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草屯報導】驚悚、解構、省思,來自義大利的畫家尼古拉.薩莫利,雖然受過嚴謹的學訓練,技法高超,藝術地位顯赫,但他認為藝術家應打破極限,他用手術刀與刻刀剝離畫作、潑灑硫磺將原本精心繪製的畫作「毀容」,一連串不可逆的破壞,呈現出詭異美感,背後的意圖是, 希望觀者能撕開藝術的「皮層」,直視他創作歷程的苦難。
尼古拉.薩莫利畢業於博洛尼亞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ologna),嚴謹的學院訓練使他擁有優異的傳統繪畫基礎,身處義大利這個藝術大師聚集、人文薈萃國度,過去大師的成就使人神往與瞻仰,但也框限了當地藝術家對於寫實藝術的嘗試,薩莫利想要打開這僵局,他以一種獨特的創作方式「突圍」,身形並不高大的他,在經典巨人的面前展現無畏的姿態。
薩莫利借鏡了巴洛克時期及17世紀大師們的經典作品,如他長期關注西班牙畫家胡賽‧德‧里貝拉、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圭多‧雷尼等藝術大師作品中的形象,進行數十次模仿後,對這些經典進行細緻的、痛苦的解構。用刀、利器劃破、刮扯畫作,甚至赤腳在畫布上踩踏,原本古典風格的畫作,被剝開皮層、硫磺腐蝕、壁面撕扯,或在石頭天然的切面間創作,人形拉扯、扭曲,似乎被時空所吞噬,消化前人畫家所留下的經典,讓人反思前代寫實在當代的意涵。
如〈懺悔之石〉(The Stone of Penitence)這作品挪用胡塞.德.里貝拉(José de Ribera)的作品〈聖哲羅姆〉(San Girolamo),據說教堂之父聖哲羅姆為向天神懺悔常使用石頭捶打自己的胸膛,薩莫利耗費長久的時間在木板上反覆塗抹油彩構成數層塗層,每層塗料厚度超過3公分,當聖人的身體圖像乾燥了,他就使用石塊劃開圖像表面,層層的粉紅色、白色、紅色和黑色,宛若血與骨肉透過面部和胸部的傷口顯露,這塊石頭就像里貝拉繪畫中聖哲羅姆手持的石頭般,重擊觀者的深層意識。重新詮釋〈聖哲羅姆〉。
〈不和諧〉(Disharmony)是薩莫利挪用中最受矚目的作品之一,以佛羅倫斯藝術家塞迪.迪.提托(Santi di Tito)聖十字大教堂作品〈基督復活〉〈 Resurrezione〉為參照,原作畫面的中心的是耶穌挾眾天使歸來意象,但〈不和諧〉並未重現原作構圖中間的耶穌,取而代之的是瑪瑙石天然破損所穿透的孔洞,孔洞頂替了耶穌的形象,促使原畫面中眾人由仰望耶穌轉為凝望充滿未知的洞口,巧妙地隱喻原典中耶穌自墓穴離開時,墓穴口的巨岩被推移的重生,審視早期基督教禁止偶像崇拜的現象。
薩莫利表示,「我試圖捕捉那些對博物館和我們記憶中圖像的疲憊,往往需要一場災難才能使我們重燃激情」,「我不相信藝術的所作所為,但我相信它龐大的記憶使我們面對過去,困難的是,接下來如果沒有對先人全盤的好奇心,很難創造『嶄新』的局面」。
毓繡美術館指出,薩莫利與毓繡美術館前館長李足新將寫實引領至新的高峰,秉持推廣當代寫實信念,歡迎大眾一起欣賞與參與,親身體驗薩莫利與李足新館長的藝術風采。
展覽資訊:《食人之道—尼古拉.薩莫利個展》、《心靈的歸宿—李足新個展》
展覽時間:2019年10月19日至2020年03月01日
展覽地點:毓繡美術館(南投縣草屯鎮平林里健行路150巷26號)
參觀資訊:採預約參觀制 ;週二~日 10 : 00~17 : 00(週四15:00),國定假日與週一固定休館。
官方網站:www.yu-hsi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