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可能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 親愛國小拿特優

親愛國小參加全國學生音樂大賽,取得特優佳績,圖為學生在場外練習的情形。(圖/陳珮文提供)

親愛國小參加全國學生音樂大賽,取得特優佳績,圖為學生在場外練習的情形。(圖/陳珮文提供)

【柏原祥/仁愛報導】仁愛鄉親愛國小參加於苗栗縣文化中心舉辦的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弦樂合奏國小團體B組特優,消息傳來,師生同感振奮,覺得辛苦終於沒有白費。

親愛國小教師陳珮文、王子健六年來,為了將親愛村成為音樂之村,長期推動社造及音樂紮根工作,夫妻兩人努力擘劃願景,營造適合孩子音樂發展的環境,不但帶動小朋友們自製小提琴,甚至將自身積蓄用來添購巴士,買下房子,讓從親愛畢業的小朋友,能在草屯鎮有個棲身處所,安心學習音樂,兩人投入奉獻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

親愛國小在場外練習的情形。(圖/陳珮文提供)

親愛國小在場外練習的情形。(圖/陳珮文提供)

陳珮文表示,這項佳績對親愛國小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肯定師生近年來的努力,成績公佈的那一刻,老師和家長都哭了,這群孩子表現的很棒,證明大家口中「不可能的事」,因為努力,是可以辦到的。

山區學校無論師資、環境、家長經濟都處於劣勢,要發展西洋音樂教育更形困難,陳珮文說,山區資源難尋,學生或許不是最優秀,家境也許不是最富裕,但孩子跟老師們不輕易放棄,開始有人捐琴,世界小提琴大師林昭亮還曾經親自用孩子自製的琴來演奏。

親愛國小小朋友準備進場比賽。(圖/陳珮文攝)

親愛國小小朋友準備進場比賽。(圖/陳珮文攝)

目前親愛國小學童畢業生中,共有十個孩子就讀國中音樂班,陳珮文說:「六年前,光是要教四個孩子拉提琴,就有人說不可能,五年前,送製琴計劃要申請藝術與人文深耕計劃,評審教授說,小學生要製琴不可能,四年前我們想送學生進國中音樂班,也有人說不可能,兩年前,我們說要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也有人說不可能。」

如今第一次親愛國小第一次進到全國學生音樂大賽決賽,拿到了特優,陳珮文表示,未來說不定孩子們進入國台交、想當音樂老師的夢想成真,只要努力去做,一步一腳印,將會有成功的機會。

親愛送愛到旭海 部落學童捐出墾丁街演所得

親愛國小弦樂團平常練習的情形。(柏原祥攝)

親愛國小弦樂團平常練習的情形。(柏原祥攝)

【記者柏原祥/仁愛報導】「親愛傳愛,送愛到旭海」,來自仁愛鄉親愛國小的小提琴手們,將暑假期間墾丁大街表演數日所得,全數捐給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學堂,雙方都是偏鄉的孩子,只是一個靠山、一個靠海,指導教師陳珮文、王子建希望讓部落孩子們知道,無論出身,都能行善,千萬不要看輕自己。

陳珮文、王子建這對教師夫婦在親愛國小教書並從事社造達5年,他們有一個夢想,要將親愛部落打造為音樂之村,讓音樂成為每位孩子的朋友,因為音樂賞的體悟,培養品格,發掘生命重心,為了圓夢,夫婦貸款七百萬買屋、買樂器,還借錢買輛中巴,接送孩子到外地學音樂或表演,為了省樂器費,王子建還拜師學小提琴工藝,在校內開班帶著一群孩子製琴,兩人付出的故事,在杏壇傳為佳話。

親愛國小教師王子建平日教育學童製作小提琴的情形。(柏原祥攝)

親愛國小教師王子建平日教育學童製作小提琴的情形。(柏原祥攝)

屏東牡丹鄉旭海村是個連提款機都欠缺的村落,出身旭海的屏東醫生娘潘儀芳,與丈夫曹一峰創立旭海學堂,每天煮三餐給小孩子吃,辦課輔盯孩子功課,甚至賣掉2棟房子,放棄中科院公職薪水,都拿來培育孩子,18年來的付出,為了讓孩子吃得飽、學得好。

陳珮文很早以前就聽過旭海學堂的故事,想趁著暑假期間,帶著孩子至墾丁演出募款的機會,順道至旭海學堂交流。

親愛國小弦樂團至屏東旭海學堂交流,帶來拿手的音樂。(圖/陳珮文提供)

親愛國小弦樂團至屏東旭海學堂交流,帶來拿手的音樂。(圖/陳珮文提供)

「一切都很自然,我們用音樂交心,彼此又都在偏鄉做教育,我們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也知道我們能夠做到什麼。」王子建說。

夫婦與孩子們討論溝通後,決定將在墾丁街頭演出所得,全數捐予旭海學堂,募款箱裡多是50塊、10塊的零錢及一百元鈔,但是裡頭拼湊台灣人的善心。陳珮文說,旭海的孩子跟我們山上的孩子一樣的天真,也有一對無怨無悔付出的夫妻,18年來,他們經營的環境艱困,一路走了過來,親愛的孩子能做到的是,帶來微薄的表演所得經費、也稍來激勵人心的音樂,希望改善他們的環境,也透過音樂彼此共鳴感動。

親愛國小弦樂團至屏東旭海學堂交流,並將墾丁大街街頭演出所得捐出。(圖/陳珮文提供)

親愛國小弦樂團至屏東旭海學堂交流,並將墾丁大街街頭演出所得捐出。(圖/陳珮文提供)

陳珮文說,與都市地區相較,偏鄉部落的資源或許不是最多的,但是欠缺絕非藏愛的藉口,雖然孩子們三天在墾丁街頭表演的過程很辛苦,甚至還被警察驅趕到人流終點的角落,但捐贈旭海學堂這個行動,讓這三天旅程更顯無價,也讓孩子知道,無論出身高低,都能做個手心向下的人,讓善心在山海間迴響。(2013.09.23)

親愛國小弦樂團至屏東墾丁大街演出,辛苦的所得全數捐給旭海學堂。(圖/陳珮文提供)

親愛國小弦樂團至屏東墾丁大街演出,辛苦的所得全數捐給旭海學堂。(圖/陳珮文提供)

食用大豆的救火隊 台灣大豆小檔案

台灣大豆,萬大電廠,奧萬大,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奧萬大,萬大,毛豆,台電

台灣大豆的種子跟芝麻差不多,食用價值不高,但種源生態價值高。(柏原祥攝)

台灣大豆小檔案:

柏原祥/整理

台灣大豆是台灣原生之野生大豆,分佈在台灣中、北部地區,是大豆在野外的重要種源,但由於棲地遭到人為開發破壞族群日漸稀少,二○○三年台灣大學植物學系出版的Flora of Taiwan VI(2nd),已將台灣大豆列為第三級稀特有植物。

野生大豆的重要性包括:

(一)高蛋白性─平均蛋白質含量比栽培大豆高出約五個百分點,有些品種甚至高出十五個百分點,這特性是人類未來育種最需要的性狀。

(二)野生大豆具有多花多莢特性,種子繁殖係數高及高量產。

(三)野生大豆環境適應能力強,對不良環境表現出很強的抗性,包括病蟲害的抵抗性。

(四)野生大豆可篩選出人類需要的特殊性狀基因,可開發特用商業品種。

台灣大豆原生種對於食用大豆的耐病蟲害、產量、耐候性等性狀有相當重要的品種改良潛力,其種源保存及復育對於豐富台灣基因資料庫及生態教育教材也相當重要。

台灣大豆,萬大電廠,奧萬大,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奧萬大,萬大,毛豆,台電

台灣大豆的種苗。(柏原祥攝)

台灣特有種「台灣大豆」 萬大電廠復育傳承

 台灣大豆,萬大電廠,奧萬大,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奧萬大,萬大,毛豆,台電

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的石葳(右),穿著傳統服飾,與同學們種下台灣大豆種苗。(柏原祥攝)

【柏原祥/仁愛報導】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的小朋友們,十四日在萬大電廠裡種下「台灣大豆」小豆苗,踏出復育台灣原生稀有植物的第一步,台灣大豆被視為國內植物界的「櫻花鉤吻鮭」,其種子雖然只有芝麻般小顆,無法直接食用,但具有高蛋白性、強悍的環境適應力,如果台灣本土毛豆出現病害,台灣大豆將能扮演救火隊的角色。

一般民眾聽到奧萬大幾字,第一個聯想到的多半是楓紅,其實在萬大、親愛部落另有一種珍稀特有植物叫「台灣大豆」,一九二八年,來自日本的植物學者島田彌市在新竹州竹東郡採集發現種子顏色像黑豆,芝麻般大小的台灣大豆,雖無食用價值,但具有食用大豆種源與基因改良潛力。

農委會統計食用大豆(未成熟的大豆即是毛豆)佔農產品外銷第二名,產值高達十九億,在僅次於蘭花,在日本市佔第一,萬一台灣種植的毛豆發生浩劫性的病蟲害,台灣大豆的純正基因可協助解決危機。

 台灣大豆,萬大電廠,奧萬大,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奧萬大,萬大,毛豆,台電

植物學者黃增泉(左)及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右),將台灣大豆種苗交至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學童石葳的手上,象徵復育傳承。(柏原祥攝)

台電在二○○四年因萬大水庫松林分廠環評關係,在廠區發現台灣大豆,在植物學者黃增泉的帶領下,進行台灣大豆的復育、監測工作,目前已累積三十季以上的監測資料,前年開始進行採種及保存及育苗、試移植,而閒置的萬大舊郵局,將與萬大分校合作設立台灣大豆生態環境展示中心。

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與黃增泉等人,十四日在萬大電廠舉辦傳承儀式與栽培活動,黃重球及黃增泉將培育好的的豆苗交到萬大分校學童石葳的手上,並在廠房附近的空地種下豆苗,未來學童將是守護天使,保護台灣大豆在萬大地區成長茁壯。

黃增泉說,台灣大豆可以說是「植物界的櫻花鉤吻鮭」,樂見這特有種能世世代代傳承;與會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汪靜明說,台電長久以來保有台灣最完整的環境監測資料,電廠裡的生物棲息地與社區保育、文化結合,讓萬大電廠轉化成「生態電廠」,將是台灣保育界的新亮點。

親愛國小地震博士廖博毅:仁愛鄉多震 應加強防災系統與觀念

602地震,斷層,地震,仁愛鄉,萬大,曲冰,力行,地質,親愛國小,廖博毅

地震博士廖博毅(左)在親愛國小任教,接受中國大陸央視特別專訪。(諾爾攝)

【諾爾/仁愛報導】從3月27日規模6.2的地震,到6月2日發生的規模6.3的強震,都發生在南投仁愛鄉,兩個強震發生的頻率相近,不免讓人想起發生在14年前的921大地震,當時仁愛鄉到處都可以看見歷年災害所留下大規模坍方或走山痕跡,每次只要有大雨或地震,部落居民就會很擔心。

目前在親愛國小任教的廖博毅老師,同時也是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博士,以自身的專業知識,經常教導親愛國小的小朋友地震的知識跟防災措施,而學校裡也有一部地震監測預報儀器,隨時注意仁愛鄉的地震變化。

602地震,斷層,地震,仁愛鄉,萬大,曲冰,力行,地質,親愛國小,廖博毅

地震博士廖博毅所任教的親愛國小,離三二七、六○二地震的震央相當接近。(諾爾攝)

廖博毅也指出,仁愛鄉內有萬大、曲冰、力行等活動斷層,再加上當地大部分地質破碎,許多區域都發現有地滑的現象,將來一旦發生大地震,民眾生命安全的保障恐怕從現在開始,有關單位就要多加強各項的防震知識以及防災教育。

廖博毅任教的學校在三二七、六○二地震震央附近,他指出,九二一地震造成鄰近斷層應力改變,很容易造成較大的餘震,加上仁愛鄉造山運動、地質結構等因素,仁愛鄉這個區域地震的確比較頻繁,建議鄉內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做好補強,容易落石坍方的區域做好警戒標示,民眾最近最好繞過容易落石的區域,維護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