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心觀點

別讓好意成爭議 原鄉校園彩繪更應注重文化脈絡

【文/李秀霞】國際快遞公司DHL員工利用假期到仁愛國中當志工,粉刷牆壁,並彩繪了操場邊的3面牆,引起正反兩方的不同迴響;下午特地到仁中觀察現場,並且訪問了兩位三年級學生,請他們發表對這些壁畫的看法,剛開始都異口同聲表示「不錯啊!很熱鬧」,但有位李同學說出: 「太幼稚了!這應該比較適合小學生吧。」 問起若是讓同學來設計的話,他們想要什麼風格呢,有同學表示喜歡簡單的線條,可以表現原民傳統精神和文化的精髓;或是有關祖先的傳說,總之,畫面要乾淨,不要太花俏。 遊走仁中校園一周,可見部分設施已老舊,操場旁的新司令台水泥剝落,對照以白色為底,五彩繽紛的牆面,彷彿雞皮鶴髮的老太太,卻又濃妝豔抹益顯老態;塗抹過程滴下的顏料,給地板添加了擦拭不去的斑駁。 志工們無私的付出值得讚賞,可是一廂情願地以自己的思維加諸受助者的行事,是否有待商榷?他們可曾跟學校師生充分討論,或是先做問卷調查,明白需求之後,再用心規劃 […]

中心觀點:孔雀園蓋飯店 符合促參程序、違背公共精神

【柏原祥/特稿】日月潭孔雀園BOT一案引發爭議,外界質疑主要觀點為公有土地不應蓋飯店,那與公共利益無關,即使民意反彈聲浪高漲,但南投縣府仍能宣稱合法,照既定期程拍賣孔雀、關閉園區,關鍵在於《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下簡稱促參法)留下巧門,讓縣府迴避民意監督,扭曲BOT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精神。 根據《土地法》第25條明訂,「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對於其所管公有土地,非經該管區內民意機關同意,並經行政院核准,不得處分或設定負擔或為超過十年期間之租賃。」而《國有財產法》第 28條也明訂,「主管機關或管理機關對於公用財產不得為任何處分或擅為收益。但其收益不違背其事業目的或原定用途者,不在此限。」 各縣市政府處分公有土地,超過10年租賃關係必須通過民意機關審核,而且收益不能違背原經營的項目。但是《促參法》第 15 條(公有土地之撥用及提供方式)明訂,「公共建設所需用地為公有土地者,主辦機關得於 […]

分享型概念強勢回歸 台灣法規還在牛步

【金城嚴、柏原祥/特稿】日前被某大學生住客批評為「廢墟民宿」的紙寮坑藝術農工場,業主、住客各執一詞,因彼此觀點基礎差距,而引發類似Airbnb的共享經濟模式與現有觀光民宿法規條例上的衝突,住宿空間共享平台Airbnb,是非常重要的國際引客平台,目前卻遊走台灣法規灰色地帶,紙寮坑事件不是單純裁罰就能了事的個案,而是顯露政府官員對於共享平台趨勢上的無知、偏見與怠惰。 Airbnb成立於2008年美國舊金山,是分享型經濟的代表。分享型經濟在臺灣早已有不少平台出現,我們舉幾個例子,包括: Lyft, Sidecar, Uber,讓我們跳進陌生人的車裡; AIRBNB,使我們主動請陌生人到自家住; DogVacay, Rover讓我們放心的把狗狗寄託在陌生人家裡; Feastly則牽線搭橋,讓我們去陌生人家裡吃飯…… 分享型經濟早在史前採集、農耕時代出現,人們以物易物或一起共 […]

如果我是傻志工 尊重與信任是行善的第一步

【文/夜語】工作上,一直很佩服許多志工朋友,在他們無私的付出下,能夠適時的連結服務及提供資源資訊給需要的民眾,把陽光照射入現有社會福利體系的背光面,畢竟公私部門專職社工人力及政府中相關社政民政人員為主所建構出的社會安全網,即使再怎麼綿密,還是會百密一疏,細緻的服務及通報觸角,就必須仰賴志工朋友。 近來,有這麼一位傻志工,以一人一己之力,出現在偏鄉,直接親自去照顧陪伴有需要的孩子,關心孩子的健康、三餐、生活、照顧問題,以一位社工的角度,我蠻佩服及欣喜看見這樣子無私奉獻的人存在,畢竟確實知道體制內服務的限制,當助人被框架在行政體制內,執行業務、填寫報告、行政文書、評鑑考核上所花費的時間跟心力並不小,而若是有人得以適切的單純盡一己之力關心協助他人,或許對於被關心的孩子是很好的感受呢! 然而,卻也於報章及傳聞中,聽聞在地社區與傻志工間的風風雨雨,傻志工對於自己價值使命堅持,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之 […]

臨時工廠長期污染農地 鎮民應勇敢說「不」

【文/張力亞】最近埔里鎮內一家大型洗衣場失火,不僅引起相關飯店業者的關注,更喚起居住在工廠周邊居民們內心深處長期不願面的陰影。 這家工廠是位於都市計畫區內的農業用地,然而,這類存在高度污染風險的工廠存在於該區域內,到底有無違法?或是有其行政疏失,值得我們說明一下。 首先,依《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農業區為保持農業生產而劃定,除保持農業生產外,僅得申請興建農舍、農業產銷必要設施、休閒農業設施及農村再生相關公共設施。 其次,《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29條之1:農業區經縣(市)政府審查核准,得設置公用事業設施、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廢棄物資源回收、貯存場、汽車運輸業停車場(站)、客(貨)運站與其附屬設施、汽車駕駛訓練場、社會福利事業設施、幼兒園、加油(氣)站(含汽車定期檢驗設施)、面積零點三公頃以下之戶外球類運動場及運動訓練設施、政府重大建設計畫所需之臨時性設施。 再者,《 […]

破解地理中心碑停車位爭議! 問題出在管理、而非建設

因為中山路靠埔工圍牆路段長期被汽車或攤販佔用,埔工學生必須在車道夾縫中上、下車。(柏原祥攝)

【大埔里報公民記者小組/特稿】地理中心碑停車空間不足問題,從早期移樹創造停車空間,到撥用埔里高工用地劃設停車格,都引起強烈爭議反彈,關鍵在於規劃單位以團客需求優先,想以建設手段,解決地理中心碑大客車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但綜觀整起事件會發現,主要問題出在管理,即使完成建設,若不做管理,非但停車問題無法解決,當地交通阻塞狀況會更惡化,埔工學生上、放學風險增加。 我們實地走訪鎮公所預計劃設停車位與興建人行道的中山路段會發現,原本就是畫白線,本來就可以停車,未來工程規劃則是劃若干小客車停車格、6個大客車停車格,鎮民或許感到疑惑,既然本來就有停車空間,何必劃設停車格?關鍵來了,問題出在「佔用」,埔里鎮公所與土地代管單位埔里高工,長期坐視停車空間被車輛、攤販生財器具佔用,甚至早已設置禁止設攤公告,執法卻不徹底落實,使得校車與觀光遊覽車無位可停,學生與觀光客只好冒險在車道上、下車。 鎮公所計畫埔工正門至 […]

我們對杷城大排的想像 決定樹的去向

【文/柏原祥】移樹或護樹的議題,難道只能發展成零和的對立?當然不是的,關鍵在於,我們對於杷城大排這條最貼近鎮民生活的溪流,存在什麼樣的想像,如果我們只是把它當成會氾濫成災的惡水,或漂浮垃圾的臭水溝,當然只會想把堤防加高、加厚阻隔,也把活著的樹木,當成會阻塞河道的漂流木;如果願意系統性的思考,定位杷城大排是可親近的溪流,樹木將會是美麗的風景、鎮民的朋友。 埔里鎮公所移樹這次造成這麼大的風波,不是技術或專業問題,而是整個決策考量,只導向「移樹」一種答案,當發現反彈聲浪愈來愈大後,說法盡出,卻開始陷入以下的邏輯謬誤。 鎮公所說:「因為鄰近居民說樹木造成嚴重蟻害,所以要移樹」。護樹鎮民質疑:「小孩子頭上長頭蝨,難道要砍頭,為什麼不先朝蟻害防治著手?鎮公所又說要種新樹,保證以後沒螞蟻嗎?」 鎮公所說:「因為茄苳長很快,根系會長大,擠壓堤防,造成破裂,恐導致潰堤」。護樹鎮民質疑:「那移走樹木後,為什麼 […]

從馬家燒傷姊弟愛心專戶勒令關閉事件 讀出投縣教育官員官僚思維

愛心人士前來探望武界部落燒傷馬家姊弟,弟弟露出背後傷疤,眾人看了相當不捨。(柏原祥攝)

文/柏原祥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小姊弟近況,因八仙塵爆而受到矚目,法治國小為他們設置愛心專戶,開戶不到8小時,卻被南投縣教育處勒令關閉退款,官員答覆理由荒謬,而且曲解就學勸募條例精神,推諉卸責又無擔當,忘記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投縣有這種消極思維官員,實非教育界之福。 馬家姊姊兩腿嚴重燒傷,蹲下有困難,走路要墊著腳尖;弟弟脖子後背皮膚燒傷攣縮,抬頭愈來愈困難,且兩人全身痛癢難耐,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手術、復健,看黑板都有困難、體育課也只能坐在旁邊休息,孩童的健康,絕對會影響校內受教,社會各界希望姊弟能得到妥善的手術與照護,主動提起樂捐,法治國小並非「勸募」,而是因愛心人士要求而開設教育儲蓄專戶。 但投縣教育處官員卻以就學勸募條例規定,募得款項只能用在註冊費、學雜費等「校內」用途,不能用在醫療費用為由,要求校方關閉帳戶,並退回善款,處長彭雅玲還說「這是為了避免開戶師長被送政風室調查」,責任應歸社會處 […]

寧願錢少賺一點 也要活得好一點

【文/柏原祥】   埔里PM2.5空污減量議題,逐漸成為鎮民普遍關注的話題,但另一方面,也有房仲、觀光業者擔憂持續發酵,恐造成人口外流、影響房地買氣、觀光客消費的意願。   讓討論降溫,坐擁增值房產或觀光事業的商人或許比較開心,但為了賺錢,坐視PM2.5空污危害鎮民的心態卻相當可議,因為空污影響的對象不分尊貴,只要人活著,就一定要呼吸,這是很基本的生命需求,不能以任何有價品來交換。   空污減量的議題,不見得只有負面效應,端看如何轉化使力,反而有可能是城鎮轉型的契機,讓致力發展觀光的埔里,在城鎮競爭中勝出,創造更可觀的商機。   為達到減量目標,勢必減少柴油機動車輛行駛,增加自行車、電動車使用率,這類寧靜低排的交通工具,對行人的威脅較低,有助於營造友善交通的環境;增加綠地也是減排的方法,在許多城鎮引進財團大規模開發飯店、商圈的同時,綠意的埔里,反而讓 […]

治水思維水泥化 南港溪的記憶正消失

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你一定對愛蘭橋周邊的風景不陌生,那是埔里的門戶,底下的南港溪,充滿了許多人的兒時回憶,戲水與抓魚,真讓人嚮往。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蓋了水泥河堤,在富有生命的河,重重地劃下一道傷口,看了就好心疼。   相信做這個決定的背後動機是好的,想讓她流經的田園與房宅更安全,但這個主事者想必是少聽見了許多聲音,忽略了她有豐富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不可太過粗暴地對待她。   直觀工作坊參與成員已經指出了幾點發現,不再重述。我想再補充的是與農民訪談而來的發現,這即是:淹水的成因很多,並不全是溪水所造成的,無論是牛相觸圳做大水、中潭公路上的排水造成低漥地區積水、國道六號旁的圳道排水不良而回堵造成下游地區淹大水,也有農民表示蓋國道後的這五年來常淹大水。蓋河堤,真的有助於解決此地的水患嗎?還是這邊需要的是整體規劃的排水系統?   近來的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