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當成廢鐵! 埔里重要文資涼亭鐵軌落腳小埔社

公誠路遙拜所的涼亭鐵軌,已送至小埔社鐵道公園,將作為文資保存或利用。(柏原祥 攝)

【編按】埔里鎮公誠路台糖公園(現為鳥居餐廳)裡的涼亭,支柱其實是鐵軌,是見證埔里鐵道文化的重要遺產,卻因民眾反映腐朽毀壞,差點被當成破銅爛鐵回收利用,經過地方文史工作者潘樵、縣議員廖志城等人的努力,流浪的鐵軌歷經一年又半載終於找回來了,潘樵為此投書大埔里@報,記錄這曲折的歷程。

【文/潘樵】在埔里愛蘭橋下方的溪床上,昔日有一處礫石堆,埔里人稱它為「石珠」,其功能類似碼頭邊的石碇,有穩定船隻的作用,因為一旁的愛蘭台地從遠處觀看就像一艘船,所以老一輩的埔里人都相信,石珠的存在可以維護愛蘭台地的良好風水,加上石珠地處埔里交通的出入口,更具有守住錢財外流的功能,因此當地才有「埔里窟,有入無出」的俗諺。

民國90年,愛蘭橋正在進行橋梁的新建工程,為了方便人車的出入,遂在東側建一鋼構便橋,然而工程尚未完成,7月的桃芝颱風帶來驚人的豪雨,於是暴漲的溪水沖壞便橋的支架,事後,施工單位趕緊派出挖土機進行搶修,然而當時橋下的溪床有段高低落差,為了順利通行,挖土機遂將旁邊的一堆礫石挖來填補,而那堆礫石就是石珠,是守護愛蘭台地風水與埔里錢財的石珠。

石珠被不知情的工程人員挖除之後,當然在地方上引起極大的風波,於是在地的文史工作者遂與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串聯並提出陳情,而工程單位(埔里工務段)在得知石珠的重要性之後也從善如流,於民國92年重建建造了一座石珠還給埔里,為了慶祝石珠失而復得,當時地方上還特地舉辦「石珠重生」的活動呢。

水沙連地區鐵道路線簡圖,黃色標示部分有遺跡留存。(潘樵提供)
水沙連地區鐵道路線簡圖,黃色標示部分有遺跡留存。(潘樵提供)

翻開日治時期的台灣地圖,可以發現集集線鐵道是一路延伸到埔里來,因為當時埔里是製糖的重鎮,製成的蔗糖就是透過鐵道送到集集再轉運出去,因此火車及輕便車都曾經在埔里山城奔馳過一段時間;直到民國48年,鎮內的諸多鐵道遭八七水災的洪水沖毀,加上當時的公路設施已日趨完備,於是水災之後,殘留的鐵軌遂遭拆除,目前僅留下耶瑪溪峽谷的隧道、大坪頂的隧道,以及中正橋上游溪床上的七座橋墩等殘蹟,為埔里的鐵道歷史留下珍貴的見證。

眉鐵道橋在民國48年八七水災中被沖毀。(潘樵提供)
眉溪鐵道橋在民國48年八七水災中被沖毀。(潘樵提供)

民國105年年初,相關單位在眉溪進行疏濬的工程,於是每天都有砂石車在溪床上來來往往,而當時在溪床上的砂石車便道,其中一處正好穿過鐵道遺跡的兩座橋墩之間,於是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擔心再度發生類似石珠被挖除的事件,擔心那些舊橋墩會被破壞,於是趕緊向在地的廖志城議員陳情。

眉溪中正橋旁的橋墩,其實是埔里鐵道橋所遺留下來的。(柏原祥攝)
眉溪中正橋旁的橋墩,其實是埔里鐵道橋所遺留下來的。(柏原祥攝)

於是在105年3月16日,由廖議員會同文化局及河川局等相關單位到現場會勘,當時為了提供更多鐵道的佐證資料,文史工作者除了準備相關的舊照片之外,還帶領與會人員及媒體朋友到台糖副產加工廠對面的小公園,去拍攝一座由鐵軌所建構的涼亭。

那座涼亭的前身是一座遙拜所,是當時在糖廠工作的日本人用來遙拜虎頭山的神社之用,不過遙拜所的建築在台灣光復之後已遭拆除,目前只殘留著一些基座和石件,提供給人們探詢的線索。到了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之後,糖廠才利用一些拆除下來的鐵軌,在原本的遙拜所基地上構築一座涼亭,提供給員工和附近居民休憩之用,因為屋頂為六角形,因此人們遂以「六角亭」稱之。

位於台糖小公園的涼亭骨架,其實是早期埔里鐵道鐵軌。(柏原祥攝)
位於台糖小公園的涼亭骨架,其實是早期埔里鐵道鐵軌。(柏原祥攝)

經過數十年歲月風雨的侵襲,六角亭後來早已腐敗不堪,僅留下鐵軌的支柱,但是一般民眾可能不知道那是鐵軌,通常會認為那只是一般的鐵柱,因此藉由會勘鐵道橋墩的機會,也同時讓六角亭的鐵軌一併曝光,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媒體的報導,讓更多的民眾知道那座涼亭的珍貴與鐵軌保存的必要,因為那是見證埔里曾經有火車的重要文物。

位於埔里鎮公誠路的台糖小公園綠地,目前委外交由「鳥居」餐廳經營,並標榜台灣最後一座遙拜所。(柏原祥 攝)
位於埔里鎮公誠路的台糖小公園綠地,目前委外交由「鳥居」餐廳經營,並標榜台灣最後一座遙拜所。(柏原祥 攝)

之後,在涼亭旁有一間以文創為標榜的餐廳開始動工,餐廳前還設置有鳥居等日式風格的建築,甚至還以「台灣唯一僅存的遙拜所」作為宣傳,充滿著濃濃的日本風情。然而就在餐廳完工並開始營業之後,有民眾覺得一旁的小公園有些髒亂,甚至那座涼亭殘留的鐵柱有腐蝕倒塌的危險,於是向里長反應,隨後由埔里鎮公所清潔隊進行當地的環境清理,同時行文給台糖公司將涼亭的鐵柱給拆除。

然而不管是陳情的民眾,還是里長、鎮公所以及台糖公司,大家都是基於安全與善意的理由將那些鐵柱拆除,因此大家都沒有錯,但是看在文史工作者的眼中,那是令人十分惋惜的事情,因為那些鐵柱是鐵軌,是見證埔里鐵道歷史的物件之一,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是十分珍貴的。而且,文史工作者還擔心,那些被拆除的鐵軌如果被當成破銅爛鐵賣掉,那就更加可惜了,於是幾經打聽、聯絡,終於確認鐵軌還在,拆除之後被暫時放置在台糖副產加工廠的廠區中,而且台糖公司在得悉鐵軌的重要性之後,也同意要將鐵軌歸還給埔里。

在地方文史工作者潘樵、縣議員廖志城(左二)的爭取下,公誠路遙拜所的涼亭鐵軌已尋獲,並運至小埔社客家鐵道公園。(圖/潘樵提供)
在地方文史工作者潘樵、縣議員廖志城(左二)的爭取下,公誠路遙拜所的涼亭鐵軌已尋獲,並運至小埔社客家鐵道公園。(圖/潘樵提供)

不管是之前的遙拜所或是後來的涼亭,其實都已經失去原有的功能,因此拿回來的鐵軌已經不需要在原地重建,於是大家遂商議要將那些鐵軌暫時放置在廣成里,因為當地是昔日埔里火車的終點站,目前還有一座火車的小公園,而且里長羅寅雄對於埔里的鐵道歷史相當清楚,甚至還有一些保存鐵道文化的構想,因此將那些鐵軌存放在廣成里,無疑是最適當的選擇。

後來,經過羅里長及鎮公所的幫忙,並藉由公文的往返,那些鐵軌終於在106年10月23日,正式歸還給埔里。而這樣的過程讓人憶起當年石珠重生的往事,然而不管是石珠還是鐵軌,在積極陳情和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也看見了一種希望,一種民間愛鄉護鄉的自主力量以及相關部門接納民意的良好典範。

在地方文史工作者潘樵(右二)縣議員廖志城(左二)的爭取下,公誠路遙拜所的涼亭鐵軌尋獲,並運至小埔社客家鐵道公園。(圖/潘樵提供)
在地方文史工作者潘樵(右二)縣議員廖志城(左二)的爭取下,公誠路遙拜所的涼亭鐵軌尋獲,並運至小埔社客家鐵道公園。(圖/潘樵提供)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