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訊】第十八屆南投縣文學貢獻獎得獎名單揭曉,由埔里鎮作家、畫家潘樵(本名潘祈賢)獲得,潘樵對工藝、生態及文史等方面投入,活躍於南投的藝文圈,曾經出版50幾本著作,且多次獲獎。 潘樵本身文史、生態科班出身,他讀的是電子,但因對藝文熱愛與堅持,創作能量豐沛,曾擔任第一屆埔里圖書館駐館文學家、第一屆國姓鄉駐鄉作家、出版埔里鎮第一本客家專刊《埔里客家》、完成魚池鄉第一本 村史《發現五城》等等,這一、二年還協助南投文化局首開先例在臉書上開辦網路寫作班。 潘樵自認為或許自身非科班出身的背景,反而創作過程中更能隨心所欲、不受限制,於是從新詩、散文、文史報導、旅行書寫到最近的生態文學,隨著時空的轉換,書寫內容及風格也不斷地改變。特別是近幾年來的 旅行及生態創作,都是必須經過實地的踏查與冒險才能完成,過程備極艱辛,所以受到評審們高度的肯定。 從高一第一篇文章發表在「南投青年」刊物至今,將近40年的時間, […]
Tag Archives: 文史工作者
【柏原祥/埔里報導】影音網站Youtube最近流傳一段影片,來自日本的攝影師土井九郎(Doi Kuro),年輕時曾是船員,在1979年及1984年隨著貨船來到台灣,他曾抵達埔里,以攝影機紀錄當年的所見所聞,這段懷舊的影片引起埔里鎮民熱烈迴響。 土井九郎手持當時算是很昂貴的攝影機,到達台南、高雄、基隆、台北、花蓮等地海港,趁著船務空檔,他到某些縣市觀光風景區遊玩,拍下許多珍貴的照片,甚至動態的影像,忠實地紀錄當時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以及許多已消逝的人文風景。 最近土井九郎將自己拍的老照片上傳到facebook上,分享當年所見所聞,得到台灣網友的熱烈迴響,這部片子當中有1987年的埔里樣貌,可以見到廣興紙寮傳統手抄紙、震災前的愛蘭國小校門、埔里高中校門的場景、崎下街景、九族文化村造景等場景。 埔里鎮民黃鴻鈞指出,影片中拍到舊埔里高中的校門鐘塔,剛好印證一個笑話,曾經有一群外地香客要到埔里醒靈寺去 […]
【柏原祥/埔里報導】暨大附中社會科老師吳美育帶領3名同學,以埔里盆地平埔族遷移故事為主題,運用ArcGIS系統,做出多媒體動態網路頁面,師生們不但廣泛蒐集資料,也做田野訪調,這套系統運用得當,能讓使用者能夠很快瞭解埔里這塊盆地多元族群的前世今生。 埔里盆地可說是種族的大熔爐,以平埔族群來說,便有巴宰、噶哈巫、巴布薩、洪安雅、拍瀑拉、道卡司等族群,從苗栗、台中、彰化等地遷徙,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形成如今多元的族群文化樣貌,雖然埔里文史工作者鄧相揚、簡史朗等人有做詳盡的採集,但一般以學術論文的形式發佈,鎮民要找尋自己的根源,面對龐雜的資料難免卻步。 暨大附中洪振祐、徐孟華、陳宜妏三位對平埔族族群遷徙有興趣的同學,在吳美育的指導下,參加ArcGIS Online雲端線上地理資訊系統競賽,便以埔里盆地平埔族遷移為題目,採訪各族群耆老與學者,同學們拿著攝影機記錄,筆記田野訪查一手觀察,實際探訪各個族群 […]
【柏原祥/埔里報導】「原來大家都拜錯了」埔里鎮桃米坑草湳溼地附近有間義民祠,怪的是裡頭供奉的是土地公泥塑像,地方文史工作者踏查,神像在50年前原是大樹石板下的土地公,當地居民原本集資要蓋土地公廟,7公里外的醒靈寺乩童卻傳來神旨,指土地公的真實身份其實是義民爺,當地居民遵照神旨,將小廟的名稱改為義民祠。 這間奇特的義民祠位於草湳溼地附近,當地聚落主要為客家人,義民祠後的葉姓住戶指出,祠內的土地公神像可能超過百歲了,最早是座落在一棵大樹下,有村民怕祂颳風淋雨,用石板搭了小屋,大約50年前,村民變得比較富有了,集資想為土地公蓋間小廟,廟還沒蓋好,醒靈寺乩生轉達神靈指示,糾正村民都拜錯了,土地公真實的身分是義民爺。 地方文史工作者潘樵指出,神明降旨指引村民改廟名,這是很離奇的案例,義民廟多位於客家聚落,祭拜清朝捍衛家園而不幸犧牲的客家先民,桃米坑土地公被義民爺附身的說法似乎蠻合理,因義民爺指得是群 […]
【唐茹蘋/埔里報導】埔里盛產甘蔗,也是興建日月潭及萬大電廠的基地,為了運送農產與建廠工料,鐵道曾經穿越市鎮,如今鐵道幾乎消失,存在耆老的記憶中,文史工作者與民代16日勘查鐵道遺跡,認為埔里鐵道文化值得發揚復振,希望更多鄉親與相關單位一起來關心維護。 文史工作者潘樵指出,埔里雖然是內山盆地,但早在日治時期,集集線鐵道曾經延伸進埔里,為了將台糖株式會社的甘蔗原料及成品送到西部,當年的主幹道從現今埔里郵局總站至小埔社終點站,全長約6公里多,了載送甘蔗也載人,廣成里長羅寅雄回憶,當時票價一張兩角,沿途行經的車站包括糖廠、籃城、眉溪、四角城、廟前等地,小埔社因是路線終點,曾經是繁華的小村,單單茶室就有3間,產婆就有3位。 但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帶來浩劫,橫跨眉溪的鐵道橋被沖毀,僅留橋墩,潘樵指出,當時全台施設公路,埔里的鐵道要不是被拆除,要不埋在地底,不僅運送甘蔗的「三分車」,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興建 […]
【國姓訊】從《溯訪國姓》這本書的書名便不難理解,這是一本與溯溪相關的著作,潘樵利用假日,從國姓鄉下游的烏溪走到上游的各條支流,途中或苔蘚濕滑、或巨石擋道、或水流洶湧、或深潭阻隔,其實走來一點也不輕鬆,而且還得面對各種危險,包括攀岩、渡溪、毒蛇、落石及虎頭蜂等等,因此《溯訪國姓》是一本結合冒險、生態與人文的創作。 國姓鄉位於南投縣的北邊,是當地唯一以客家人為主的鄉鎮,客家人的比例約佔百分之七十五,因此與鄰近的鄉鎮相比較,國姓鄉獨特的客家風情與文化風貌顯得與眾不同。當地是台灣咖啡種植面積最高的鄉鎮,也是水鹿養殖最興盛的區域,另外,草莓、枇杷、香蕉、梅子、橄欖與苦茶亦聞名全省,因此是一處民風純樸、物產豐富的鄉鎮,除此之外,當地由於山多、溪多,因此秀麗非常的山水景致處處可見。 民國102年,國姓鄉公所首開風氣之先,策畫舉辦「駐鄉作家」的活動,聘請縣內知名的文學作家潘樵來擔任第一屆的駐鄉作家,經過一 […]
【柏原祥/埔里報導】農曆馬年到,埔里鎮大埔城藝術工作室特別有年味,藝術家王灝、潘樵等人準備系列與春節相關的工藝品,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前來體會純正的年味。 王灝過去是埔里鎮大成國中的美術老師,擅長民俗風格的水墨畫,民國80年開設大埔城藝文工作室,是埔里地區最早的自發性文化團體。84年文史作家潘樵、陳義方還發行「茄苳腳文化小報」,而在實驗林旁的工作室,創作空間開放,提供各類環保媒材,讓學童來此DIY。 今年埔里鎮立圖書館在春節前舉辦「年俗風情月」活動,廣邀各界來大埔城藝術工作室唱新年歌、做年飾、版印年畫、圍爐說年俗,做飯春花或剪窗花,大紅春聯與春花,搭配古樸的壁畫,讓工作室顯得特別有年味。 本名王萬富的王灝表示,時代轉變,人們生活節奏緊湊,很多人不知道年俗背後的意義與產生背景,比如「飯春花」,是過去先民以紅紙剪成春字或葫蘆,插在發粿或蘿蔔糕上,象徵年年有「春」(台語的「剩」音),福祿(葫蘆)雙喜 […]
【埔里訊】埔里鄉親極為期待的2014年《文化埔里》手曆」,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彙集整理埔里珍貴文化資產與故事編印完成出版,102年12月13日(週五)在埔里鎮立圖書館,由埔里鎮長周義雄主持發表,近日將分送埔里所有里鄰長、機關、學校等推廣使用。 埔里鎮長周義雄表示,埔里文化手曆從2003─2014年,共已出版12本,主題包括「2003大地勇士」、「2004深耕埔里」、「2005君愛埔里」、「2006魅力埔里」、「2007藝術埔里」、「2008宗教埔里」、「2009樂活埔里」、「2010映象埔里」、「2011精彩埔里」、「2012鄉情埔里」、「2013歷史埔里」、「2014文化埔里」,成為埔里最特色的文化、文史出版品。 周鎮長指出,2014年埔里地方文化館的年度主軸訂為「文資文創埔里年」,因此102年的「文化埔里」手曆」專文篇,就邀請暨南大學人類所鄧相揚教授以「打里摺的烏托邦」為主題,整理出 […]
【記者陳義方/埔里報導】近年致力發掘保存地方文史資料,並持續推動「埔里鎮寶回娘家」計畫。今年喜獲旅居台北達40年的謝文堯先生,捐贈珍貴的謝家近百年的「日興商店」舊照片影像與生活用物一批,特於埔里圖書館四樓埔里文庫,再設立「日興商店特藏區」來保存展示這批珍貴的埔里鎮寶,訂11月2日正式啟用,並由埔里鎮長周義雄頒贈感謝狀給謝家代表謝文堯先生。 埔里鎮長周義雄指出,日昭和4年(1929年)出版印行的《臺中州商工人名錄》裡,收錄能高郡埔里街管內營業稅繳納超過五十圓的商店行號約73家,其中在「糖粉肥油雜貨」類項下登錄有「日興商店」,開業所在地為「埔里一六五番地」(舊埔里第一市仔口),營業項目包括白米、酒、煙草、雜貨等零售,負責人為謝旺、葉氏樹蘭(埔里雙寮庄人)。 戰後不久謝家轉往北部發展,遷離埔里故鄉近40年。民國100年埔里舉辦三獻清醮活動,「日興商店」後裔謝文堯先生返鄉參加,在埔里南柱參觀由埔里 […]
【文/潘樵】在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國姓鄉一直被視為是文化的沙漠地帶,雖然緊鄰著埔里與草屯兩鎮,但是藝文人口及文化活動相對遜色許多,但是這種情形在民國88年的九二一地震後,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民國89年9月21日,在九二一地震屆滿一週年的那天,南投縣政府舉行社區大學的開學典禮,當時設置有3個分校,分別是南投、埔里及國姓。對於南投市及埔里鎮的民眾而言,類似社區大學的學習機會其實並不少,但是對於國姓鄉的居民來說,那可真是難得的機會及經驗,因為在過去,在國姓鄉少有研習班隊及藝文活動,所以社區大學的開辦,無疑是給當地民眾一個自我充實以及走出地震悲傷的機會。 當時,筆者應邀到國姓社大開設「國姓采風班」,帶領當地的民眾重新來認識自己的家鄉,而且在課程中我還特地安排一項家庭作業,那就是「拜訪土地公廟」,因為在地震前,我曾經在埔里帶領一個年輕的文史團隊完成埔里地區土地公廟的調查,而且還出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