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唐茹蘋/專題報導 編按:接連爆發黑心油事件,大品牌、GMP不再是品質保證,望著賣場貨架,難道我們只能嘆氣,從「爛蘋果中挑一顆比較不爛」的嗎?消費者要先破除「又要便宜又要香」的思維,才能避免落入「食油危機」,其實埔里地區曾是產油大鎮,回歸傳統油行「打油」,或許不失為另一個較為安心的選擇。 新永豐製油工廠老闆遵循古法,以柴火炒帶殼花生。(柏原祥攝) 早在民國60年前,台灣庶民的食用油幾乎都是花生油,埔里鎮丘陵地帶土砂地有種植花生,甚至仁愛鄉眉溪、武界、清流部落、國姓鄉福龜、水流東也有種,當時埔里產的油自給自足,不需仰賴雲林北港砂地花生,新永豐製油工廠業主莊明松便回憶,永樂巷有多達12家油行,清晨4、5時農民開著鐵牛車排成長龍,等待油行開鐵門交貨,那時是埔里製油業最興盛的時期。 但民國61年,台南永康總源公司引進日本技術,大量生產大豆油,以不到花生油十分之一的價格迅速侵佔本 […]
Category Archives: 專題報導
【柏原祥/專題報導】原住民第一間「廟」即將在埔里落成,噶哈巫族的「番太祖」輾轉流離300年,終於有了自己的新家,族人們載歌載舞慶祝番祖廟動土,實現番太祖長久以來的願望。 噶哈巫族是埔里地區的平埔族群之一,族人們認為天地萬物皆有靈性,而祖靈是最重要的信仰,番太祖是祖靈信仰的具象化,族人口耳相傳,300多年前,住在仁愛鄉眉溪流域山區的高山族常下山「馘首」(出草砍人頭),番太祖是族人的「戰神」,常常手持番刀與戰矛顯靈,在刺竹叢中像忍者般突擊敵人,保護噶哈巫族人的命脈,族人感念祂的貢獻,請漢人雕刻師傅刻了一座噶哈巫神尊。 但原住民並無蓋廟的習俗,番太祖跟隨著爐主輪流接受信眾祭拜,番祖廟主委郭春長指出,今年年初有數位族人夢到番太祖,祂說不想再輾轉流離了,希望信徒能夠協助蓋廟,接受十方大眾的祭拜,番祖是蜈蚣崙歷史悠久的神尊,籌建委員會成立多年,向里民及十方善信大德募捐,終於 […]
【黃佳琪/專題報導】現代人越來越晚婚,加上景氣、觀念影響,台灣人的生育率逐年下降,不過也由於知識水準、生活水平的提升,婦女同胞除了生得少,卻也更加重視月子坐得好,《大埔里報》探訪大埔里產後護理、調養的資源給各位鄉親參考。 以整個大埔里地區而言,坐月子的方式目前有幾種選擇:一、產婦選擇在家由婆婆或媽媽幫忙坐月子。二、訂購月子餐配送服務。三、聘請專業的月子媽媽幫忙坐月子。四、月子中心。 多數婦女選擇在家由媽媽或婆婆幫忙坐月子,除了較為方便,親人貼身照顧也讓產婦放心不少。月子餐外送服務,目前整個大埔里地區,僅有一家悅媽咪月子餐(保羅健康廚房),提供外送服務。因為業者過去曾經是護理師,再加上家族中長輩有中醫背景,所以在月子餐的料理部分特別講究,結合了傳統中醫藥膳與現代西醫營養學,針對媽媽產後的身體狀況,提供最佳的營養組合。 悅媽咪月子餐在埔里鎮已經經營五、六年之久,口碑極佳。更貼心的是,因為業者有 […]
【林佳穎、柏原祥/特稿】 老樹可說是「活的時光機」,站在老樹下,讓人掉入歷史情境;老樹也是生態的搖籃,乘載無數生物,在它的臂彎間生長,此次地理中心碑停車場工程在規劃階段,引起無數鎮民迴響,便是老樹塑造的鎮民共同記憶,面對不可逆觀光工程所衍生的危機感。 地理中心碑不該只是為遊客而存在,地理中心碑以及孕育它的整座山頭,都是埔里人心頭重要的一個寶。全世界宜居城鎮的基本評判指標之一就是市中心的綠覆率,老樹在文化、生態、歷史等面向都是加分題。地方發展與樹木保育,從來不是零與一的對決。 地理中心碑公園的使用長期定位不明,數十年來因前後期主事者不同,想法不同,依經費進行分段分區的修改、調整,造成不同機能屬性、不同時代設計風格的設施,累積、堆疊在這塊地上,呈現雜亂的風貌,再加上使用者的行為未能良好規範,不免令人困惑這裡的空間使用機能該是運動場?卡拉OK練習場?埔里賞蝶區?地理中心碑景觀點?周邊該是小型果菜 […]
林佳穎/專訪、整理 編按:解決地理中心碑停車問題與樹木保留,只能「二選一」嗎?本報記者林佳穎專訪景觀設計總監,有十多年景觀規劃國際工作資歷的「埔里囝仔」鄭曉然,以一位景觀專業者的身分來看家鄉的地理中心碑。另外也邀請東京農業大學造園學碩士畢業,目前在埔里經營園藝景觀的黃英彥,提出地理中心碑綠帶規劃的建議。 鄭曉然: 我小時候這裡的樹就很大了,記憶中的地理中心碑給就一片樹林,很舒服的地方,不僅是鎮民親切的重要在地意象,台灣地理中心點的指標性意義,讓這裡也具備國際級觀光景點的發展潛力。然而,這塊地一面靠山,三面環路,把非常有限的腹地面積做成停車場,移植蓊鬱寧靜氛圍的大樹,真的得不償失。 從景觀設計角度來看,地理中心碑原本應是軸線式設計,無論從內、外觀看,都應該優質景觀美學感受,這裡的意義不僅是一顆寫著幾個大字的石頭。停車場應當盡量隱藏,不干擾主要意象,你很難想像將來的樹林沒有了,從裡面往外看,視 […]
【柏原祥、林佳穎/專題報導】 埔里鎮公所規劃「台灣地理中心碑觀光景點停車場工程」,向交通部申請經費改善停車空間,工程必須遷移樹木,護樹鎮民反對,鎮長周義雄回應,工程是初步提案,如民意反彈激烈,將暫緩推動,但是中心碑欠缺臨停空間的亂象終究要解決。 鎮公所向交通部長葉匡時簡報,指中心碑入口欠缺大客車停車場,入口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必須將廣場內縮,整合周邊攤販,才能增加約16格大客車停車位,改善交通亂象。 由於工程可能影響到約33棵樹齡3年至40年的樹木,有鎮民在網路上連署,呼籲尊重鎮民共同記憶與綠活空間,「能不動樹,就不要動」。 埔里鎮長周義雄喊冤,外傳他為了蓋停車場要「砍樹」,實際是誤傳,「如要砍樹,先砍我的頭!」 周義雄指出,鯉魚潭、地母廟、中心碑的風景區計畫,唯獨中心碑無臨時停車場,埔里高工建置地下停車場土地取得困難;虎頭山第二停車場的聯外道路不適合大客車通行;中心碑鄰近無大型公有地,「 […]
何貞青/專題報導 天氣轉暖的早春,埔里桃米以及魚池鄉內加道兩個社區的長青繪畫班,也歡歡喜喜開課了。 經過一個寒假,阿公阿嬤們拿起畫筆毫不生疏,嘴上更不忘傳播鄰里大小事,小至某某人家娶了新媳婦,大到縣政府、鎮公所的政策宣導……這裡不只是銀髮族創作的天地,也是社區的訊息交流中心,讓寧靜的鄉村充滿一股活力。 生命經驗的分享 為了激發老人家在創作上的興趣與才能,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4年在桃米社區開設長青繪畫班,接著2007年內加道長青繪畫班也成立了,引領鄉村老人的創作風潮,也讓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社區發酵。 相對於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都會區,在較為保守封閉的鄉下聚落開這種學習型的課程,是一種嘗試與挑戰。尤其要打破老人家的心理障礙,走出家門來上課,需要更多鼓勵與遊說。 在運作上,除去寒暑假之外,每周上一次課,老人家只要願意來畫,講師及材料由主辦的新故鄉基金會提供,畢竟,並非每位長輩都負擔得起紙筆畫具。 […]
韌命到認命 藥草農黃順昱摸索永續路 專題報導/柏原祥 攝影/柏原祥、黃順昱 淹水,似乎是日月潭頭社活盆地的宿命,被農民形容為「歹地」,連蓋條農路、工寮,也會陷落在泥碳土裡,黃順昱曾在這塊土地拚鬥多年,領悟到,唯有順著天,找出環境永續的自然農業,才能找到頭社的出路。 地層下陷 先天不良 千萬年來累積的腐植層,形成了頭社活盆地深達20層樓的泥碳土,國外當成礦產開採,發展精緻農業的太空包,但泥碳土結構稀鬆、易吸水,頭社盆地數十年來不斷陷落,甚至比水溝還低,無法排水,每逢颱風大雨,頭社村變成了「大湖村」。 蔬菜作物哪能忍受一年滅頂數次,就算是生命力強韌的檳榔,種在頭社活盆地也長得東倒西歪,蓋個農舍要發展民宿,卻面臨年年下陷,無路可走,休耕荒廢的農地在頭社處處可見,要轉售,也因淹水難以流通,謀生困難,人口外流、老化,一度像是雙腳陷入泥沼裡,失去重心、動彈不得。 養殖與絲瓜 難敵水患 65年次的黃順昱 […]
專題報導/柏原祥 攝影或照片提供/柏原祥、埔里愛跑俱樂部 曾罹患重度憂鬱症及厭食症的藝人歐陽靖,對生命絕望時,決定要以馬拉松「證明自己變堅強」,她愛上了長跑,思維變得正向;而埔里鎮有一群愛好慢跑的青年,組成「埔里愛跑俱樂部」,從十名團員,擴增到九百多名,他們聯繫情感與正念,帶動埔里更美好。 首發團僅10人 愛跑俱樂部的發起,源自集集綠色隧道半程馬拉松賽,傅裕宸、賴顗中、蔡宜展三位年輕人賽前練習時,在虎頭山大草皮眺望山下邊聊天:「如果揪團團練會有人來嗎?」賽事結束當日晚上,FB臉書上多了一個「埔里長跑俱樂部」,因怕「長跑」嚇跑入門者,改名為「愛跑」。去年8月17日晨跑首發團來了10位夥伴,並討論每週在同樣時段晨跑,後來又開辦每週三的夜跑,透過網路串連、口耳相傳,人數愈來愈多,每週三晚間夜跑團練,最多同時二百多人同步出發,網路社團人數達920人。 這個沒有立案、也沒有組織幹部職銜的俱樂部,動起 […]
櫻花之父 獲鎮公所表揚 【文/潘樵】山路喜歡蜿蜒,於是在不期然中,總會在峰迴路轉處驚見美麗的風景,可能是一株掛滿白花的樹,也可能是一隻掠向深谷顏色豔麗的鳥,要不然就是碧藍的雲空或者是一溪嘩然。 埔里是被群山包圍的小鎮,市鎮的東北方,埔霧公路蜿蜒爬昇,不同的季節,山路會有不同的表情。初春,山林間嫩綠的新芽是淺淺的溫柔。仲夏,從岩壁間淌下的水澗有歡悅的激動。秋涼,路旁的金黃野菊有豐收的顏色。而冬寒,乍然綻放的櫻花則讓人有愣然的驚喜。 蜿蜒山路透嫣紅 對,就是櫻花,每年歲末寒冬之際,那條山路旁的櫻樹彷彿是約定好一般,會同時開出嫣紅的花蕊來,燦爛奪目的姿采讓山林間的其他野花頓然失色,於是紛紛掩容退避。 不需要刻意張望,也不必停車佇足,迷人的花采便會隨著窗外的風景流進浪漫的心情裏。於是讓人好奇?是誰?到底是誰在這條原本就美麗的山路邊栽植那麼多的櫻花?是縣政府還是鄉公所?十幾公里長的蜿蜒山路旁,櫻花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