鳥浪」景觀,也保存了傳統武術「打拳頭」及質樸典雅的傳統民居,這些都值得遊客發掘欣賞。   走讀指南彩繪主要由朱惠君手繪,分別介紹練武護水好種田、那些有味道的老房子、土地公的值日生與柺杖、那些田裡的鳥事、邱大姊「給鳥吃的田」、甘蔗田裡的鳥浪、紅腳穿梭的茭白筍田、籃城書房的生活主張、入鄉青年的放伴情深、鐘嫂仙草、 […]

教育部長訪視暨大 肯定跨域治理、在地實踐

教育部長潘文忠至暨大與埔里鎮桃米社區,瞭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推行的情形。(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教育部長潘文忠30日至暨大參訪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成果,他除了肯定暨大跳脫學術框架,跨域治理外,也指出「人才不能出了社會才開始覺得有社會責任」,大專院校投入在地實踐雖不容易一步到位,但教育部會鼓勵更多大專院校投入資源,培養一流的公民社會人才。 潘文忠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主持人陳東升的引薦下,南下埔里,瞭解暨大近年來協助推動的PM2.5空汙減量團隊、無邊界大學計畫、籃城好生活青年農民團隊、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等在地實踐的範例,會議由暨大副校長江大樹主持,人社團隊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埔里青農、桃米休閒農業區輪流簡報。 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指出,少子化問題日益嚴峻,最近新聞報導,105學年度大專院校將有151個系所註冊率掛零、註冊率達不到6成,教育部預估8年內如60校退場,全國48000位教授,恐有12000要丟頭路,占高教師資的四分之一,暨大過 […]

長輩照護 籃城社區樹立優等典範

【金城嚴/埔里報導】埔里籃城社區,對65歲以上長輩的照顧無微不至,數度獲得優良社區評鑑,即使運作不易,至今仍持續運作著。 籃城社區發展協會,至2007年起成立關懷據點,希望社區裡的長輩們有更妥善的照顧與社交生活,每天有外丹功練習,每周有漢字教學活動,為了滿足長輩最基本的用餐需求,因而建立「社區廚房」,由志工們輪流烹煮,幫社區裡需要的長輩們準備午餐。成立至今,每天平均有十多位用餐,每週五更擴大,針對貧困家庭免費提供用餐,一般長輩則平價參與共食,平均一餐15元,就能享用至少三菜一湯的家常菜。 社區協會成員表示,除了政府補助、鄉里贊助以外,有民間企業想藉由企畫案形式,間接幫助社區,無奈社區沒有多餘人力來執行。而用餐支出,是社區最大的負擔,社區必須以有限人力找到維持基本運作方法,籃城社區依然在壯大,資源若能整合,發展潛能無限。

籃城公田收割 埋下珍惜糧食觀念種子

【柏原祥/埔里報導】2015-11-22埔里鎮籃城公田稻子22日收割,穀笠合作社開放田區,並以傳統的割稻、脫穀機具,讓親子及青年下田操作,建立糧食、人與土地的連結。 由暨大師生及在地農民組成的穀笠合作社,長期在籃城社區蹲點,與認同無毒、有機生產的農友合作,並推出「放伴米」的品牌,每年秋收時節,開放農田收割,並提供露天割稻飯,讓參與的民眾體驗早期農村相互協力收割的情境,今年籃城社區還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推展社區產業福利專案計畫,另外參與農村包括了南村、守城、一新、籃城、蜈蚣,割稻放伴與福利共享精神貼切,今年活動擴大參與。 穀笠合作社「打雜長工」張森葳表示,人們每天都要吃糧食,維持生命基本所需,但人們卻離餵養人的土地愈來愈遙遠遙,合作社每年都會與合作農民說好,留下一小塊農田刻意不用機器收割,藉由網路號召,讓民眾前來體驗傳統割稻、打穀、曬穀,合作社還特別找來腳踩的脫穀機,並以日曬取代烘乾機。 埔里鎮 […]

暨大生走入社區開啟籃城好生活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走進籃城社區一間斑駁的老房子,外頭還掛著「籃城好生活」的燈籠,4個因為對社區有興趣的暨大人,為了想為社區多做點事,深入在地農村,選擇在埔里籃城社區落腳,成立工作室。他們共同生活,一起思索社區的未來可以如何延續,即使目前並沒有具體的想法,卻也開始在內埔租用一分公田,為農村生活的實踐開啟序幕。 籃城好生活工作室,共有暨大中文所博士班研究生李怡儒、社工所碩士班研究生張森葳、應光系大5學生吳宗澤、水沙連辦公室職員郭怡君(暨大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畢)四位成員,因為大多為女生,戲稱是「籃城四姊妹」。郭怡君說稍早陳惠民老師開了一門「參與式社區規畫」的課程,共開了3個學期,他們在籃城進行了特色家屋、社區產業及閒置產業的資源盤點,跟社區的幹部一起討論,瞭解社區居民的想像,也讓社區居民瞭解社區產業的價值。 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緣,這幾位暨大生才會選擇進駐籃城。郭怡君說就像籃城社區的打拳有百年的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