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埔里報導】兩棵鳳凰老樹,陪伴紅仙水走過百年的歲月,見證紅茶產業的沒落,自身也逐漸凋零衰病,所幸台灣老樹救援協會、里長辦公室、自發的社區志工、關心老樹的朋友同心協力一起來救樹。搶救紅仙水的老鳳凰木,不僅是救樹,也是為了留下麒麟社區美好的風景,及找回更開闊的願景。
「紅仙水」位在埔里鎮麒麟里東南邊的丘陵地帶上,海拔約600至700公尺。由於紅土土壤分布關係,讓山溝流水水面呈現紅色,因此取名「紅仙水」。在日治後期(1920年以後)魚池、埔里一帶發展紅茶產業,紅仙水的茶園面積一度廣達三、四十甲左右。當時壟斷茶產業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為了方便茶園管理而蓋了辦公廳和職員宿舍,也就是現今天仙宮旁的日式木造三合院。
三合院廣場前還栽種了兩株鳳凰木,豔夏時節綻放著烈火般的絢麗,唯茶園因產業沒落,早已改種檳榔、柑橘等作物了,所以現今紅仙水一帶的土地上幾乎已看不出曾種植過茶樹的跡象,但老屋及老樹仍守著這份曾經的輝煌,靜靜的在此地矗立近百年的時光。
筆者回憶小時候阿公帶孫子到附近散步,記憶中的樹木相當高大,長的也相當茂盛。長大後出外求學,畢業後返鄉回到社區,近幾年開始發現鳳凰木不如以前來的挺拔,尤其今年年初,發現樹枝上的綠葉突然變得稀疏,樹皮嚴重剝落、樹幹中空,情急之下,找了屋主討論,並聯絡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搶救,並聯繫里長與號召社區志工、關心老樹的朋友們,同心協力一起來救樹,共同動員促成了這次的救援行動。
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出動專業人員與機具,遠道而來。經過評估,首先需移除覆在鳳凰木根部的柏油塊,因為柏油塊蓋住根部會影響樹木的吸水,只要根系生長不良,樹木就容易生病、逐漸衰敗死去。根據現場環境,評估水刀挖洞數量,如果一開始就大面積改變樹木的棲地,很可能造成往後樹木適應不良,因此開挖前的評估就變得相當地重要。
志工們一開始用電鑽鑿開柏油塊,找到合適位置後再用水刀鑽孔注水,再排水,目的要使水刀能打至1米深的地方,讓水能順利地進到土壤裡面去。如果地面下有石頭,水刀就下不去,這時候要清出石頭,再來施作水刀,重複好幾次的循環,整個拯救過程相當耗費時間與人力。
最後當洞口開挖完成,再放入已先敲破的竹筒,以協助通氣及排水,再來覆上有機質,以補充根部養分,等所有作業完畢,還需要用水刀掃過每一個開孔,做淺層改善。
這是一項需要很多人力的救援行動,除了社區的志工,更有來自埔里的青農朋友們,大家愛護老樹,用實際行動一起來支持,共同打造與樹共棲的和諧空間。救樹其實也是在拯救人與自然的關係。
回想一下自己曾在哪個時候?哪個地方?見到老樹了。而樹的狀態是生機盎然,還是奄奄一息呢?
當筆者返鄉重新踏上這片土地,發現記憶中的美好逐漸消失,過往的村落歷史被淹沒在時代的巨浪底下,沒有被記載下來;老樹、老屋陪伴紅仙水走過百年的歲月,一同見證產業的沒落;看著老樹逐漸凋零死去、老屋結構毀壞,種種的疑惑感與失落感,停在我心中許久,一道道波瀾向我襲來。
我想要重新認識社區,找回自己與生長土地的連結、歸屬感,重新思考、整理再次出發,努力付諸實現,這也是社區未來推動社區營造會持續關注的焦點。期待大家不管身處何方,也能一起找回對社區的美好願景,將美好的人事物留下來。
影音來源:南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