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南村社區舉辦「來去踅南村」社區同樂活動,為了找回過往農村共農、陪伴、共食的情感,特別安排「五行米苔目」製作,跨世代一起來體驗體驗農民「相放伴」的時光。 早期台灣農村缺乏機械割稻機,農戶欠缺人手的時候,「會厝邊揪頭尾」,各個家庭出壯丁幫忙割稻,彼此交替支援,共同完成割稻,稱之為「相放伴」,農忙之後,來碗或甜、或鹹的米苔目解渴或補充體力,此時成員彼此閒話家常,聯絡情感,這是老農共同回憶,但這樣場面,因機械取代人工,加上農村人口外流愈來愈難尋。 埔里鎮南村社區過去是稻米的故鄉,過去富饒的稻田,多已轉為茭白筍田,南村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黎玉微說,老一輩居民並沒有忘記農忙後米苔目的滋味,因此在「來去踅南村」社區活動的壓軸,便是邀請社區居民一起搓製、共享「五行米苔目」。 所謂的「五行米苔目」,其實是純白的米苔目,加上紅龍果、綠色地瓜葉、薑黃、竹碳等天然色素而成,材料簡單,在來米 […]
Tag Archives: 社區再造
【柏原祥、陳里維/埔里報導】原是社區營造輔導員的曾立馨,轉職後成為巡迴各地的創作歌手,她日前搬遷至埔里,要與籃城、梅村、魚池鄉東光社區共同創作寫歌,希望能發揮自身的專長,與社區居民一起唱土地的歌,並且帶領著這群鄉土好聲音,錄製音樂專輯。 曾立馨原是輔導彰投地區的社造專案執行,經常走訪偏鄉村落,踩在鄉間土地與耆老、返鄉青年聊天,讓她聽到台灣社會底層的聲音,她決定向公司請假30天,進行彈唱換宿、換食的環島之旅,海產店、豆漿店、臭豆腐店也能唱,一個人、一台車、一把吉他、63場演出,完成了《你想聽到的那些》專輯9首創作,並向文化部申請「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要發揮自身音樂才華,一起與社區譜出自己的歌曲。 埔里鎮梅村、籃城社區及魚池鄉東光社區,是曾立馨首批合作的對象,她進到社區與耆老們對談,並尋找對音樂有興趣的青年歌手、樂手,感受地方氣息與風土民情,要創作出屬於社區的歌曲,曾立馨表示,這次與社區合 […]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珠仔山社區油桐花季觀光產業活動,20日於溪南國小後山的桐花隧道登場,社區發展協會邀請6對結褵逾半世紀,甚至逾九旬的銀髮夫妻們盛裝體驗桐花婚禮,並邀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擔任伴娘,一行人在雪花飄落的桐花地毯漫步,場面相當浪漫。 活動進行時,主辦單位另邀請在地熱心居民曾汁昌、溪南里長的父親陳新傳上台領獎,他們九二一地震災後陸續栽種、照護近百株油桐樹,歷經十多年,油桐樹形成綠色隧道,成為熱門的賞桐景點,鄰近民宿業者陳巨凱表示,這裡堪稱埔里最美麗的桐花隧道,值得好好維護。 衛生福利部與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結合珠仔山社區舉辦「樂齡新娘、再幸福一次」油桐花季觀光產業活化活動,6對銀髮夫妻穿上結婚禮服,上台接受表揚,並在桐花樹下漫步,阿公、阿嬤擁抱、獻吻、讓各界見證結褵半世紀歷久彌堅的婚姻。 最高齡的96歲阿嬤陳潘完仔頭一次穿上白紗,鎮長周義雄攙扶及眾多兒孫陪伴下,也手持油桐花束 […]
【唐茹蘋/埔里報導】前往埔里牛尾社區守城路的三岔路口原本是一個積水又髒亂的空間,經過社區居民的合力改造,如今幻化成綠意盎然的小公園,居民取名為「心田公園」,不但成為社區的入口意象,近日更獲水保局102年度窳陋空間特優鼓勵。 牛尾社區「心田公園」這塊地原為社區居民潘阿盆家族長期使用,潘阿盆表示以前她的父執輩在此種稻、水筍、蕃薯、香蕉和破布子,農田水利會也在此建置抽水站,原本這裡依傍在野薑花溝渠旁,地勢低窪;經常積水,經林玉珠總幹事與其商量後,開始將此地進行綠美化。 牛尾農村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玉珠表示為了做這塊地的綠美化可以說是操翻了社區居民,她請協會的理監事幫忙搬石頭將地勢堆高;再請忠孝國小的學生協助種草皮;並將抽水站原本生鏽的圍欄油漆並加以裝飾;地面則改成白色磨石子,並將社區的意象野薑花圖騰加入,現在蛻變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公園。 心田公園現由潘阿盆認養,公園裡另闢有一塊小菜園,潘阿盆說自己每 […]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一心社區居民發揮巧思,開辦茭白筍殼再生利用班,將原本廢棄的茭白筍殼加工利用,變成實用的杯墊或扇子,相當具有環保概念。 指導教師林宥岑表示,每次茭白筍採收,總是留下大量不太容易腐化的茭白筍殼,有的農民燒田處理,製造空氣污染的問題,每位筍農都對這樣的廢棄物相當傷腦筋,因此集合社區居民,在一心里活動中心開辦茭白筍殼再生利用班,希望能找到廢棄物的春天。 從20歲的大學生到80歲的阿公、阿嬤,大家都來學習怎麼樣編織茭白筍殼成為杯墊,或者將茭白筍殼彩繪,綁成輕便扇子,林宥岑表示,茭白筍殼內部結構像瓦楞紙,不易晒乾,但乾燥徹底,是堅韌的環保材料,值得在茭白筍產區推廣。(2013.12.07)
【唐茹蘋/埔里報導】今(15)日一早在北梅里長林輝彰帶領下,17位志工拿起掃把與鋤頭,在埔里網球場旁的北梅運動公園進行每月兩次的環境大清掃,不但為民眾打造潔淨的街道及公園,同時種下212棵蜜源食草,打造市區蝴蝶棲地。 北梅公園長期由志工進行綠美化及環境維護,今年已邁入14年,去年起亦成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行蝴蝶棲地營造的示範點之一,目前在八德路向陽處的蜜源食草區,只要陽光出來,常可見到數百隻飛舞的蝴蝶,吸引很多家長帶小朋友來觀賞。 6月15日一早在大夥拿起掃把與鋤頭,在埔里網球場旁的北梅運動公園進行每月兩次的環境大清掃,接著在公園最熱鬧的西安路入口處花圃,種下包括高士佛澤蘭、射干、火筒樹、臭娘子、細葉饅頭果、細葉雪茄等蜜源食草212棵,期望在市區營造一座大家都喜愛的蝴蝶公園。 經過一番努力後,北梅公園果然變得煥然一新,令人眼睛一亮。街道邊也可見到蝴蝶翩翩飛舞,生氣盎然。本次的苗栽由新故鄉文 […]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燕始林」活絡計畫有望?為活絡埔里鎮中興大學實驗林歷史建物及綠地,南投縣文化局及杷城社區代表,十六日至現場會勘,文化局指出,實驗林周邊文化資產豐富,如果能整合,將能發展具備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但前提是地方要先動起來,公部門再來配合。 中興大學實驗林建於日據時代,裡頭種植著銀葉樹、貝殼杉、星蘋果等珍貴樹種,晨昏常見民眾散步、運動,林場的正中間,是一間典型的日式建築,日據時代是防空演習的避難場被稱為「演習林」,後來可能因發音相近,地方慣稱為「燕始林」。 這座位於市區的森林公園,資產隸屬於中興大學,早在張鴻銘鎮長時代,即有交由社區代管的建議,文化局副局長張怡芬昨日與鎮公所觀光課及杷城社區代表共同勘查現場。社區代表蕭漌沂表示,希望能夠活絡燕始林與茄苳樹王宮、大埔城藝文工作室、杷城排洪道等生活遊憩動線,形成「樂活、慢遊」的生活圈。 雖然中興大學未拒絕代管燕始林的建議,但提出附 […]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經過超過半年的細心維護,埔里水頭社區位於水頭路及南安路口的小公園今天特別舉行揭碑儀式,且以捐地的地主陳壽全為名,取名「壽全公園」。補助單位林務局今天特地帶團前來參訪,鎮長周義雄及黃世芳代表也前來關心,原本雜亂無章的空地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綠意盎然的小公園,水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慶森說社區居民日後多一個休憩的好去處。 「壽全公園」位於水頭路及南安路口,原本該地區皆為地主陳壽全所有,陳先生生前捐地蓋了壽全橋,如今公園落成,也特地取名「壽全公園」以緬懷陳讚生的父親陳壽全。 「壽全公園」佔地450平方公尺,由林務局補助8萬元進行綠美化工程,水頭社區發展協會自今年3月11日動工以來,每月發動社區居民前來維護一次,平日則皆由陳讚生負責維護。鎮長周義雄表示希望林務局不要採用齊頭式的補助,對於真的有在做事的社區可以補助多一點。 林務局補助社區進行綠美化,今天也邀請南投、彰化及雲林等縣農 […]
【記者吳惠蓮/埔里報導】2012年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贊助計劃」實務交流工作坊於10月14日上午於台中世貿中心舉行,今年共有48個進入初選資格的團隊及個人,大埔里地區今年共有4個團隊、個人出席實務交流工作坊,爭取進入決選名單。 仁愛鄉茹泹工作室:「用愛陪伴『薪火相傳』」,希望以家庭代替機構、以尊重取代憐憫的精神。透過影像記錄的方式,為村內失能長者留下他們生命最終的尊嚴,也為村內烤火圍爐講古、母語教學古調吟唱、流清部落霧社事件主人翁口述、個人生命史等下珍貴的畫面。 埔里鎮塩塗仔工作室:「埔里有什麼?-小鎮資源地圖調查工作坊」,「一個人無法完成夢想,如何結合眾人不同的專長、能力的人……」一群離開學院不久的年輕人,問著自己可以為家鄉做些什麼?回溯之前學習資源調調查加以深化,希望將歷經九二一的埔里進行「踏實調查」,之後將調查所得資料轉化為鎮內各級學校做為教材。這群青年夥伴以年輕人的眼睛看埔里、用心感 […]
【記者林子婷埔里報導】埔里鎮社區聯誼會於日前舉行會長交接儀式,由曾鈴錫會長交接給新任會長李春生、並產生副會長施俊佑、總幹事張肇國、公關主任蔡百修等5位主任、副主任及邱萬木等4位組長。新當選的主任、副主任、組長名單如下: 主任:蔡百修、邱萬木、陳炫魁;副主任: 潘世傑、陳文富 組長:施俊佑、邱萬木、陳火山、柯韞和。 該組新成員產生後,未來將致力服務各社區發展協會。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