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埔里報導】今年4月中旬,埔里鎮天后宮舉辦第一場媽祖文化節環保遶境,全程不燃放鞭炮與線香、金紙,創下了環保寺廟的典範,廟方22日舉辦攝影比賽頒獎典禮暨紀念專輯,記錄了讓埔里人同感光榮的一刻。 埔里天后宮和18度C文化基金會共同承辦的「媽祖文化節」第一次以徒步遶境取代車輛掃街,以環保音響禮炮車代替傳統鞭炮,不燒線香與金紙,且供應信眾的餐點容器全以不銹鋼碗筷取代,以環保酵素洗碗精取代化學清潔劑,暨大PM2.5空汙行動監測團隊一路記錄,發現千人隊伍中空氣指數優良,而志工自發垃圾減量,甚至沿途掃街,還埔里街道清淨容貌,遶境過程無烏煙瘴氣,而是一片清新祥和,被譽為史上最乾淨的宗教遶境節慶。 而為了記錄這讓埔里人同感光榮的時刻,廟方舉辦攝影比賽,或許是媽祖庇佑吧,第一次舉辦就收到了1641件的作品,經評審後選出金銀銅牌得主分為簡舉仁、詹欣棋、劉世昌,另有15件優選、30件佳作。 天后宮主任委員 […]
Tag Archives: 民俗文化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文學家、民俗學家、書畫家王灝過世年餘,埔里地方藝文人士有感於他生前喜愛推展鄉土童玩,23日在埔里鎮立圖書館舉辦「王灝台灣鄉土童年廣場」童玩體驗闖關活動,數百位學童家長一同過了一個懷舊的上午、跨世代體驗鄉土童玩。 極富童心的王灝本名王萬富,是詩書、畫、樂皆擅長、才氣縱橫的多棲藝術家,他頭銜有鄉土文學家、埔里鎮鎮寶、藝術怪傑之稱,集文學、書畫、音樂、戲劇、宗教、社造、民俗、工藝、環保等概念於一身,他曾說:「身為文化人,要詩書畫樂擅長,更要從中影響朋友、社區、社會」,他一輩子幾乎都住在埔里,是一位社造實踐家,他的摯友都暱稱他為「萬師」。 王灝生前在他的工作室前,經常帶領著孩童手作童玩,廢紙、繩子、吸管、竹筷、玻璃瓶、奶粉罐在他的巧手下,化身了可活動手腳的紙偶、繩遊、燈籠、竹槍等童玩,尤其是春節、元宵、中秋節,工作室前更是熱鬧,王灝也會趁機述說台灣各類節慶的典故、鄉土傳說 […]
【李休睏/埔里報導】時值端午連假,台灣大眾除了會吃食傳統「肉粽」之外,屬於甜點範疇的「鹼粽」,是客家族群裡不可或缺的點心。埔里鎮的成功里,因為位處偏遠山區,「鹼粽」必備的白糖、紅豆等佐料欠缺,當地居民就地取材地採用「蜂蜜」替代,演變出在地極具特色的「鹼粽配蜂蜜」吃法,成功里沿襲了「端午採蜂蜜」之習俗。 「鹼粽」的做法是不包餡料,傳統上多會沾白糖增加甜味,或者是再加上「紅豆泥」作內餡;埔里鎮成功里位於埔里鎮與國姓鄉交界,早期交通不便,必須以人力背負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糖,當地的居民練就了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 「鹼粽配蜂蜜」吃法,就是生活智慧的一類,與其他客家地區不同的是,成功里的生態豐富,本土蜂種「野蜂」十分常見,當地人多在家屋外設置「蜂箱」,並透過燃燒「蜂蠟」產生大量香氣,藉此吸引野蜂前來築巢;這些原生於本土環境的野蜂群,不需要人工餵食即能生存,其產出的「野蜂蜜(或稱『百花蜜』)」,一年分作 […]
【柏原祥/埔里報導】農曆馬年到,埔里鎮大埔城藝術工作室特別有年味,藝術家王灝、潘樵等人準備系列與春節相關的工藝品,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前來體會純正的年味。 王灝過去是埔里鎮大成國中的美術老師,擅長民俗風格的水墨畫,民國80年開設大埔城藝文工作室,是埔里地區最早的自發性文化團體。84年文史作家潘樵、陳義方還發行「茄苳腳文化小報」,而在實驗林旁的工作室,創作空間開放,提供各類環保媒材,讓學童來此DIY。 今年埔里鎮立圖書館在春節前舉辦「年俗風情月」活動,廣邀各界來大埔城藝術工作室唱新年歌、做年飾、版印年畫、圍爐說年俗,做飯春花或剪窗花,大紅春聯與春花,搭配古樸的壁畫,讓工作室顯得特別有年味。 本名王萬富的王灝表示,時代轉變,人們生活節奏緊湊,很多人不知道年俗背後的意義與產生背景,比如「飯春花」,是過去先民以紅紙剪成春字或葫蘆,插在發粿或蘿蔔糕上,象徵年年有「春」(台語的「剩」音),福祿(葫蘆)雙喜 […]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2013年第二屆台日鼓舞節即將於本週五(4月5日)起登場,連續3天的活動分別於中興新村親情公園及埔里台糖文化廣場舉行,今年的活動較往年更為盛大,日本東北秋田共派出11個表演團體,188位代表搭機前來,除表達對台灣人民於日本311地震伸出援手的感激之意,也希望未來台日交流更為緊密。 立法委員馬文君表示從921地震到日本311地震,台灣和日本一直友好且相互支援,日本311地震台灣是對日捐助最多的國家,埔里也積極推動日本人前來long stay,透過這樣的活動互相鼓舞,促進交流。 連續7年來埔里15次的台日鼓舞節日方幹事長佐藤貢一郎也說,很感謝台灣在311地震對日本伸出援手,希望藉由活動對台灣表示感激。而今年日本來台的表演團體已增至11個188位,還有B級美食,敬請期待。 本次活動表演節目有日本311災後著名的「日本東北六魂祭」之秋田竿燈祭、橫手梵天祭、角館御山囃子、男鹿 […]
每到歳末就是結婚季節,依照習俗喜餅是不可缺少的一項禮品。 林園茶葉製茶總監林水江認為:台灣茶品質好,亦合適製作陳年茶餅,方便保存,而且隨著年代的增加還有增值的功能。 有創意的另類喜餅,採用有年代記錄的茶喜餅,不但有紀念價值,還有增值的空間。(圖/文 何其慧)
【特約記者蔡佳倫埔里報導】全台各地有許多稱為「義女廟」的廟祠,但是唯一供奉「天水夫人」的「義女廟」就只位於埔里鎮隆生路上,他的故事你有聽過嗎? 「天水夫人」本姓何名翠巒,是在地的平埔族人,因嫁與漢人杜天水為妻,遂鄉親皆稱之為「天水嬸」。清乾隆年間,天水夫婦倆經營「鹿港擔埔社」的貿易生意,由鹿港挑運貨品進入埔里與原住民易貨。其時,漢人與平埔族人常常發生衝突,天水嬸為人和藹好義、又通曉漢番族語,經常擔任各族間的調解人,因此受到許多族人的信賴。 故事發生在乾隆卅四年(1770年),一如往常地,天水嬸與商隊從鹿港運送洋火、食鹽、什貨進入埔里。回程中,商隊探聽消息得知,若順著南烘溪至草鞋墩(現在的中潭公路),會比原經水里集集到草鞋墩的道路更為省時,因此商隊決定改變挑運的路線。 決定更改路線後,天水嬸等九人商隊剛走出埔里,便遭遇從未接觸過的平埔族圍困。天水嬸極力排解誤會:向對方說明隊伍是為行商而路經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