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埔里報導】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網絡,在愛蘭國小舉辦「船山講古」,邀請巴宰族耆老們說老故事,希望小朋友們瞭解愛蘭台地的發展史,讓故事代代相傳。↑船山講古活動,最後由愛蘭台地耆老謝秀美(右)、潘瓊秀分獲船山故事王的榮譽。(柏原祥 攝)
愛蘭台地從南烘溪遠眺,就像是一艘船,相傳埔里鎮古盆地是個大湖,先民就住在大湖旁的高地,因此愛蘭台地曾發掘了大瑪璘史前人類文化遺址,平埔族系之一的巴宰族,從豐原遷入時,將原部落「烏牛欄」名字帶到愛蘭台地,早期巴宰族是台地主要族群,但隨著漢化,能流利訴說巴宰語的族人愈來愈稀少,連帶老故事也愈來愈少人傳述。
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網絡為讓下一代知道船山先民遷居開發的故事,邀請愛蘭耆老謝秀美、蔡金惜,鐵山李秋蓉、朱彩雲,教會潘初枝、潘瓊秀,梅村陳文富、林博一等耆老至愛蘭國小講故事,耆老們講先民如何用魚筌捕魚,為了籌措嫁妝,賣一隻豬便能娶一位媳婦入門,瑪麗亞生產院與原住民下山生產的故事,二二八「圓而不圓」紀念碑的由來,愛蘭教會聖誕節報佳音等早期生活的場景。
而番婆鬼為了能晚上看清,挖貓的眼睛貼在自己眼睛上,手持芭蕉葉飛行施法術的故事最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耆老們也講述地名的由來,告訴孩子們不要忘根。
愛蘭里長陳文富表示,要讓人們瞭解船山巴宰族群文化,先要認同自身的身份與所處的土地,要對自身文化感到自豪;活動主持人李瑞源表示,耆老的船山故事都相當精采,各個都是故事王,藉由活動讓他們與年輕世代交流,讓語言得以跨世代傳承,讓船山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相關新聞
Comments
@報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