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坑溪步道落成 悠活賞蝶新亮點

桃米坑溪賞蝶步道落成,埔里又多了一處賞蝶的好去處。(鄭坤全攝)

桃米坑溪賞蝶步道落成,埔里又多了一處賞蝶的好去處。(鄭坤全攝)

【埔里訊】近幾年蓬勃發展的生態產業,已讓桃米社區的遊客量大增,而連結停車場與社區間的桃米坑溪步道,提供了遊客更便利安全的行走空間,在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的支持下,將這條記憶著921震後桃米居民蓽路藍縷發展生態村的記憶道路,由本來的碎石泥土步道升級為堅固、安全且保留生態性的美麗步道,並在今天日月潭花火音樂嘉年華系列「秋樂.聲歌-鋼琴五重奏」的歡樂氛圍中,新妝變身為「桃米坑溪-蝴蝶步道」。

桃米坑溪孕育著桃米社區豐富的生態環境,在921震災後為了發展桃米生態村,居民們發起封溪護魚並自力綠化停車場至社區間300餘公尺的河濱步道,這條河濱步道不僅是社區居民同心戮力發展生態的記憶道路,也是遊客漫步及欣賞桃米河濱風景的絕佳選擇。為了改善原先的碎石路面及安全性,日月潭風管處在擴大納入桃米轄區後,首次投入經費將步道的安全性及生態性大幅提升,並沿路栽植春不老、野牡丹及山桂花等多種食草蜜源植物,營造蝴蝶的棲地生態,日月潭風管處張處長表示:「不只保留社區居民對這條步道的記憶與感情,也期望未來將這河濱步道拓展為社區型賞蝶路線,讓桃米社區的綠活慢行遊程有新的起點」。

桃米坑溪蝴蝶步道啟用。(鄭坤全攝)

桃米坑溪蝴蝶步道啟用。(鄭坤全攝)

為了讓社區產業與公部門共同合作並持續參與社區營造的工作,這條河濱步道將由新故鄉紙教堂見學園區認養維護,並持續栽植大量食草蜜源植物,努力營造為「一步一蝴蝶」的蝴蝶生態步道,新故鄉紙教堂見學園區廖嘉展董事長表示:「未來也將河濱步道逐步構築轉型為文創藝廊,結合有趣的手作市集與在地特色商品,將這綠色廊道,轉化為慢行悠活的獨特空間,讓遊客可以循著河邊步道,到社區見學,體驗生態豐富的美感,融入地方文化,以生態為本、產業為用、文化為體,建構綠色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今日參加「桃米坑溪-蝴蝶步道」啟用典禮的遊客與居民從停好車後,沿著河濱步道歡行至紙教堂欣賞嘉年華音樂會美妙樂聲,表示河濱步道不僅避開行走馬路的危險,還可以欣賞蝴蝶翩翩飛舞的曼妙風采,黃昏時在此散步,還可享受夕陽與綠色堤岸交會的浪漫,的確是桃米社區漫遊的新亮點。(2013.10.26)

桃米坑溪蝴蝶步道啟用,碎石子路改造,安全性提升。(圖/日管處提供)

桃米坑溪蝴蝶步道啟用,碎石子路改造,安全性提升。(圖/日管處提供)

給埔里的信(陳巨凱)

環境髒亂

【編按】從事觀光民宿業的陳巨凱,站在觀光競爭的第一線,長久以來在地觀察,歸納出影響埔里觀光遠景的三大害,分別是環境髒亂、交通混亂、綠地老房流失,愛之深責之切,讓我們看看他的憂心與期待。

 文/陳巨凱(民宿主人、暨大附中水精靈童軍團團長)

 上禮拜有五個人來到水田衣住宿,他們是為了公司的員工旅遊先來埔里踩線,他們公司有140位員工,打算住在埔里新落成的酒店,早餐時間我稍微問了一下他們的行程規劃,他們說:第一天從台北出發,然後草屯的寶島時代村、第二站妖怪村,晚間住埔里,隔天吃完早餐,拉車去清境,然後折返再到日月潭,最後回台北……聽完他們的遊程,我突然想到之前國際觀光客對埔里的印象也是『中繼站』、『轉運站』,講得出口的景點沒有幾個,甚至以前埔里人自豪的4W、台灣中心、手工藝、生態…好像也都被遺忘了。而我的民宿客人這幾年下來觀察到的,會選擇在埔里住宿,多半可能會覺得這裡住宿比較便宜,或者是因為訂不到清境跟日月潭才會留在埔里。

 我的觀察,埔里現在其實有三害,第一害是『垃圾與野狗』,不管是我自辦的童軍團撿垃圾活動或是跟著觀光協會去撿垃圾,我們每次幾乎都可以清上好幾袋的垃圾,而且有些隔不到一個禮拜,甚至利樂包撿起來的有效期限根本就是三年前,也就是說這垃圾已經存在三年,根本沒人清理,然後如果有機會在埔里大街上逛街無法發現垃圾桶,而消極的原因卻是因為野狗會咬垃圾以及居民會把自家垃圾拿出來塞垃圾桶,記得有次清晨撿垃圾,我仔細算過,一百公尺的中正路我可以撿到超過一百根的菸蒂與五坨狗大便,去年我們更是被評選為台灣髒亂城鎮….。

騎樓違停

第二害是『交通與路權』,埔里九二一之後幾乎大家的騎樓都封起來,騎樓封起來導致行人都得走到馬路上,然後馬路上沒有人行道,所以我們可以常看到行人、腳踏車、機車、汽車、遊覽車、聯結車全擠在中正路上的情形,喇叭更是此起彼落,由於無法證明騎樓開通之後會不會增加收益,所以居民並不願意將騎樓開放出來供行人使用,也因為這樣的狀況,導致我們要買東西原有的中正路與中山路是四線道,但違規停車者很多,四線道無時無刻都呈現雙線道,警察也常常在這邊開單,但幾乎屢勸不聽,光我們家九二一過後在這兩條路臨停被罰就有五張罰單。

交通混亂

另外交通指示不明,也導致國際觀光客卻步,我記得有次在巧克力工坊遇到兩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他們拉著行李到巧克力工坊問我隔壁桌的客人說…請問酒廠是這裡嗎?我差點昏倒,從車站到巧克力工坊大約兩公里,這兩公里沒有一個指標告訴他們這是錯的,然後看他們的手上也沒有一張可靠的埔里英文地圖….他們來到埔里可以迷路算是應該的,而很順利的逛完則是僥倖。兩天前我也有一組香港客人,從市中心出發騎乘腳踏車到造紙龍,如果是我自己去造紙龍我只需要10分鐘,結果他們找了一個半小時….語言不通加上指標不明,我們讓國際觀光客在埔里受苦受難,身為鎮上的一分子,又是從事觀光產業,真是情何以堪。

第三害『消失的綠地』,埔里以前很多農夫種稻、甘蔗、筊白筍,現在農夫退休了,幾乎不種這些東西,改種房子,如果仔細觀察,埔里的電線杆上,多的是黃橙橙的房仲廣告,外地人加速在埔里投資、買賣房地產,導致這裡的土地價格高過不管是文化、歷史、農業、觀光價值,很多的可看性被圍起來,例如茄苳樹王公、例如我們已經很難在埔里市中心看見一棟老房子以及不斷消失的一片又一片的綠地。

遊客用餐

以老房子的議題來說,個人覺得最可惜的就是埔里酒廠對面廠房的保存,如果可以多點細心,說不定那些廠房可以是文創中心、可以是很有感覺的用餐場所,甚至是一個很好的解說題材,但真的很可惜,我除了可惜,也許該學學政治人物的說法:真的感覺到很遺憾吧…..

難道你不憂心,當國姓鄉也開始闖出渡假村的名號、清境、日月潭地區的特色景觀、魚池鄉產了頂級的紅茶與咖啡時,那我們身在過去號稱觀光大鎮、樂活小鎮、生態城鎮、宜居城鎮….等等名號下,埔里還剩下些什麼?

我永遠認為,我摯愛的埔里像一座大型的探索樂園。這裡是台灣的心臟、有很棒的水泉,也有很出名的造紙業、木工業,更有出產吳寶春麵包店的有機玫瑰小農,當然我們也是蝴蝶、生態多樣性的鄉鎮,埔里人以前是僅次於羅東人,是全台灣最團結的鄉鎮(我在高應大念書時我們老師上課說的),除此之外我這十年的盤點調查,埔里的小吃種類,我認為有資格推向國際的小店就超過20家(阿菊肉丸、炎術冬瓜茶、亞標牛肉麵、你我他、阿甲肉丸、胡國雄古早麵、第三市場早上的早餐、晚上的夜市(交大的林老師說埔里的第三市場可以叫做埔里大飯店!)…………………

其實我們擁有的觀光元件還不少,並且又是一個很團結的鄉鎮(你看我們發起的無車日公民運動,和阿猴的自發性夜跑團就知道!),我們在埔里真的很幸福,但我們缺整合、鏈結與分享,期待鎮上有更好的鏈結與城鎮計畫,讓埔里可以往下個黃金十年邁進,龜兔賽跑,我想我們這隻埔里龜休息太久了,該啟程上路囉~ (2013.10.22)

埔里無車日

社論 欣見埔里自行車路網早日成形

埔里自行車路

社論 欣見埔里自行車路網早日成形

如果要列舉兩項讓埔里人詬病的問題,除了髒亂外,另一項很可能是交通,不但大小車禍頻傳,路霸、違規停車幾乎見怪不怪,行人走路提心吊膽。

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夠解決前述的兩大亂象?其實是有的,那就是推動自行車步道,只要步道串連鎮內觀光、民生、人文、商業區塊,看似結構簡單的自行車,絕對能改變埔里的生活樣貌。

自行車節能減碳,不但低排放,速度也慢,它是對行人友善的交通工具,一個平面汽車停車位,足夠停十二輛大小自行車,如果大多數人擱下汽車或機車,改騎自行車,違規佔用馬路的情形一定減少,街道將是清新的氣象。

輕便、深入也是自行車的特性,它能深入農路、圳道、老街,挑戰社會當前快速、線性的思維模式,釋放騎乘者壓力的同時,也以曲折、慢速的方式,將人氣帶入舊社區,有助於鎮內深度文化微型產業。

阿凱的「順騎自然」出租店,是推動鎮內步道路網成型的重要起點,青年人以前瞻的概念創業,官方、產業是否能在公共建設上協力,讓本地、外地人先在鎮內「放慢速度」,進而達成「珍惜美好」、「深度互動」的目標呢?行進間的革命,將能促成很多好事,期待主事者高喊「樂活小鎮」口號的同時,也能有前瞻的思維,規劃小鎮的自行車路網。

魚池尖山享富士山之譽生態豐富最適迎春攀登

魚池尖山步道生態豐富,最適迎春攀登。(黃彥文攝)

魚池尖山步道生態豐富,最適迎春攀登。(黃彥文攝)

【記者黃彥文/魚池報導】有魚池富士山之譽的魚池尖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修建的登山步道有段破損,最近修復啟用,近一公里長的步道沿線生態豐富,除了豐富的蕨類與火燒栲,還有阿里山小灰蛺蝶,很適合遊客與鄉民闔家迎春攀登。

魚池鄉從魚池街區或長寮尾方向遠望魚池尖山,外型呈現完美的金字塔形狀而且對稱,是鄉內重要地標,外型有如日本富士山,因而日據時代被稱為魚池富士山。

魚池鄉東池村長盧幸助建議遊客要爬魚池尖,可從鄉公所後方瓊文書社(即日治神社原址)步道入口爬起,這是921後由日管處斥資建設登頂步道,全長約900公尺,魚池鄉街區海拔約650公尺,登頂海拔812.5公尺,高低落差近兩百公尺,爬到中途又下降數十公尺,實際登高落差約250公尺。他說,步道半程有第一涼亭終點,登上頂峰可見第二涼亭,居高臨下,可鳥瞰魚池街景。

魚池鄉長陳錦倫說,魚池尖山沿線生態豐富,舉目可見滿山的蕨類,台灣桫欏和芒萁為主,木本植物有杉木及各種殼斗科植物,穀斗科以火燒栲、小西氏石櫟為最大宗,昆蟲則有阿里山小灰蛺蝶及魏氏奇葉螳螂最特別,哺乳類有獼猴和穿山甲為主,爬蟲類較常見的是斯文豪氏攀蜥。

爬魚池尖山,上坡約1小時,下坡20分鐘,來回安排2小時就能輕鬆優游,健康又省錢。

武界的山帝納的手 武界一日遊最佳流程

仁愛鄉農會有機蔬菜班的班長馬賴表示,仁愛武界以有機蔬果聞名,用愛呵護大地,希望民眾有機會都能來法治村走走看看,親近大地回歸自然。(何其慧攝)

仁愛鄉農會有機蔬菜班的班長馬賴表示,仁愛武界以有機蔬果聞名,用愛呵護大地,希望民眾有機會都能來法治村走走看看,親近大地回歸自然。(何其慧攝)

【記者何其慧、林子婷/仁愛報導】年節將至,建議鄉親除了往暨大、風櫃斗、合歡山踏雪尋梅外,也可至武界法治村走走,一樣的良辰美景,卻與眼見「風花雪月」之美有所別,呈現最「當地的人情」風貌。

仁愛鄉農會有機蔬菜班的班長馬賴建議,武界一日遊的最佳流程可由埔里鎮中正路發車至武界法治村,車程約30分鐘,沿途風景秀麗,隨時可駐足欣賞,而在進入武界盆地前路段便可俯視法治村全景,壯闊之情油然而生。

若是利用星期假日,在上午9:30前到達法治村,可至「武界狄娜廚房」前集合大夥展開一場生態之旅,認識野菜、採摘當季有機蔬菜水果,體驗最純樸的農村趣事。中午可在狄娜廚房由李秀枝教授學做野菜料理,品嚐以當地食材烹調之中餐,以自己的勞力,換取一頓溫飽,孰能不珍惜盤中飧?下午可尋專人指導,用當地野生構樹皮DIY製作實用工藝品,創造屬於自己的「原始藝術」。下午3至4點即可賦歸回到埔里鎮天尚未黑。

如果想過山居生活,有民宿可以住,享受布農族夜間營火的樂趣,一日下來,行程雖簡單卻踏實,更能收穫滿滿,不僅結合土地與人之情感更能一家共享天倫,體驗最純樸的「樂活人生」!

 

愛花如癡的王先後 對山茶花情有獨鍾

晶園休閒渡假園區的山茶花色澤鮮豔,開出的花朵有如牡丹花,非常討喜。(楊樹煌攝)

晶園休閒渡假園區的山茶花色澤鮮豔,開出的花朵有如牡丹花,非常討喜。(楊樹煌攝)

【記者楊樹煌魚池報導】在國內想一次看山茶花看個過癮,而且品種近百種,有千餘株各式山茶樹,此時又是花朵盛開,花團錦簇,五顏六色、令人目不暇給的應首推日月潭畔的晶園休閒渡假園區,滿園的山茶花,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位於日月潭畔九族文化村旁,有處世外桃園之地的晶園休閒渡假園區,該園主人王先後,是位愛花如癡,尤對山茶花情有獨鍾的人,去年就一口氣斥下近千萬元巨資,在園區內栽上千餘株各種品系的茶樹與山茶樹,此時正值花期,滿園花景盛況,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

王先後指出,山茶花不但色澤鮮豔,花色又多,開出大型的花朵有如牡丹花,花開是在春節前後,花期長達四個月,非常討喜,讓整個園區都呈現喜氣洋洋的氣氛,象徵福氣滿堂,自已觀賞很舒暢,民眾看了都很喜歡,讓山茶花成專區,覺得很有意義。

社論─賽德克‧巴萊

以霧社事件為主題演出的賽德克.巴萊電影,最近上映後引起國人對電影國片的重視,票房直線上升,對國片的發展是一大鼓舞。

從賽德克.巴萊上映之後,我們同時發現,國人對台灣歷史的重視及興趣,坊間及傳播界開始不厭其煩地播放及討論,姑不論此一故事的歷史定位問題,至少這一部電影的殺青及演出,讓國內沈悶已久的國片市場點燃了一線生機;賽德克.巴萊參加威尼斯影展,也證明台灣的導演已經可以主導一部國際級的影片,我們也期望因為這部電影所引起的轟動,能帶給仁愛鄉等鄰近大埔里地區的觀光文化產業蓬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