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中蟲痴李季篤教做學問 出螳螂飼養觀察書

埔里鎮宏仁國中生物科老師李季篤說起昆蟲經不禁神采飛揚,養蟲是嗜好,也是做學問。(圖/李季篤提供)

【柏原祥/埔里報導】宏仁國中生物科老師李季篤所帶領的學生團隊,經常是是全國中學科展的常勝軍,他還是昆蟲科普書籍的作者,他將在明年初出版《螳螂飼養與觀察》一書,以生動的文字、精彩的圖片,帶領著讀者進入奇妙的螳螂世界。

宏仁國中教室陽台旁的竹竿堆,提供壺蜂繁殖的處所,陳抒函、施旻妏在指導老師李季篤(由左至右)帶領下,以壺蜂母愛研究為題,榮獲全國中小學科展第一名。(柏原祥 攝)
宏仁國中生物科教師李季篤帶領的學生團隊,是科展的常勝軍。(柏原祥 攝)

螳螂在一般民眾的印象中是掠食快狠準的兇惡昆蟲,因為只吃活體,又因會自相殘殺,在昆蟲飼養的領域,不若鍬形蟲、蝴蝶、獨角仙般受歡迎,但這不影響李季篤對螳螂的熱愛,研究昆蟲20餘年,他不但以蟻獅、壺蜂為主題,帶領學生在全國中等學校科展中獲得優勝,自己也是昆蟲攝影迷,出版的昆蟲科普圖書被多次推介為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這次《螳螂飼養與觀察》讓許多讀者引領期待。

李季篤指出,螳螂無論外型、掠食、交配繁殖生態都特異於其他昆蟲,他是多數人不敢抓來玩耍的昆蟲,但牠舞動鐮刀前肢、兇狠奮戰啃食模樣,讓人特別著迷,不但中國武術中螳螂拳是一類門派,螳螂在世界文獻中,有生動的描述,比如客家人覺得螳螂出手捕抓獵物動作像是推石磨,泡沫狀的螵蛸脹起又破裂像泡泡「嗶嗶剝剝」,依其風俗民情取了「挨礱辟破」之名;閩南人看到螳螂在草叢中飛奔行動迅速,取名「草猴」之名 ,而在國外有人稱螳螂為長頸蟲、占卜者、祈禱蟲、天馬、刀螂、拒斧蟲、乞食蟲等,研究這些故事相當的有趣。

埔里鎮宏仁國中生物科老師李季篤出版《螳螂飼養與觀察》一書,書中寫了許多螳螂不為人知的一面。(圖/李季篤提供)
埔里鎮宏仁國中生物科老師李季篤出版《螳螂飼養與觀察》一書,書中寫了許多螳螂不為人知的一面。(圖/李季篤提供)

而在長期飼養觀察經驗中,李季篤也發現網路資訊不盡正確,比如一般人都會有母螳螂交配後肯定會把公螳螂吃掉印象,但在野外,公螳螂通常能手一鬆成功落地逃脫,可能是學者習慣抓活體在飼養箱觀察,公螳螂無路可逃,才會被「老婆」吃掉;另外同種螳螂體色變異性很大,中間機轉是什麼,書中有詳細實驗分析。

宏仁國中校長李孟桂表示,李季篤是宏仁國中的大師,很少有老師在昆蟲領域像他如此專業又執著,家中如果有對昆蟲飼養有興趣的孩子,看了李老師的書,在昆蟲相關智識及研究方法上一定能開出一扇新窗。

有意購買李老師新書的鄉親,可以在2018年1月於博客來或晨星網路書店選購:http://www.morningstar.com.tw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