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轉型正義講座埔里登場 平埔族群為文化復興建言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協辦,該組織成員王商益(道卡斯族)擔任主持人,講師為「平埔族群」研究專家詹素娟教授。(李休睏 攝)

【李休睏/埔里報導】「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對外宣講,8日來到埔里舉辦,講師由台灣「平埔族群」研究專家詹素娟教授擔任,她為在地族人介紹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實質意義與內涵,族裔代表表達關於「身分正名」的內心疑慮或見解,著名文史工作者鄧相揚認為埔里現有的二大平埔族群文化團體應整合,並加緊展開文史調查的組織工作。↑圖/「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成員王商益(道卡斯族)擔任主持人,講師為「平埔族群」研究專家詹素娟教授。(李休睏 攝)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平埔族群」研究專家詹素娟收集族人的意見。(李休睏 攝)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平埔族群」研究專家詹素娟收集族人的意見。(李休睏 攝)

2016年8月,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向台灣原住民族致歉,並成立「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原轉會)作為辦事機構,期盼能為原住民族與現行社會體制帶來「和解」可能。擁有豐富族群內涵的埔里盆地,曾被日本學者鳥居龍藏譽為「人類學研究的寶庫」!19世紀迎接西部七大「平埔族群」的大規模遷徙(學界則認定為五大族),為今日埔里的多元族群文化奠定基礎。此外,許多在地族人仍維持與西部原鄉的密切交流,譬如原居苗栗、台中海線的道卡斯族及拍瀑拉族,至今仍保持「返鄉」參與祖祀祭儀的傳統,可說是融匯了中部各族群的文化向心力及精神意涵。

 

面對這波「轉型正義」潮流,政府宣布「平埔族群」將正名為台灣法定原住民族,讓族人紛紛關切起相關政策的推動走向,再再牽動著以「埔里盆地」為聚集核心的中部平埔族群認同發展。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文史工作者簡史朗(立者)與鄧相揚(簡史朗右側)發言表達意見。(李休睏 攝)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文史工作者簡史朗(立者)與鄧相揚(簡史朗右側)發言表達意見。(李休睏 攝)

 

詹素娟講課甫結束,許多族裔代表紛紛起身表達關於「身分正名」的內心疑慮或見解。詹素捐做出回應、鼓勵族人們著手調查在地史蹟,取得更多能為地方族群「發聲」的記錄資料;若累積有一定數量的素材成果,她也會盡力協助辦理研討會,或者在文史期刊製作主題專輯,讓學術界與相關領域人士更加瞭解「中部平埔族群」的前世今生。

鄧相揚會中發言,建議整合埔里「打里摺文化協會」與「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現有的二大平埔族群文化團體,他認為,在目前平埔族群面臨「身分正名」的關鍵時刻,就更應該加緊展開文史調查的組織工作,期盼能夠過上述二大團體的銜接及整合,為停宕多年的埔里「平埔研究」灌注心血。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南投縣議員、埔里鎮長候選人廖志城親自到場,為「身分正名」的在地族人們打氣。(李休睏 攝)
「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全國巡迴講座於埔里舉辦,南投縣議員、埔里鎮長候選人廖志城親自到場,為「身分正名」的在地族人們打氣。(李休睏 攝)

 

與會族人與專家指出,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埔里不僅擁有中部最完整的平埔族群系統,各族群仍維繫著與西部原鄉的連結傳統,也同時扮演著祭儀文化「導入→再輸出」的主要角色;若能保持埔里各族與「原鄉」之間的交流友誼,必要時協助原鄉族人進行「文化復正」的相關作業,勢必能成為中部平埔族群的文化復興基地。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