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庶民歷史

找回老照片的本色 吳金炎還原埔里記憶

吳金炎運用他影像後製的專長,還原埔里黑白老照片成為彩色。(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影像故事館長期向鎮民徵集許多老照片,但多數照片為黑白照,與拍攝的實際場景有落差,本身正職是廚師的吳金炎對影像後製很有興趣,他主動協助埔里圖書館、影像故事館考究日治時期的人物服飾、場景、建築、器物應有的本色,並運用軟體將黑白照片著色,還原影像公布後,引起廣大迴響,老一輩的鄉親不禁拍案叫絕,「對,這真的是我小時候看到的樣子」。 埔里鎮立圖書館長期向鎮民徵集老照片,出版鄉情、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手曆,近年來在臉書成立埔里影像故事館,述說每張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這些日治時期甚至清朝的照片,不僅有風景明信片,還有許多鎮上重大歷史事件影像,即使影像保存的相當不錯,但受限於過去沖洗輸出技術不發達,絕多數多為黑白照,僅有少數風景明信片為彩色,與拍攝時的真實的場景有著落差,讓人有種時空的距離感。 本身是廚師的吳金炎興趣廣泛,自學影像後製,整理家中的老照片,興起了將黑白照片數位上色的念頭 […]

埔里鎮志發表 加油站電信行補習班篇幅大於九二一

埔里鎮長周義雄發表埔里鎮志,但在地文史工作者無人出席、編輯委員中地方文史工作者無人入列,右為總編纂施懿琳。(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公所13日發表埔里鎮志,埔里鎮長周義雄自豪,這是埔里行政區劃為鎮制以來,第一本闡揚先民建設鎮里及鎮民各項發展之誌書,但發表會現場在地文史工作者無人出席,書籍編輯委員也無在地學者或文史工作者,許多鎮民收到或下載鎮志表示「吐血」,內容嚴重灌水,加油站、電信行、補習班、網路查得到的氣象資料、選舉報表佔了大篇幅。埔里文史學者指出,根植在土地上的人們,最清楚自己歷史,難以理解埔里鎮公所為何不廣納地方人士各界參與,並培育在地青年團隊傳承。 埔里鎮公所耗資800萬(包含編輯、印刷、發行)編纂埔里鎮志,分為地理、族群、政事、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禮俗、觀光、人物九大類,一般鄉鎮文史志書多交由民政課或研考承辦,埔里鎮志在去年2月底由管理納骨塔、公有市場的自治事業所承辦,並以限制性招標的方式評選,由來自台南市的台陽文史研究學會以395萬4000元得標,鎮公所在一年餘的時間完成資料蒐 […]

看見36年前的埔里 埔中校門像廟門?

【柏原祥/埔里報導】影音網站Youtube最近流傳一段影片,來自日本的攝影師土井九郎(Doi Kuro),年輕時曾是船員,在1979年及1984年隨著貨船來到台灣,他曾抵達埔里,以攝影機紀錄當年的所見所聞,這段懷舊的影片引起埔里鎮民熱烈迴響。 土井九郎手持當時算是很昂貴的攝影機,到達台南、高雄、基隆、台北、花蓮等地海港,趁著船務空檔,他到某些縣市觀光風景區遊玩,拍下許多珍貴的照片,甚至動態的影像,忠實地紀錄當時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以及許多已消逝的人文風景。 最近土井九郎將自己拍的老照片上傳到facebook上,分享當年所見所聞,得到台灣網友的熱烈迴響,這部片子當中有1987年的埔里樣貌,可以見到廣興紙寮傳統手抄紙、震災前的愛蘭國小校門、埔里高中校門的場景、崎下街景、九族文化村造景等場景。 埔里鎮民黃鴻鈞指出,影片中拍到舊埔里高中的校門鐘塔,剛好印證一個笑話,曾經有一群外地香客要到埔里醒靈寺去 […]

鐵道遺跡成垃圾場 作家、民代呼籲文化復振

【唐茹蘋/埔里報導】埔里盛產甘蔗,也是興建日月潭及萬大電廠的基地,為了運送農產與建廠工料,鐵道曾經穿越市鎮,如今鐵道幾乎消失,存在耆老的記憶中,文史工作者與民代16日勘查鐵道遺跡,認為埔里鐵道文化值得發揚復振,希望更多鄉親與相關單位一起來關心維護。 文史工作者潘樵指出,埔里雖然是內山盆地,但早在日治時期,集集線鐵道曾經延伸進埔里,為了將台糖株式會社的甘蔗原料及成品送到西部,當年的主幹道從現今埔里郵局總站至小埔社終點站,全長約6公里多,了載送甘蔗也載人,廣成里長羅寅雄回憶,當時票價一張兩角,沿途行經的車站包括糖廠、籃城、眉溪、四角城、廟前等地,小埔社因是路線終點,曾經是繁華的小村,單單茶室就有3間,產婆就有3位。 但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帶來浩劫,橫跨眉溪的鐵道橋被沖毀,僅留橋墩,潘樵指出,當時全台施設公路,埔里的鐵道要不是被拆除,要不埋在地底,不僅運送甘蔗的「三分車」,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興建 […]

虎頭山飛行場發現石棺 疑似千年犁頭尖文化遺址

【柏原祥/埔里報導】南投縣政府觀光處在埔里鎮虎頭山正在進行觀景平台工程,前日發現一具疑似犁頭尖遺址石棺,文史工作者簡史朗12進行丈量,認為石棺很可能與卑南文化有關,埋葬年代約在1700年至3500年之間,未來將回填,並設立解說告示牌,讓遊客認識埔里在地的文化資產。 埔里鎮虎頭山飛行場推展飛行傘運動,還可以遠眺埔里夜景,是許多鎮民喜愛的散步、運動綠地,也是埔里熱門的觀光景點,縣府向觀光局爭取660萬元,將設置涼亭、觀景平台等簡易設施,怪手整平地基過程中,發現長方形的石板,簡史朗先以毛刷清除縫隙土石,認為石棺主人應該是位少年,並與犁頭尖文化遺址相關。 簡史朗指出,虎頭山屬於犁頭尖文化遺址範圍,這具石棺有蓋板、側板,兩側端板相距約1.5米,外觀保留完整,不過犁頭尖文化遺址僅登錄未列冊,開挖區域未經過縣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列入指定遺址,身分「很尷尬」,無強制力要求工程單位暫停施工,並先封鎖考古區域 […]

埔里圖書館出版「歷史埔里」文化手曆 老照片見證老埔里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埔里鎮公所廿四日發佈「歷史埔里」文化手曆,許多埔里鎮開發早期的老照片,猶如時光隧道,讓鎮民瞭解先民的生活樣貌,另一方面,鎮公所也呼籲,為了加速老照片數位典藏,有許多埔里的老照片流落在外,希望鄉親踴躍提供,豐富文化手曆的內容。 埔里文化手曆從2003─2013年,共已出版11本,主題包括「2003大地勇士」、「2004深耕埔里」、「2005君愛埔里」、「2006魅力埔里」、「2007藝術埔里」、「2008宗教埔里」、「2009樂活埔里」、「2010映象埔里」、「2011精彩埔里」、「2012鄉情埔里」、「2013歷史埔里」,是埔里最特色的文化、文史出版品。 這部手曆,不但是行事曆,還記錄了埔里鎮各個面向,呈現小鎮豐富的文化內涵,今年地方文化館主軸是「歷史榮耀埔里年」,圖書館特別從多年蒐羅的老照片中選材,整理埔里從清朝時期、日治時期、民國初期、光復後初期的老照片與故事。 […]

埔里黃家古厝幽靜 鄉親推薦私房景點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百年黃家古厝雖非法定古蹟,但仍頗有看頭,建築風格融合漢族、平埔族、東洋、西洋風,黃家第四代保護古宅不留餘力,經歷多次地震整修,結構、門飾保存頗完整,因不對開放,是埔里鎮私房的歷史景點。 黃家古厝相傳是由清朝總兵吳光亮親自勘查地理,並設計格局,是烏牛欄地區「番秀才」望麒麟的宅地,一九0七年遇到地震損毀,一九一0年再聘請唐山師傅照原貌重建,望麒麟是平埔族人,相傳受命清廷為東、西埔里收租,埔里人尊稱他為番秀才,因膝下無子,獨生女望阿參招贅漢人黃敦仁,往後子孫改姓黃。 遠看黃家古厝外觀,是典型清代官宦家庭宅第,但門飾、梁柱、窗櫺雕刻卻涵蓋東洋及西洋的元素,黃家第四代子孫黃(火介)山指出,大廳大門上的彩繪,是客家彩繪大師劉沛然的作品,教化忠孝節義及水沙連風貌的畫作旁竟畫了懷錶、而神明廳的牌位旁,擺著一座鏡面扭曲的「西洋鏡」,讓人不禁好奇匠師創作的理念。 黃(火介)山解釋,懷錶 […]

認識埔里 能高大圳

在埔里鎮北邊的福興里有一座能高瀑布,終年水量豐沛,即便是在乾旱的 季節,瀑布仍然能夠激昂壯闊、洶湧澎 湃,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但嚴格說起來, 能高瀑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 所致,因為瀑布的水流來自山頂上的能 高大圳。 能高大圳是一條地底灌溉水道,源 頭在北港溪上游的九仙溪,全長 15530 公尺,建造於民國 54 年 2 月,民國 61 年 6 月完工,耗時七年多,工程之浩大;根據資料的記載,能高大圳建造的目的,主要是要引水來灌溉埔里大坪頂一帶的 高 海 拔 台 地, 目 前 在 埔 里、 國 姓 一 帶,有若干年紀較大的民眾便曾經參與過能 高大圳建造工程。 民國 88 年台灣中部發生九二一集 集大地震,能高大圳雖然受創嚴重,但 是為了沿續水圳的灌溉功能,水利單位 投入大筆的資金修復,因而讓能高大圳的水流如今仍然可以奔流不息,成為埔 里地區十分重要的灌溉水源。另外,位 於能高大圳源頭的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