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工商情報

金都餐廳的炒米粉 國宴級上桌

即使是家常、聚會常見的炒米粉,金都餐廳用料、步驟一點都不馬虎。(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米粉是知名小吃,其中埔里金都餐廳的炒米粉,躍上了國宴,可說是是埔里炒米粉走出廚房、登入廟堂的精緻代表。 金都餐廳是王文正、林素貞夫婦於1994年所創立,是中臺灣具有指標性的國宴料理餐廳,深受兩岸四地美食家、美食評論家和饕客們所推薦,有香港食神之稱的蔡瀾曾多次帶領香港美食團前來品嚐,廚師們擅長以當季特色食材,極具巧思的創意融入臺灣飲食文化,呈現臺灣特色,還曾主辦多場次的國宴級宴會,深獲來自世界各地饕客好評,將臺灣美食推向國際舞台。 金都餐廳知名的佳餚如「紹興宣紙蔗香扣肉」,曾獲得聞名於華人世界科幻小說大師倪匡讚譽為「此處扣肉為七十年來僅見」,蓮花仙子羹、碧綠海中鮮瓜、雙臘香米飯等文化大菜也很知名,其實金都餐廳平民小吃也做得很棒,炒米粉便是其中的代表菜。 為讓米粉能Q彈,又能吸飽風味醬汁,金都餐廳廚師先以冷水發米粉,熱油鍋將青蔥、紅蔥頭、金鉤蝦、泡過水切絲的香菇、紅蘿蔔 […]

埔里葉師傅滷味 15年來只漲過一次價

埔里葉師傅滷味價格實惠,份量足。(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葉師傅滷味在埔里鎮營業15年,因份量足、價格實惠,受到在地學生喜愛,許多異鄉遊子返鄉後必回味的夜點,老闆葉國川表示,經營15年來才漲價過一次,日子過得去就好,希望能讓顧客能以銅板價吃飽。 葉國川原是建築工人,曾在工地綁鋼筋時墜樓,頭部重擊不省人事,因傷勢關係而轉行,在親家的引薦下,至台中市學滷味,回到埔里經營卻遇上九二一地震,暫時在房舍倒塌拆除工地上經營小吃攤,埔里重建告一階段後,輾轉至現址經營。 因鎮上過了晚飯時間,很少有宵夜場,葉師傅滷味營業至晚間12點,又提供了白飯、板條、烏龍麵、冬粉、王子麵、雞絲麵、意麵、寬冬粉、蒸煮麵、脆麵、關廟麵、拉麵等12種主食,許多趕課或趕打工的來不及吃晚餐的暨大學生會來葉師傅滷味填飽肚子,因醬汁很下飯,經常有學生一人來點了3包麵充飢。 葉國川表示,雖是小店,但堅持「自己想吃的才會賣給客人」,高麗菜貴的時候,有的餐廳、小吃店選用纖維粗硬 […]

鉄工房牛排火鍋 夜市價格貴族享受

用餐空間寬闊的鉄工房,希望讓埔里人用夜市價位,享受貴族般的用餐品質。(柏原祥 攝)

【唐茹蘋/埔里報導】誰說平價沒有好肉品?埔里鉄工房老闆因為愛吃牛,特別與客人分享他的饕客精神,引進與大餐廳同等級的肉品,讓客人以夜市價格享用高品質的排餐,現在您無須風吹雨淋;不必忍受油煙嗆鼻,即可以最平實的價格在充滿濃濃後現代風格的餐廳享用到牛排與火鍋,是普羅大眾的高檔享受;也是不景氣時代的小確幸。 走進鉄工房即能感受到濃濃的後現代風,佔地近百坪的餐廳非常的寬敞,可容納百人用餐,可以說是燈光好,氣氛佳。鉄工房提供了牛排與火鍋的兩種選擇,可供選擇的品項也相當眾多,從最平價的鐵板牛排比夜市牛排還便宜,一直到饕客級限量的美國肋眼牛排一應俱全。   老闆崇尚原肉主義,為了回歸牛肉該有的本質,均不醃製嫩化,所以肉質上都帶嚼勁且富含牛肉該有的原始味道。儘管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只是老闆的初衷就是要讓客人享受最原始最好的味道,而不是加以嫩化失去它該有原味。因此老闆也殷切的期盼客戶能慢慢接受, […]

埔里滿食堂 傳承阿滿阿嬤的古早味

滿食堂的滷肉飯,係以五花肉切丁、小火慢滷而成,鹹甜調配剛好。(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鎮「滿食堂」去年5月開張,傳統風味的富排、滷肉飯、米粉湯,吸引喜愛古早味的饕客上門,36歲老闆黃筱倩以阿嬤「黃阿滿」名字取店名,因店內懷舊的味道,來自阿嬤巧手指導,頗有企圖心的她盼望店內經常高朋滿座,食客們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 黃筱倩的阿嬤黃阿滿是魚池鄉人,因傳統信仰關係,經常參與宮廟節慶,身懷一身好廚藝,是廟會辦桌的靈魂人物,長住鄉間,擅長料理各類鄉土野菜,滿食堂開幕前,原本在台中從事餐飲業的黃筱倩返鄉向阿嬤請教料理秘訣,阿嬤從選食材開始調教,滷爌肉、滷排骨、滷肉飯、滷冬瓜、滷筍乾、蘿蔔丸子湯,將屬於黃氏家族家傳味傳授給孫女。 富排飯是滿食堂招牌,為了讓顧客能吃到厚實又有嚼勁的排骨肉,黃筱倩委託台中特定肉品加工運進埔里,每支「丁」字形排骨肉汁充分保留,口感軟嫩適中,滷汁鹹甜比例調的剛剛好,搭配三種不同風味的自製辣椒醬,相當的開胃,許多客人點一碗富排飯、配一碗蘿蔔湯 […]

你農我濃-埔里鎮農會社區農村小舖

小記者們在埔里鎮農會農村社區小舖前與店長阿姨合影。(草泥馬哥哥 攝)

【邪惡兔/埔里報導】座落在埔里鎮農會旁的農村社區小舖,映入眼簾的是白綠相間的招牌,以及朵朵小花點綴而成的綠色花圃。走進店裡,抬頭看到的是約莫六呎高的木質屋頂,原來這座建築是過去為了保存穀物而建立的穀倉,而屋頂那麼高的原因是為了要防潮。店內所陳列的商品為數不多,卻有各自獨一無二的生產履歷,還有店員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 為了因應食安風暴以及配合政府的計畫,於2015年9月成立了農村社區小鋪,店內的農產品全都主打「有機」、「無毒」,目的就是要讓消費者吃的安心又健康。另外,為了保持產品的新鮮度以及提倡在地化,所有產品的來源皆由在地小農提供。相較於量販店與傳統市場,社區小舖所賣的商品大都價格親民。 店內的熱門產品隨著季節而改變,冬季熱門產品是南瓜、李子、放山土雞雞蛋,放山土雞所吃的飼料並不像一般母雞所吃的含大量的人工賀爾蒙,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而店裡平日的客源以家庭主婦為主,每 […]

農夫的便利商店 埔里水根農具行

水根農具行裡的守護者與招財犬Lucky。(葛格 攝)

【志在四方/埔里報導】走在打鐵街上,可以看見陳列許多農具的店鋪,時間彷彿回到了日治時期,當時埔里鎮上的打鐵店分散在各處,打鐵的聲音鏗鏘作響,日本人覺得受到打擾,因此將打鐵業者趕到同一條街—南興街,後來被外來遊客取名為打鐵街。突然一聲狗吠「汪!汪!」,使人停下了腳步……。 一位有著些許白髮的短髮婦人,帶著笑容迎接客人,店裡的牆面上掛滿了各式農具,有鋤頭、鐮刀、掘仔、百年蓑衣……,更引人注目的是店門前趴著一隻橘白相間的柯基犬,老闆娘解釋剛才的叫聲是為了歡迎客人的到來! 民國五十初年間成立的水根農具店,因老闆娘的父親懂得製作農具的相關技術,所以創立了這家店,並用父親的名字「水根」命名。原本是美容師的老闆娘,因為不捨逐漸衰老的父親,放棄原本的工作,承接了這家店。 隨著時代的改變,許多農事用具都以機器製造取代人工打鐵,年輕人不願意傳承這項技術,務農的人也越來越少,加上同業的競爭壓力,農具店的生意受到 […]

學生制服老店 泰鷹傳遞一甲子人情

【西瓜最好吃/埔里報導】醒目的天藍色招牌,上頭印著黃金色的老鷹,寫著泰鷹牌學生服。走進店裡,映入眼簾的是傳統鐵製裁縫機,旁邊鐵櫃中,陳列著一件件還未開封的制服。老闆頂著白髮,帶著圓眶眼鏡,微笑地招呼每一位客人。 店內販賣著各式制服,埔里地區學校,大概有二、三十間向泰鷹訂製,櫃上堆疊棉製衣服,老闆認為,棉製衣服吸汗、柔韌又透氣,與尼龍製衣服不同,不易過敏,最能符合孩子的需求。 其實,泰鷹牌已成立60餘年,原先叫做「金鷹牌」,由老闆父親所創立,當年因資本額不足,只能製作燈籠褲,在附近鄉鎮販賣,事業較具規模後,開始向學校領取模板,製作學生制服。因為紡織業必須加入省級公會,才能從事相關工作,在缺少保證金的情況下,只能向銀行借貸。     隨著時間過去,老店散發人情味,老闆說,以前人們普遍貧窮,都以賒帳方式購買,久而久之,建立了關係,成為忠實客戶,老闆至今還難以忘懷。而現在,除了 […]

找回逝去的溫度–幕後黑手早午餐

【毛絨絨/埔里報導】走進位於育英國小斜對面巷弄裡的漢堡店,就聞到濃濃的咖啡香,一進店門綁著辮子頭、穿著棒球裝的老闆正在熱情地招待客人。店裡的擺飾有手繪的牆壁、手工的木桌、吉他與小提琴、迎接聖誕節的聖誕樹還有如毬果的燈飾,點綴著店裡的每個角落。 幕後黑手的開店原因本是為了幫忙朋友的生活而創立,後來因朋友的半途放棄,因著老闆的堅持,所以決定接手繼續營業至今,但因為老闆平日從事教育工作,所以只有在假日才能營業。而「幕後黑手」店名的由來起因於,老闆認為自己不管在創店時或在與他人互動時,都願意伸出援手,成為他人幕後的黑手。 不同於其他店家是為了賺錢而開設,「幕後黑手」最大的特色是希望能找回以前充滿人情味的飲食文化,並非單純來吃早餐,而是藉由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互動,找回逝去的溫度,即便到了結束營業的時間,還是有許多朋友來和老闆聊天,可見老闆是多麼親切。為了客人的健康,店裡的餐點都是堅持手工製作,使用最新 […]

冬日藥膳麵線上桌 樂川茶食有家的味道

樂川茶食的藥膳排骨麵線,湯頭純淨,且用料注重「五行」,不但有健康概念,色彩也頗繽紛。(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隱身在埔里鎮小巷弄內的「樂川茶食」,一樓是文創小物空間,二樓具有家庭氣氛的小餐廳,老闆李采儒對食材要求相當「龜毛」,料理的藥膳排骨、肉骨茶、麻油杏鮑菇麵線端上桌,香氣宜人、色彩豐富,是在地熟客喜愛的隱藏版小店。 樂川的藥膳養生料理,氣味不若市面嗆鼻的關鍵,在於李采儒從源頭要求所有的中藥食材必須要有清楚的產地、成分認證,因為她認為,人們選擇藥膳美食是為了食補,但台灣絕大多數中藥材是從中國大陸進口,生產過程有時並非全然透明,如果運輸、儲放環境又不佳,對人們的健康會產生危害,因此透過熟識友人進口安全的中藥材,要讓人們安心享用美食。 而為了讓麵線、湯頭、排骨口感更多層次,排骨另外燉煮,不與中藥湯頭混煮原因,係因藥材或肉骨茶包味道較重,一起燉煮的話,排骨肉香會被蓋過,且纖維口感會較粗;即使是素食麻油杏鮑菇麵線,李采儒也是堅持到市場挑選新鮮食材,因堅持食材品質,換來「龜毛儒」的稱號 […]

古老的天然傳統-新永豐製油工廠

新永豐製油工廠向小小記者們分享店家歷史. 圖片來源/孟廷拍攝。

【狗仔隊/埔里報導】位於埔里鎮清新里永樂巷11號新永豐製油工廠,是經營已60年的傳統老店,主要有麻油、苦茶油、花生油、香油,他們的油都是自產、自製、自銷,百分之百純天然釀造,可直接飲用,讓人食用安心。   新永豐製油工廠位於埔里鎮的第一市場,人潮眾多,才坐落於此。早期尚未有店名,老闆娘的阿公姓莊,因此大家都通稱這間店:「莊仔」,但仍未有一個正式的店名,所以無法介紹給更多人認識。後來,阿公取名為新永豐製油工廠。老闆娘說製油有五個步驟:「炒、磨、蒸、塑形、上油台受壓力,最後要醒油一天,才能達到濃醇香的境界」。 「誠信」是這家店的座右銘,新永豐製油工廠所生產的油不添加其他香料、防腐劑,即便外觀包裝上輸其他便利超商,但品質保證,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   雖然受到原物料的影響製油成本高,榨油的鐵圈重達12公斤需耗費極大勞力,所以很少人從事這行作業。但是這家店仍然努力推廣傳統製油的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