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 泰安里集會所揭牌

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 泰安里集會所揭牌(圖片來源:埔里基督教醫院)

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 泰安里集會所揭牌(圖片來源:埔里基督教醫院)

~頭腦老化福音「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

【埔里訊】埔基醫療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承辦衛生福利部獎助成立「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於8/28日上午假泰安里集會所(民族二街58號)成立「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舉行揭牌啟用典禮。

衛生福利部與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協助推動成立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為埔里基督教醫院也讓專業醫療團隊進駐社區,除設立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症患者免費參加。並加強失智症宣導、篩檢,期能即時診斷、早期治療,降低失智風險,並在據點開辦瑞智學堂,以非藥物及頭腦體操的訓練治療,同時整合長期照護網路進行轉介,使失智患者及家屬獲得最妥善的照顧服務。未來將持續規畫音樂、藝術及懷舊等多元課程,讓更多人重視老人疾病。

南投縣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推估,埔里鎮社區失智推估人口數(以盛行率推估)約有550人,截至103年4月止領有失智領證人口數證明者僅有189人,估計可能還有近66%(361)的失智患者尚未接受診斷、治療或未受到妥善照顧。

陳恒常院長強調,「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可提升照護服務可近性、普及性,活絡社區照護支持網路,讓失智民眾與家屬都能獲得即時性的服務與協助。

「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開放時間為每週二、週三、週四上午8點~12點,「健康小站」開放時間為每月第三個週五上午9點~11點,有需要的民眾可多加利用。

「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未來進行『藝術治療』、『康樂與生活才藝』、『懷舊成長』等三大主題的健康促進活動,維持失智患者認知功能,促進生活品質穩定病情。另外提供家屬照顧資源、教導照顧技巧及家屬支持團體。

揭牌啟用典禮邀請埔里鎮長、衛生局局長、課長,議員、鎮代表,埔里鎮33里各里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愚人之友基金會等來賓,在伯特利日托站會友表演下,祝福「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各項服務業務推動順利。

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伯特利日托站會友表演慶賀(圖片來源:埔里基督教醫院)

埔里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伯特利日托站會友表演慶賀(圖片來源:埔里基督教醫院)

借鏡泰國米之神 南豐發展多元自然農法

瓦歷斯‧貝林在眉溪部落創辦綠生農場,改善部落農民的生活。(王嘉勳攝)

瓦歷斯‧貝林在眉溪部落創辦綠生農場,改善部落農民的生活。(王嘉勳攝)

【林佳穎/仁愛報導】全球農業發展自然農法、安全食材,五年多前瓦歷斯‧貝林先生返回老家,在仁愛鄉南豐社區眉溪部落創辦了綠生農場,引進日本星野忠義老師的綠生循環農法,他以南投縣綠生有機生活大聯盟協會身分,邀請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 KKF)在3月21日到南豐社區開辦工作坊,為農民帶來新觀念及啟發。

KKF創辦人Daycha先生曾在1970年間任職泰國農業發展中心推動綠色革命,之後返家務農10年,深刻體會到慣行農法的錯誤。另一方面,綠色革命並沒有讓泰國1800萬農民脫離貧困,以水稻來說,因為放棄自己的原生品種,改用美國高產量稻米,而必須購買成套農藥化肥及設備,讓許多農民尚未收成就已負債累累。Daycha先生說,必須將一切交還給農民,以擁有自己的種子作為最終目標,讓農民拿回農業自主權。

在台推廣中心總召陳瑞芳女士說,KKF核心精神是把大自然運作自然的法則教給農民。KKF重視在地土壤、植物裡的原生菌種,農民採取在地微生物菌,配上容易取得的便宜天然資材,加以活化再釋放回土壤,調整土壤結構,豐富土壤中的各類微生物菌叢,微生物菌叢並會將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包覆起來,這是基礎入門法。使用的資材如海草、青菜、果皮、魚骨內臟、豬糞、雞糞,加以適當處理,都可以回歸土壤、轉化成有效成分

KKF已推廣「平民化」自然農法25年的經驗,以活化土壤、控制病蟲害及適當選種、育種為主要操作步驟。在KKF輔導的數千公頃有機稻田,稻米通路價格竟與慣行稻米相同。無須採購農藥肥料,自行選種育種,自製有機資材的農民,可以因為降低成本而提高收入。泰國KKF觀點及經驗,對南豐社區自然農法的推動,帶來新的思考,也值得大埔里地區農友借鏡。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至南豐村綠生農場交流經驗。(王嘉勳攝)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至南豐村綠生農場交流經驗。(王嘉勳攝)

BOX 在地行動- 活化土壤微生物菌

微生物菌採集:尋找離農田不超過1.5小時車程的森林,有10年以上未汙染的原始土壤。陰濕樹蔭或傾倒枯木下,撥開落葉,有一層深褐色的鬆軟腐植土,有時已長出白色菌絲。

用原始土壤濕式培養微生物菌法原始土壤200g、米糠200g、糖蜜(或黑糖)1kg,放入20L水中 (以自然山泉或地下水為佳,若使用自來水需放隔夜去除氯氣),攪拌後用蓋子輕蓋,放置樹蔭下7日即可(勿放置太陽下)。可保存6個月。

功用依使用需求按不同比例稀釋噴。灑微生物菌水可加速稻稈等有機質分解,增進土壤微生物菌、活化土壤、改善土質。

注意事項及其他微生物培養法: KKF在台灣: http://kkfintw.wordpress.com

延伸閱讀米之神,讓一切重新回到農夫手中http://www.hopemarket.com.tw/?p=11752

金都餐廳偕華航與華膳做公益 機上餐新體驗

金都餐廳20週年與華航及華膳共同邀請弱勢團體體驗機上餐。(唐茹蘋攝)

金都餐廳20週年與華航及華膳共同邀請弱勢團體體驗機上餐。(唐茹蘋攝)

【唐茹蘋/埔里報導】埔里金都餐廳20週年慶,也同時慶祝金都餐廳特色菜成功升空入選華航機上餐,19日特別與華航、華膳共同舉辦「讓愛起飛~飛機餐體驗活動」,邀請縣內10個團體約500人體驗華航飛機餐,許多孩童第一次吃到機上餐,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金都餐廳董事長林素貞表示在此重要里程碑,願以感恩回饋餐會方式與大家分享金都的喜悅。

美麗的華航空姐為大家送餐,規格完全比照機上辦理。(唐茹蘋攝)

美麗的華航空姐為大家送餐,規格完全比照機上辦理。(唐茹蘋攝)

華航自從推出「台灣好味道」之後深受好評,加碼從全省餐廳徵集菜色成為華膳的菜譜,本次金都餐廳共有「野薑花炒米粉」、「刺蔥四丁炒飯」、「馬告椒麻雞」、「梅醋五彩魚」等四道特色餐,入選華航機餐新品。金都餐廳廚藝總監劉恒宏表示此次金都餐廳入選的菜色皆為主菜,成功將南投的特色餐推上國際舞台,4月1日起華航各航線開始供應。

本次活動華航特地找來8位空姐、1位空少,為現場來賓服務,規格都比照機上辦理。對這些無法出國的孩子來說,雖沒真的搭過飛機,但能吃到機上餐卻也是個難得的體驗。當空服員推出餐車,為這些弱勢孩童或院生送餐時,大家都露出驚喜的表情。

華航的機上餐選用金都餐廳四道特色菜,4月以後全航線開始供應。(唐茹蘋攝)

華航的機上餐選用金都餐廳四道特色菜,4月以後全航線開始供應。(唐茹蘋攝)

南投縣政府社會處處長林榮森特別感謝金都餐廳、中華航空與華膳空廚支持公益,提供本縣弱勢兒童體驗品嚐飛機餐的活動,發揮關懷弱勢族群的社會精神。林榮森表示,目前縣府正在推廣食物銀行,希望各界共襄盛舉,林處長也在現場揮毫「南投金都.讓愛起飛」,感謝企業團體的熱心公益。

內政部役政署也響應本活動,邀請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歌手周定緯與李友廷現場演唱,以及張竣凱特技雜耍、魔術師黃柏翰魔術表演,氣氛熱烈。

金都餐廳廚藝總監劉恒宏展示機上餐。(唐茹蘋攝)

金都餐廳廚藝總監劉恒宏展示機上餐。(唐茹蘋攝)

本次活共邀請家扶中心、少年家園、麻煩小天使、仁愛之家育幼所、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德安啟智教養院、智障者家長協會、勵馨基金會、炫寬愛心教養家園及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團體參加。立法委員馬文君、埔里鎮長周義雄,議員許阿甘、王彩雲、縣府觀光處長王源鐘、社會處長林榮森、秘書洪文能等貴賓與會。

 

牛尾社區破落畸零地幻化綠意盎然小公園

噶哈巫婦女潘阿盆認養社區公園成為入口意象。(唐茹蘋攝)

噶哈巫婦女潘阿盆認養社區公園成為入口意象。(唐茹蘋攝)

【唐茹蘋/埔里報導】前往埔里牛尾社區守城路的三岔路口原本是一個積水又髒亂的空間,經過社區居民的合力改造,如今幻化成綠意盎然的小公園,居民取名為「心田公園」,不但成為社區的入口意象,近日更獲水保局102年度窳陋空間特優鼓勵。

原本腐朽不堪的抽水站圍欄經過油漆裝飾後呈現不同風貌。(唐茹蘋攝)

原本腐朽不堪的抽水站圍欄經過油漆裝飾後呈現不同風貌。(唐茹蘋攝)

牛尾社區「心田公園」這塊地原為社區居民潘阿盆家族長期使用,潘阿盆表示以前她的父執輩在此種稻、水筍、蕃薯、香蕉和破布子,農田水利會也在此建置抽水站,原本這裡依傍在野薑花溝渠旁,地勢低窪;經常積水,經林玉珠總幹事與其商量後,開始將此地進行綠美化。

牛尾農村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玉珠表示為了做這塊地的綠美化可以說是操翻了社區居民,她請協會的理監事幫忙搬石頭將地勢堆高;再請忠孝國小的學生協助種草皮;並將抽水站原本生鏽的圍欄油漆並加以裝飾;地面則改成白色磨石子,並將社區的意象野薑花圖騰加入,現在蛻變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公園。

地面使用野薑花作為社區意象。(唐茹蘋攝)

地面使用野薑花作為社區意象。(唐茹蘋攝)

心田公園現由潘阿盆認養,公園裡另闢有一塊小菜園,潘阿盆說自己每天晨昏各走社區兩圈做運動,並與先生兩人每天來公園拔草、澆水,灌溉菜園也維護公園。潘阿盆說能看到自家用了三代的地,變成一個美麗的小公園,心裡也是很歡喜。

牛尾社區心田公園使用環保的回收輪胎作為裝飾。(唐茹蘋攝)

牛尾社區心田公園使用環保的回收輪胎作為裝飾。(唐茹蘋攝)

心田公園現成為社區居民聊天社交的場所。(唐茹蘋攝)

心田公園現成為社區居民聊天社交的場所。(唐茹蘋攝)

 

林玉珠表示牛尾社區長久以來沒有自來水可用,僅靠一個佰噸的蓄水池蓄水,根本不夠社區居民使用,幸賴潘阿盆率先將自家的地捐出蓋儲水槽,現在可蓄積300噸的地面水,居民的民生用水再也不虞匱乏,終於解決牛尾社區長久以來缺水的問題,潘阿盆功不可沒。

 

 

 

 

心田公園裡的山東大蔥令人驚豔。(唐茹蘋攝)

心田公園裡的山東大蔥令人驚豔。(唐茹蘋攝)

 

 

植樹節 林管處免費樹苗等你領

林管處發放樹苗

【埔里訊】南投林區管理處訂於本(103)年3月12日上午10時起在該處及轄屬台中、埔里、竹山、水里及丹大等5個工作站同步辦理捐發票換樹苗活動,民眾可憑一至三月發票二張換取樹苗一株,一人限領二株,僅現場發放,不接受預約保留,民眾要領要快喔!

南投林區管理處處長張岱表示植樹節贈苗一直南投林區管理處的傳統,林管處及轄屬五個工作站植樹節當天將同步發放七里香、平戶杜鵑、桂花及羅漢松各500株。其中七里香及桂花一直是非常討喜的香花植物,平戶杜鵑則是花型醒目的庭園植物,而羅漢松的優雅樹型更是讓民眾愛不釋手。

平戶杜鵑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靜空氣的功能。

平戶杜鵑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靜空氣的功能。

林管處處本部除加發樹蘭500株外,為鼓勵民眾認識林業,今年也特別設計闖關活動,通過五關考驗的前250名民眾就可帶回山櫻花苗,歡迎大家一起逗陣來!
民眾可電洽049-2365226分機2110或2116查詢。

羅漢松是很好的誘鳥植物。

羅漢松是很好的誘鳥植物。

南投林區管理處103年度植樹月埔里站辦理贈苗分配表

埔里站

羅漢松

    500

七里香

    500

平戶杜鵑

    500

桂花

    500

小計

 2,000 

小計

 2,000
1、103年3月12日上午10時起同步舉行,僅現場換發,不接受預約保留。
2、兩張發票換一株樹苗,每人限領兩株。
3、山櫻花必須參加闖關活動過關始可換發,一人限領二株。

南投林區管理處103年度植樹月辦理贈送苗木介紹

名稱

生育環境

介紹

常用

用途

七里香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需日照充足,排水通風良好。 夏季開花,五瓣白色,香氣濃郁,可傳得很遠,因此俗稱七里香。果長橢圓形,熟後由綠轉紅,是很好的誘鳥植物。 盆景、庭園樹及綠籬
平戶杜鵑 為常綠灌木,株高可達2至3公尺,耐高溫,抗污染力強。 花色艷麗、花型嬌美,花期在2~4月,長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靜空氣的功能。 行道樹、綠籬及庭園植物
桂花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需日照充足,排水通風良好。 花朵象徵富貴滿堂,全年均可開花以秋季最盛開,花小數多,有濃郁香氣,有白色、金黃色及橙黃色。 花可入酒、浸鹽蜜、作香茶及桂花滷
羅漢松 常綠大喬木,需日照充足,排水通風良好。 羅漢松的種子下方有一個成熟後轉為紅色的種托,配合上方球型的種子,看似一個穿著紅袈裘的羅漢,因此被稱為羅漢松,是很好的誘鳥植物。 盆栽、行道樹、庭園樹
樹蘭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性喜陽光充足、通風排水良好。 袖珍的花形,一粒粒如珍珠般黃澄澄的小花,密密麻麻的結成花團;盛開時只在頂端打開個小洞,跟未開的花 苞沒有什麼兩樣。散發出陣陣清香,令人陶醉不已!樹蘭雖善於開花,卻幾乎不會結果;所以只能利用「壓條法」來繁殖新苗。 行道樹、綠籬及庭園植物
山櫻花 落葉中喬木,喜歡向陽乾燥溫湲的生長環境,忌高溫多濕及背陽地。 山纓花是櫻花類中花色最為濃艷者,不僅廣植於臺灣中低海拔地區,為著名之觀賞花木,亦廣泛栽培於日本東京以南之地區。本種之鐘形花冠筒中富含蜜汁,核果紅熟時亦具甜味,均為森林鳥類之重要食餌。 行道樹及庭園植物

 

埔基長照大樓募款中 讓老人獲得個別照顧 讓年輕人在鄉就業

埔里基督教醫院舉辦園遊會為蓋長照大樓募款。(唐茹蘋攝)

埔里基督教醫院舉辦園遊會為蓋長照大樓募款。(唐茹蘋攝)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埔里基督教醫院今(14)日於埔里觀光夜市舉辦長期照護教學大樓勸募園遊會,希望為長照大樓再募得籌建經費,副院長侯宏彬表示長照是對自己的未來,以及對長輩照顧的反省,希望大家發揮愛心,踴躍捐輸。

根據統計,再過15年台灣約有20%是老年人口,其中每5人就有1人是老人。侯宏彬表示埔基本次喊出Aging in Puli的口號,就是希望在地老化、社區老化。不同於一般的老人安養機構,埔基更希望可以做前端教育的區塊,也就是教育社區的年輕人,教會他們如何照顧老人,讓年輕人可以不必外出找工作,留在家鄉工作,也能就近提供住家附近的鄰居老人個別化的照顧服務,這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埔里基督教醫院愛心加油站請您來按個讚!(唐茹蘋攝)

埔里基督教醫院愛心加油站請您來按個讚!(唐茹蘋攝)

人口老化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埔基蓋長期照護教學大樓,不僅做老人照護,更希望能做知識與觀念的傳遞。侯宏彬說老化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愛心碼539希望喚起大家對三高問題的重視,年輕人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就能延緩老化,也能延後失能的年齡,老了以後如果還能健康生活,行動自如,就更可以享受人生。而教會年輕人照顧老人,則可以獲得更有尊嚴、更完善的照顧。

埔基的長期照護教學大樓目前規劃為5樓的建築物,共有90個床位,預計103年動工,104年底或105年初完工。侯宏彬說長照護大樓預計募集一億,但目前僅募得3600萬,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他說大家關注的重點應該不是埔基蓋長照大樓這件事,而是關心自己的長輩。他也很感謝在很多分享的場合,獲得很多的鼓勵,希望大家發揮愛心,踴躍捐輸。

園遊會現場氣氛熱烈。(唐茹蘋攝)

園遊會現場氣氛熱烈。(唐茹蘋攝)

朱明瑛巧手化廢棄物再回春 做志工開心向前行

新年吊飾也是用樂透彩的袋子做成,喜氣又大方。(唐茹蘋攝)

新年吊飾也是用樂透彩的袋子做成,喜氣又大方。(唐茹蘋攝)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平日看到朱明瑛老師總是手拿iPad拍照記錄所見所聞,她很開心滑著平板電腦展示照片與你分享她的心情點滴,滿頭黑髮與爽朗的笑聲,很難想像她是一個即將年過六旬的媽媽,還有過一段受虐媳婦的抑鬱日子,除了音樂教學與做志工,行程滿檔的朱明瑛台北埔里兩地跑,不見她喊累卻是如此甘之如飴。

從小即展現音樂天份的朱明瑛畢業於實踐大學音樂系,離開學校後大都以教授鋼琴為主,最近朱明瑛還加入新北市永和區網溪國小樂齡千歲弦樂組,學習小提琴,該團近日還將前往韓國交流。
朱明瑛最令人稱奇的是她一雙巧手,能化腐朽為神奇,將廢棄物再生成有用的飾品,像是利樂包做成的帽子;廣告DM做成的聖誕吊飾或新年吊飾,朱明瑛也常自己製作這些飾品與人分享,她說很喜歡與人分享,把自己做的成品送給別人,別人會記得我,我也會很快樂!

朱明瑛的拿手強項便是將廢棄物再利用,圖為用利樂包做成的帽子。(朱明瑛提供)

朱明瑛的拿手強項便是將廢棄物再利用,圖為用利樂包做成的帽子。(朱明瑛提供)

活到老學到老可以說是朱明瑛的真實寫照。朱明瑛不但會鋼琴、電子琴、小提琴,她也考了很多證照,包括微軟電腦證照、丙級中餐與乙級烘焙,有些人覺得她是搶錢一族,什麼都教,但朱明瑛認為自我充實很重要,不斷把過去所學拋去,才有辦法繼續學習,現在的她愈學愈多;愈學愈快。

埔里生活-朱明瑛長期在YWCA擔任愛心隊種子教師,帶婦女走出廚房,活出自己。朱明瑛長期在YWCA擔任愛心隊種子教師,帶婦女走出廚房,活出自己。

朱明瑛長期在YWCA擔任愛心隊種子教師,帶婦女走出廚房,活出自己。(朱明瑛提供)

朱明瑛長期在YWCA擔任愛心隊種子教師,帶婦女走出廚房,活出自己。(朱明瑛提供)

很難想像常常把笑容掛在嘴邊的朱明瑛過去其實也有一段嚴重的婆媳問題,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現在說來雖已雲淡風輕,但朱明瑛仍然眼眶帶淚。走出過去,現在她收起眼淚開心做志工,朱明瑛說她在YWCA愛心隊擔任種子老師(志工)已超過28年,現在她也在埔里殘福大樓教老人做手作或在埔基教老人音樂敲敲打打,希望讓老人家過得更開心。

朱明瑛照顧哥哥之餘,也帶埔基的老人手作創意,深受歡迎。(朱明瑛提供)

朱明瑛照顧哥哥之餘,也帶埔基的老人手作創意,深受歡迎。(朱明瑛提供)

儘管許多人認為做志工不賺錢,但朱明瑛認為這是觀念與價值觀的問題,做志工或許不賺錢但很快樂,她說要拉更多人進她的圈子,人生才更有意義。(2013.12.10)

茭白筍殼做扇子 一心社區展成果

一心社區居民發揮巧思,將茭白筍殼做成扇子。(柏原祥攝)

一心社區居民發揮巧思,將茭白筍殼做成扇子。(柏原祥攝)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一心社區居民發揮巧思,開辦茭白筍殼再生利用班,將原本廢棄的茭白筍殼加工利用,變成實用的杯墊或扇子,相當具有環保概念。

指導教師林宥岑表示,每次茭白筍採收,總是留下大量不太容易腐化的茭白筍殼,有的農民燒田處理,製造空氣污染的問題,每位筍農都對這樣的廢棄物相當傷腦筋,因此集合社區居民,在一心里活動中心開辦茭白筍殼再生利用班,希望能找到廢棄物的春天。

學習怎麼樣編織茭白筍殼成為杯墊

從20歲的大學生到80歲的阿公、阿嬤,大家都來學習怎麼樣編織茭白筍殼成為杯墊,或者將茭白筍殼彩繪,綁成輕便扇子,林宥岑表示,茭白筍殼內部結構像瓦楞紙,不易晒乾,但乾燥徹底,是堅韌的環保材料,值得在茭白筍產區推廣。(2013.12.07)

茭白筍產區推廣

 

 

 

腳踏果汁機 完全不插電 實驗林見

汽修老師袁柏浩(右)設計腳踏果汁機,踩踏即能打出新鮮果汁。(柏原祥攝)

汽修老師袁柏浩(右)設計腳踏果汁機,踩踏即能打出新鮮果汁。(柏原祥攝)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運動兼享受美食,真有那麼「好康」?大慶商工汽車科教師袁柏浩,為12月1日即將在埔里中興實驗林舉辦「生態城鎮環境教育園遊會」,設計製作一款神奇的腳踏果汁機,只要靠雙腳就能打果汁,完全不插電。

這場由埔里鎮各大社團合辦的「生態城鎮環境教育園遊會」,從早上9時至中午結束,主旨是友善環境、保護生態,各個攤位主題包括廢油做肥皂、水質檢測DIY、環保酵素DIY、腳踏果汁機、清淨埔里晨掃去、我愛蝴蝶生態、節能減碳、能源闖關遊戲、非核家園宣導、親子二手物及書籍義賣等主題,其中腳踏果汁機今早組裝完成,吸引許多遊客圍觀。

這20塊錢的的水管配件,是將轉動車輪動能傳動至果汁機的關鍵。(柏原祥攝)

這20塊錢的的水管配件,是將轉動車輪動能傳動至果汁機的關鍵。(柏原祥攝)

水管配件

 

袁柏浩專常機械汽修,他先將報廢果汁機底座拆除,延長馬達傳動軸,底部套上水管接頭配件後,固定在腳踏車後座,由後輪驅動,今日測試結果,連最硬的牛蕃茄,不消一分鐘被打碎,活動主辦人林佳穎相當滿意,她說:「騎腳踏車健康瘦身,騎完又有果汁可喝,真是兩全其美的設計。」

袁柏浩表示,原本參考國外腳踏果汁機的設計,卻發現原理弄得太複雜,需要增購多達18個配件,這與活動環保理念違背,後來聯想到腳踏傳動車燈的設計,買了20元的水管配件就搞定了,每個家庭找家中五金,就能DIY,完成人力踩踏與美食結合的工藝。

腳踏果汁機能否量產?袁柏浩說,每台腳踏車設計、輪徑不一,很難有一款果汁機能符合各類腳踏車的狀況,自行DIY比較能符合實際。(2013.11.30)

腳踏果汁機的概念,來自常見的車輪傳動車燈。(柏原祥攝)

腳踏果汁機的概念,來自常見的車輪傳動車燈。(柏原祥攝)

「打造清氣ㄟ埔里」──生態城鎮環境教育園遊會

熱情的埔里社團,將在演習林聯合舉辦,「打造清氣ㄟ埔里」──生態城鎮環境教育園遊會,20個深具教育、趣味性的攤位,分享各類環保生活與常識,讓我們一起思索,埔里生態城鎮的可能,一起攜手,為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時間】2013年12月1日(日) 09:00~12:00

【地點】埔里演習林

【活動內容】

有今來皂(廢油做肥皂)、埔里好水(水質檢測DIY)、環保酵素DIY、腳踏果汁機、清淨埔里晨掃去、我愛蝴蝶生態、節能減碳、能源闖關遊戲、非核家園宣導、小老闆的店(親子二手物及書籍義賣)等環保體驗攤位。
本園遊會由埔里各社團自發主辦,採現場報名,免費參加,歡迎攜朋引伴闔家光臨,每過一關可獲得一個點數,集滿點數可兌換小禮物。

【指導單位】:埔里鎮公所
【共同主辦單位】: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18℃文化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南投縣導覽解說協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暨大附中水精靈童軍團、普羅文化出版廣告事業、大埔里@報、埔里廢核聯盟、親子共學團。

「打造清氣ㄟ埔里」──生態城鎮環境教育園遊會

埔基蓋長照教學大樓獲捐款百萬

埔里基督教醫院獲捐款百萬蓋長照大樓,圖二為回饋鄉里的童建智。(唐茹蘋攝)

埔里基督教醫院獲捐款百萬蓋長照大樓,圖二為回饋鄉里的童建智。(唐茹蘋攝)

【記者唐茹蘋/埔里報導】埔里基督教醫院建造長照大樓,獲得國際扶輪3460地區台中市1-6分區台中東區扶輪社慨捐106萬,其中埔里囡仔童建智就捐了100萬, 10月31日於埔基舉行捐款儀式,由董事長黃敏生與院長陳恒常代表接受。

童建智是土生土長的埔里囡仔,畢業於宏仁國中與埔里高工,現為丞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建智表示在埔里住了30幾年,知道埔基蓋長照大樓要幫忙照顧老人;做社區教學,覺得非常有意義,希望捐款給埔基當作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多人的響應。

據了解,埔基蓋長照大樓目前還在募款當中,距離募款達成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希望民眾踴躍捐輸。(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