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411-winner

來自「台灣地理之心」的大埔里報,曾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社區比報─優良社區報選拔活動」,獲得鄉鎮(市)區類新秀組「最佳社區報獎」殊榮,這對經營團隊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團隊認為,辦社區報,需要熱情與勇氣,很慶幸,也很感恩,大埔里地區有很多傻子陪著辦報,一同深耕鄉土,記錄大埔里,讓我們安身立命的這塊土地,更加美好!

大埔里報的緣起於民國100年6月,埔里在地新聞工作者(柏原祥)設立「大埔里@報」粉絲團,廣邀各界人士擔任粉絲團管理員,透過臉書網路傳播的特性,分享大埔里地區的即時資訊。101年7月,進一步建置「大埔里生活網PuliLife.com」,定位為包含埔里、仁愛、國姓、魚池等(四鄉鎮)「大埔里生活圈」的全方位入口網站,企圖藉由雲端資料庫的建立,協助民眾解決生活週遭的各種疑難雜症,同時深度報導地方新聞,發掘人文特色,建立發聲平台。

國內主流媒對於地方新聞的經營日漸邊緣化,或者以「台北觀點」或「社會新聞」觀點來取材,《大埔里報》創立的初衷,其實是希望地方人能夠看到他們真正關心的地方事,《大埔里報》發行人唐茹蘋表示,對經營團隊來說,這不僅是社區媒體事業,而是一份必須奉獻與全心投入的志業。

《大埔里報》最大的特色在於取材的觀點,總編輯柏原祥認為,社區報最重要的精神是「草根」,要傾聽社區居民的心聲、瞭解居民對議題的感受,而要建立取材的敏銳度,一定要跟居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並勤於走動,《大埔里報》核心經營團隊都是在地青年,對議題的掌握,很容易引起共鳴,影響力日漸擴大。

「深度、即時內容兼具,且版面設計清新」是讀者對《大埔里報》的普遍讚譽,如試刊號專題報導〈一點點的力量‧哲學之路的轉變〉,大篇幅報導小人物的善行,主角「肖楠伯」陳富源,因而獲頒臺灣省政府「芳草人物」獎;試刊二號〈農村移工問題凸顯缺工困境〉專題,使中央瞭解地方缺工嚴重問題,勞委會、移民署及立法委員因而南下探訪民瘼;試刊六號〈臺灣白魚瀕絕種‧復育行動不能等〉報導,讓在地鄉親認識臺灣特有種「臺灣白魚」在埔里環境生態及農業發展上的非凡價值,並喚起在地年輕農民協助復育。

而實用的「埔里生活地圖」、「藝文生活」、「產業動態」等版面,更是在地讀者搶閱的目標,在地用心的觀光產業、藝文團體,也因為《大埔里報》編輯團隊的用心,獲得更多曝光機會。

唐茹蘋表示,《大埔里報》秉持獨立辦報精神,經費來源力求多樣化,包括廣告、贊助、訂閱及小額捐助…等,積極發展網路資訊平台與平面報刊串流,建立永續經營的基礎。這在鄉鎮區域型的社區報應屬創新概念,國內幾無前例可循。為求穩定運作,團隊絞盡腦汁、努力尋求生路,企圖打造以「社會企業」經營地方刊物的成功模式。

對於榮獲「最佳社區報獎」殊榮,唐茹蘋表示,要特別謝謝很多願意默默支持地方文化事業的個人或團體,如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見性社會福利基金會、18度C文化基金會、水沙連社區醫療群醫師們、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辦公室,甚至餐廳老闆娘、藥房老闆、手作飾品攤販、民宿主人等……大家分別以實質贊助訂閱或協助供稿、擔任網站管理義工,讓經營團隊感受到熱愛鄉土的溫馨與情義。

經營團隊開心地表示,《大埔里報》在資源有限下,做出深度報導與精緻的編排,每當聽到鄉親說:「有《大埔里報》真好!」就是給我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