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順著南投80號縣道一路向東,盡頭將是佔地廣袤地「惠蓀林場」,那是一處觀光興盛且知名的森林遊樂園區;每一天,都可看見一台又一台的遊覽車,忙碌駛動在80號縣道上,滿載著期盼吸收森林芬多精的遊客,朝著道路盡頭的「夢想之地」前進。而就在該道路的外側不遠處,你可以望見那激流滾滾的北港溪,往遊客企望目標的反方向流洩著;溪水快速奔流,它早通過了林場園區的蜿蜒徑道,衝向一處名叫「眉原部落」旁的開闊溪谷,接著朝向中下游繼續奔馳。 壯闊豐沛的北港溪,早年曾是眉原部落經營「水稻」產業的重要資源;它是一個緊鄰著「惠蓀林場」的泰雅族部落。在過去,日本人前來推行「稻作經濟」,族人集體挖通渠道引入溪水、灌溉了數甲之多的飽滿水田;到了今天,部落多數的稻田都已絕跡,許多族人不滿於長期低落的米穀價格,決心要脫離這項無助於提升「經濟收入」的古舊產業。曾硬生生把部落切作「二半」的80號縣道,近年來竟成了族人們寄予重望的「經濟 […]
Author Archives: 李 休睏
【李休睏/埔里報導】你有聽過「道卡斯」(Taokas)這支民族嗎?台灣不少的西部地名,譬如「大甲」、「苗栗」等,其實都是源自道卡斯族的傳統語彙;這個擁有不凡影響力的重要民族,生活範圍大致為大甲溪以北、鳳山溪以南之間的海岸及淺山地帶,涵及今日的台中、苗栗和新竹等縣市。 十九世紀初,埔里盆地迎來「平埔族群大遷徙」,包括道卡斯族在內的中部七大族群(學界則認定為五大族群),紛紛集結入墾埔里,成為在地重要的歷史先民。若依照日治時期的調查資料顯示,埔里平埔族群中人口最多的,便屬道卡斯族;現今,該族的後裔主要分佈在房里、鐵山和愛蘭等里境內。 族親相會:苗栗「新港社」族人參與平埔族群會議 就在3月17號舉行於埔里的「中部平埔族群會議」,出現了三名來自苗栗「新港社」的道卡斯族人,一同共襄盛舉此次的討論會議和聚餐活動;新港社位於苗栗後龍鎮,是道卡斯族中保有最完整傳統祭儀的重要部落。前來與會的劉秋雲小姐, […]
【李休睏/仁愛報導】時節進入冬日尾聲,刺骨的東北季風逐步轉弱、山谷間的櫻花樹則開始茂發,燦爛點綴於南投仁愛鄉的各個角落中。而就在霧社高地東南方數公里處的「春陽部落」,自日治時期就擁有極豐富的「櫻花」景觀,甚至被日本人命名為「櫻社」;走在植有大片櫻花群的鄉間公路旁,粉紅色彩的「八重櫻」艷麗盛開,彷彿迫不及待要迎接「春天」的到臨。 1931年,一場由日本殖民政府主導的「集團移住」政策影響,原居於都達村境內五大部落的部分賽德克族人展開遷移、成為今日春陽部落的拓墾先祖。儘管遷移的新居地,擁有日本人命名的「櫻社」稱號,但居民生活其實並不如「櫻花」那般燦麗嬌貴;在駐在所日警的嚴令脅迫下,族人耗費大量勞力投入原先毫不熟悉的「水稻」種植,一滴滴不甘情愿的汗水流下,灌澆出居民早期的遷移辛酸史。 二戰戰後,國民黨政府將「櫻社」更名為「春陽部落」;過去日本人所強迫推行的「水稻」耕種,不久後便已完全絕跡。族人另外 […]
【李休睏/仁愛鄉報導】馬烈霸部落(可拼作Mareba、Marepa或Maripa),過去是北港溪流域中人口最多、規模也最大的泰雅族社群,現今分別劃屬於南投仁愛鄉的力行、翠華二村,其中又以力行村所在的Tesalang高地,為今日部落居民的主要聚集區。該地除了是力行村的行政中樞外,更位處於「力行產業道路」的重要中界點,往北可打通梨山、向南能直達霧社,堪稱台灣「高冷作物」的核心廊道;因此,不時可看見轟轟聲響的大型運輸車駛過,捲起巨輪轉動下的滿天塵埃,飄盪在居民們習以為常的村落空氣中。 現今位於力行村境內的部落居民,約有一百九十餘戶、六百多人,高達九成以上是信仰「長老教會」系統的基督新教。1976年,政府將村內居民全數遷移至Tesalang高地,海拔約一千四百公尺,命名為「新望洋部落」(藉此與過去的舊望洋作區隔),成為該社群近代以來最長久的定居型聚落。位於西南面山坡處的Tesalang高地,平時日 […]
【李休睏/魚池報導】大家知道南投「魚池鄉」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嗎?傳說在清領時期的嘉慶末年,一戶來自彰化平原的漢人家族入墾魚池盆地,在當地挖了一窟養魚的大壕溝,就此開啟「魚池鄉」的地名由來,也描繪出帶有傳奇色彩的先民拓墾圖像。 「為防布農族出草,大宅外圍開十尺寬的大壕溝放魚自給,並建土牆保護牆內菜園、豬、牛、雞、鴨,倉庫再設一護牆,建住家,大庭作粗埕及練武場,因此請行政機關彰化縣政府即予建制,將統櫃、頭社、司馬鞍、木屐欄、下城,新城為行政區域,稱五城堡,任巫水為總理……。(取自『巫氏總會三十週年特刊 巫氏宗親創作園地』網站內容,作家巫永福撰寫的文章〈我的家族〉)」 此一家族姓巫,祖籍為中國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來台後的第三世祖宗巫水,率眾進入魚池盆地開墾,起先於「田螺窩」(又稱作「田螺汙」,位於今日魚池鄉中明村西北面)落腳,後來又趁著邵族「審鹿社」族人的搬離,將家族基地遷移至現今的東池村境內 […]
【李休睏/報導&圖片提供】台灣文壇中著名的文學評論者兼「馬華作家」黃錦樹,出生馬來西亞柔佛州,自1986年來台留學,並於1996年進入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長居埔里已超過二十個年頭;長期深耕「馬華文學」的黃錦樹,不論是在文學評論、抑或小說創作上,皆擁有極其豐碩的出版成果與資歷。這位歷經過多次「文學演講」的評論家/小說家,終於在八月六號當天、首次於家鄉「埔里鎮」的獨立書店舉辦講座,地點為「籃城書房」,舉行一場名為「故鄉的雨:從《烏暗暝》到《雨》」的主題演說。 這場由南投縣文化局主辦的文學講座,是縣府為推廣「玉山文學獎」的徵稿宣傳,設計出名為「閱讀的自在」之系列文學演講;當天於籃城書房舉辦的,即是該系列主題的第二場講座。擔任該場次演說人的黃錦樹,自大學以來便積極投入文學創作,並在1993年以短篇小說〈落雨的小鎮〉榮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推薦獎」(可類推為該文學競賽的第二名),開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