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埔里報導】國際扶輪3462地區扶輪之子委員會,在南投縣新住民二代學生人數比例最多的埔里國中,舉辦深根「多元文化好事多」服務計劃,4個月研習後,27日校方與扶輪社共同主持舉辦成果展,當天學生展現學習越南語及商業經營企劃成果,學生還大展身手展現向媽媽學習的家鄉菜料理,指導扶輪社友及學校老師手作DIY,讓大家一起品嘗南洋料理的風味。

愈來愈多的新住民來到台灣結婚生子,加上國人不婚、不生,少子化問題被解釋為「動搖國本」,反倒是新住民家庭的學生比例顯著增加,根據埔里國中輔導處統計,全校越南、柬埔寨、印尼新住民的子女高達164人,佔全校學生13.6%,東南亞的異國文化,在埔里鎮已經紮根,新住民子女,很適合扮演文化推廣的角色。
扶輪之子成材深根「多元文化好事多」服務計劃一個學期推展基本多元文化研習,再做傳統文化及在地旅遊文案實作,引導學生認識媽媽的家鄉,能以簡單的母語做講解及解說,還讓孩子與媽媽共同做菜,介紹南洋飲食文化,而「回到外婆家溯根計劃」,學校老師及扶輪社社友在寒假期間,一起陪同學生前往東南亞探尋孩子的外婆家,及台商在越南產業訪,讓孩子對母親母國文化更深刻認識。

埔里國中校長脈樹‧塔給鹿敦說,融入式課程帶領學生們認識越南當地文化,學生用傳統歌謠教唱方式學習語文,用遊戲了解越南風土民情,暨南國際大學越籍博士班學生及越籍老師共同傳授越南美食、節慶、社交禮儀,引以為傲的是有4位學生僅短短4個月的學習越南語,參加中區4縣市新住民語文競賽榮獲優等,努力學習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

參與計劃的學生說,感謝各界幫忙,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到母親語言及文化,認識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優勢,學習母親的語言能力與母親國家文化,得到自我的肯定,很開心有這樣課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