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親大團聚 苗栗「新港社」道卡斯族人來訪埔里

「道卡斯族」壁畫
「道卡斯族」壁畫
位於苗栗新港社的「道卡斯族」壁畫,是平埔族群的特色展演藝術(影像由全麥麵提供)

【李休睏/埔里報導】你有聽過「道卡斯」(Taokas)這支民族嗎?台灣不少的西部地名,譬如「大甲」、「苗栗」等,其實都是源自道卡斯族的傳統語彙;這個擁有不凡影響力的重要民族,生活範圍大致為大甲溪以北、鳳山溪以南之間的海岸及淺山地帶,涵及今日的台中、苗栗和新竹等縣市。

十九世紀初,埔里盆地迎來「平埔族群大遷徙」,包括道卡斯族在內的中部七大族群(學界則認定為五大族群),紛紛集結入墾埔里,成為在地重要的歷史先民。若依照日治時期的調查資料顯示,埔里平埔族群中人口最多的,便屬道卡斯族;現今,該族的後裔主要分佈在房里、鐵山和愛蘭等里境內。

「新港社」族人
參與活動的「新港社」族人劉嘉惠(左一)、劉秋雲(左二),受到埔里平埔族群同胞的熱烈歡迎(影像由李休睏拍攝)

族親相會:苗栗「新港社」族人參與平埔族群會議   

就在3月17號舉行於埔里的「中部平埔族群會議」,出現了三名來自苗栗「新港社」的道卡斯族人,一同共襄盛舉此次的討論會議和聚餐活動;新港社位於苗栗後龍鎮,是道卡斯族中保有最完整傳統祭儀的重要部落。前來與會的劉秋雲小姐,本身便是一名長期深耕「新港社」文化的在地族人,並在當日活動中與各族代表相談甚歡,很開心能和這麼多的「族親」相會。

由於中部平埔族群的集體遷移背景,各族間的關係甚為密切、並且時常相互通婚,致使今日的後裔族人,往往都擁有「跨族群」的血統身份;當日與會的在地族親,即使多半不屬於道卡斯族,對待劉秋雲等新港社族人仍是親切有加,並大方分享了自我家族或部落與道卡斯族通婚的歷史淵源,藉以拉近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

中部平埔族群會議
當日舉辦的「中部平埔族群會議」,甚至有原住民電視台的記者前來採訪(影像由李休睏拍攝)

跨時代遷徙:埔里道卡斯族的移民背景與後裔

在埔里有著人口數量優勢的道卡斯族,其實還經歷過極其特殊的遷徙歷史;自十九世紀初出現「跨族群」集體遷移後,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日後的埔里糖廠)正式開工,自此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士前來擔任「會社工」、從中促使道卡斯族展開南下埔里的「二次移民」風潮!在這波移民潮流中,現今埔里的部分道卡斯族人,便是在當時選擇搬入埔里的「新住民」。

研究新港社歷史的劉秋雲也說,過去曾聽長輩講過,以前清明節時會看見來自埔里的族人返鄉掃墓,足以證明二地族親緊密相連的情感認同。現在因為初代移民的耆老陸續過世,儘管還是有後裔族人返回苗栗祭祖的情形,後代彼此之間卻是毫不相識;但透過了該日的聚餐活動,劉秋雲在內的三位新港社族人,順利會面到了埔里的同族族親,期盼能藉此串聯起道卡斯族間的聯繫友誼,並自此永不間斷。

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
開工於1909年的「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是促成道卡斯族「二次移民」的關鍵工程(影像取自網路維基百科)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