杷城大排棲地普查 清出149公斤垃圾

特生中心與暨大土木系團隊研究埔里鎮杷城排洪道動植物棲地及親水環境,科學資料將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治理的參考。(柏原祥 攝)

【柏原祥/埔里報導】杷城排洪道幾乎貫串整個埔里西南街區,現況慘不忍睹、水域漂浮垃圾、污水危害棲地,但在40多年前,它是孩子們戲水抓魚的樂園,由暨大土木係、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組成的團隊,從太陽廟至18度溯源調查,要將杷城大排水質、植物、動物生態棲地現況做科學化的紀錄,作為相關單位未來整治參考,而學生及志工們也展開淨溪,一個早上共清出149公斤垃圾。

杷城排洪道的前身是大潭仔,是古早埔里囝仔最愛的戲水天堂。(圖/引用自埔里影像故事館)
杷城排洪道的前身是大潭仔,是古早埔里囝仔最愛的戲水天堂。(圖/引用自埔里影像故事館)

杷城大排原本是條蜿蜒的野溪,約莫40年前,孩子課後在茄苳樹間玩抓迷藏、在溪畔抓魚戲水,是天然的兒童樂園,但為了解決溪水氾濫問題,進行截彎取直工程,洪氾雖然不再發生,但加高的堤防讓人們難以親近溪水,家戶、工廠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溪裡,造成水質出現惡臭,優養化嚴重,水藻滋生,沒有公德心的鎮民丟棄垃圾,還不時出現水鳥在垃圾間覓食場景。

現今的杷城排洪道,水門附近的緩流,漂浮著各式各樣的垃圾。(柏原祥攝)
杷城排洪道水門附近的緩流,漂浮著各式各樣的垃圾。(柏原祥攝)

許多埔里鎮民感慨這麼一條可以代表埔里的河川,卻淪為臭水溝,每到選舉,整治杷城大排成為各方候選人提列的政見。在暨大科技學院土木系、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暨大附中、縣環保局共同支援下,26日先進行太陽廟至枇杷橋的水質、生物、植物調查,計畫主持人楊智其表示,杷城排洪道通過埔里鎮街區,與鎮民的生活是相當密切的,希望藉由常態的調查,觀察水質、棲地的變化,呼籲各界保護綠水青山。

特生中心與暨大土木系團隊研究杷城排洪道動植物棲地及親水環境,科學資料將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治理的參考。(柏原祥 攝)
特生中心與暨大土木系團隊研究杷城排洪道動植物棲地及親水環境,科學資料將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治理的參考。(柏原祥 攝)

 

杷城大排有許多危害棲地的硬體設施,如圖中的水泥攔砂壩,造成魚蝦無法溯游,繁衍場域受限,後代劣化。(柏原祥 攝)
杷城大排有許多危害棲地的硬體設施,如圖中的水泥攔砂壩,造成魚蝦無法溯游,繁衍場域受限,後代劣化。(柏原祥 攝)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助理研究員葉明峰指出,初步調查發現水域有石賓、馬口魚、粗首鱲、大肚魚等本土物種,也發現泰國鯉、吳郭魚、福壽螺等外來物種,也發現河道水泥攔砂壩落差,造成魚類無法溯游,繁衍區域受限等問題,而污水排放、垃圾氾濫等問題明顯衝擊棲地生態,這些累計的科學資料將以客觀的方式呈現,讓大家看到這條河川的癥結點,杷城大排生物要多樣、親水環境要更,要大家共同來努力。

暨大土木系及河川巡守隊志工共同整理杷城排洪道水域垃圾,共清出149公斤。(柏原祥 攝)
暨大土木系及河川巡守隊志工共同整理杷城排洪道水域垃圾,共清出149公斤。(柏原祥 攝)

另暨大土木系、通識教育課程師生及特生中心有鑑於杷城排洪道環境崩壞,27日與河川生態保育協會、河川巡守隊等志工發動淨溪,志工穿著青蛙裝下水撿拾垃圾,帶上岸後做好資源回收分類與秤重,從中興大學演習林至育英之間的河段,短短3個小時便清出149公斤垃圾,相當的驚人。

主辦單位表示,這個計畫是持續性的,將與流域社區合作,每個月發動淨溪,每雙月執行棲地普查,盼望能有更多民眾一起出來擔任守護杷城大排的尖兵,讓這條記憶中曾經清淨的「門前小河」,恢復它原有可愛的樣貌。

相關報導

生態杷起來──生態調查與公共提案 與我們最親近而疏遠的杷城大排

 

暨大土木系及河川巡守隊志工共同整理杷城排洪道水域垃圾,共清出149公斤。(柏原祥 攝)
暨大土木系及河川巡守隊志工共同整理杷城排洪道水域垃圾,共清出149公斤。(柏原祥 攝)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