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鄧文淵/埔里報導】來自台灣各地的畫家,齊聚在埔里鎮林家古厝,以畫筆代替相機,記錄埔里寶貴的歷史文化資產,藉由藝術家的引領,讓埔里人們再次認識在地大埔城的人文風華。 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網絡計畫紀錄鎮內4個人文資產據點,包括了林家古厝、育英洗衣池、鳥居樹群、南烘溪景觀,預計一季探訪一個點,林家古厝興建於1938年,埔里歷經九二一大地震摧殘,早期歷史建物所剩無幾,林家古厝特殊的建築工法,發揮了防震功能,且建築設計涵蓋科學思考與人文情懷,冬暖夏涼、去除濕氣。 紅磚、灰瓦、白牆、木樑,花木扶疏、綠蔭涼爽,包括孫少英、鄭炳煌、李淑玲等畫家,古厝傳人,也是藝術家林耀堂的帶領下,參觀帶著書卷人文氣息的古厝,主辦單位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指出,寫生隊會是擔任文化風情紀錄好手,藉由古厝主人的解說,藝術家走讀建築,發揮各自的巧思與巧手,讓文化資產活躍在一張張畫紙上。 林耀堂表示, […]
Tag Archives: 古蹟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公所「鎮長周義雄歡迎您」電子看板破壞烏牛欄橋石碑史蹟,縣府文化局官員、南投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文史工作者等代表至現場會勘,初步認為有文化資產保存價值,應提報列管,才能作後續細部修復。 埔里鎮愛蘭台地原是巴宰族人聚落,約莫在清朝道光年間(西元1820年),從台中豐原遷移至有「船山」之稱的愛蘭台地,並將原部落「Auran」(音譯為烏牛欄)名字,帶來新天地,當地的教會,甚至在1930年日治時期落成的吊橋,都是以「烏牛欄」來命名,「烏牛欄」這3字,對於巴宰族人及埔里族群開發播遷歷史都有重大意義。 但埔里鎮公所運用聯勤司令部睦鄰經費,架起鋼骨,在愛蘭橋頭興建大型電子看板,遮蔽烏牛欄吊橋石碑史蹟,甚至固定看板的鋼樑直接釘入碑面,因史學家翻遍愛蘭台地,只剩下這座能證明埔里巴宰族群遷移的史蹟,另二二八事件的烏牛欄之役,台中青年軍的二七部隊也在此地與國民政府軍對戰,在近代史上也有重 […]
【李休睏/埔里報導】6月7號端午節前夕,埔里溪南里的「劉家古厝」頗為喧鬧,十多位的家族成員返鄉祭祖,在古樸的古厝團聚敘舊。埔里知名的家族宅第「劉家古厝」,起建於1916年(大正五年)、完工於1918年(大正七年),係由早年的當地林業鉅子劉阿梧出資建設,古厝主要由劉氏親家、著名土木師傅沈江松親手操刀,完成了該座極具特色的家族宅第;目前古厝的繼承人,為劉阿梧之子劉阿才(已故)其名下的五房子孫所共同持有。 祭祖活動中,分別由三房及四房的子孫歸來舉辦。按照古禮「拜公媽」,家族十多人的祈拜陣勢,頓時讓古厝正廳「人滿為患」,空間擁擠、連轉個身都有困難;對此情形,四房大姊劉淑娟不以為意,她表示,「如果湊齊今天歸來的三房、四房沒到齊的家族成員,並再加上其他三房的子孫,古厝正廳可能連家人踏腳的地方都沒有!」如此形容,足可見劉家後代開枝散葉的繁盛程度。 現今的「劉家古厝」,已無任何後嗣居住。除了重大節日的祭祖 […]
【記者柏原祥/國姓報導】國姓鄉糯米橋旁的觀景木棧道毀壞嚴重,不但木頭腐爛、鐵釘還外露,地方認為這座國家級古蹟應當細心維護,避免發生傷人意外,國姓鄉公所回應,暫無經費維修,先拉起封鎖線,提醒用路人小心。 糯米橋觀景木棧道地點選在最佳觀橋角度,十三年前的九二一地震震央在國姓,重創鄉內建設,九二一重建會補助經費,連同水土保持設施、步道、涼亭,總經費達八百萬元,但當年新穎的設施歷經十一餘年後,不敵高溫潮濕,底層淘空,木頭腐朽、鐵釘外露。 梅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葉佳壇表示,當初選擇木頭是為了美觀,未考量到台灣氣候潮濕多雨,木頭腐朽嚴重,一踩就塌,遊客一旦誤闖,很可能踩空受傷,衍生國賠爭議,糯米橋是國家三級古蹟,政府應該注重這國姓鄉的觀光門面。 目前社區居民們先拉起了封鎖線,警告遊客切莫闖入,國姓鄉公所回應,公所財政拮据,暫無經費維修,會再向相關單位爭取經費整修。 糯米橋小檔案: 國姓鄉糯米橋橫跨北港 […]
【記者柏原祥/國姓報導】原本可讓行人通行的國姓鄉糯米橋,因橋面欄杆遭六月豪雨沖毀,國姓鄉公所擔心發生意外,將兩端暫時封閉,將待下游河道疏通後,重做欄杆,預計明年度再度開放。 全台僅存三座糯米橋,國姓鄉糯米橋是保留最完整的,民國廿九年興建,中央列為三級古蹟,日據時期,日軍為了縮短台中東勢與埔里兩地軍用機場的運補距離,動用當地人建設,石塊也是就地取材,戰時水泥缺乏,村民用糯米、紅糖、石灰混和砌成,橋身相當穩固。 九十三年敏督利颱風襲台,大水沖走糯米橋橋面,只剩拱形橋基,文化局重修,並施設鮮黃色鐵欄杆,讓遊客可安全登上橋面賞景,但六一0超大豪雨沖毀欄杆,糯米橋再度封閉,遠道而來的遊客只能遠眺、難以親近。 國姓鄉公所農經課長林信全表示,糯米橋下游的台廿一線公路北港溪橋,因橋墩影響水流,造成北港溪水宣洩不及而迴流,沖毀糯米橋面欄杆,如下游舊橋不變更設計,溪水照樣會淹過糯米橋面,一定要等下游舊橋拆除, […]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百年黃家古厝雖非法定古蹟,但仍頗有看頭,建築風格融合漢族、平埔族、東洋、西洋風,黃家第四代保護古宅不留餘力,經歷多次地震整修,結構、門飾保存頗完整,因不對開放,是埔里鎮私房的歷史景點。 黃家古厝相傳是由清朝總兵吳光亮親自勘查地理,並設計格局,是烏牛欄地區「番秀才」望麒麟的宅地,一九0七年遇到地震損毀,一九一0年再聘請唐山師傅照原貌重建,望麒麟是平埔族人,相傳受命清廷為東、西埔里收租,埔里人尊稱他為番秀才,因膝下無子,獨生女望阿參招贅漢人黃敦仁,往後子孫改姓黃。 遠看黃家古厝外觀,是典型清代官宦家庭宅第,但門飾、梁柱、窗櫺雕刻卻涵蓋東洋及西洋的元素,黃家第四代子孫黃(火介)山指出,大廳大門上的彩繪,是客家彩繪大師劉沛然的作品,教化忠孝節義及水沙連風貌的畫作旁竟畫了懷錶、而神明廳的牌位旁,擺著一座鏡面扭曲的「西洋鏡」,讓人不禁好奇匠師創作的理念。 黃(火介)山解釋,懷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