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淪為賣場休息站 埔里特產微型園區需明確定位

宜蘭玉兔觀光工廠益智遊戲區背景就是很真實工廠的樣子,它就是一家真的工廠,遊客參觀的生產線也是真的生產線。(楊馥瑜 攝)

【文/楊馥瑜】南投縣府將在埔里鎮設置地方特色產業微型園區,並將於8月招商,針對縣府發佈的新聞內容來探究,似乎欠缺全盤且詳細的計畫,國內觀光工廠熱潮正在退燒,許多淪為吹冷氣的大賣場,如果僅是將鎮內既有特產加工平台移植至園區,不做創新及細部軟體規劃,反而會讓遊客看到埔里觀光資源上的貧乏。

首先:縣府所謂的「微型」的定義為何?是因為只有5至8家產業叫做「微」?還是因為投入資金少叫做「微」?亦或是青年創業叫做「微」?若定義不清楚,招商的對象,或想參與投資的業者對於園區各有想像,集合在一起後,恐會淪落成小型旅展或休息站式大賣場,園區特色主軸將難以凸顯。

縣府規劃在埔里設置地方特色產業微型園區,規劃範圍的土地曾經舉辦過南投縣花卉嘉年華。(柏原祥 攝)
縣府規劃在埔里設置地方特色產業微型園區,規劃範圍的土地曾經舉辦過南投縣花卉嘉年華。(柏原祥 攝)

第二:如縣府發佈新聞中所說的知名紙業、金都餐廳、18度C,5至8家產業不就已經佔了快一半嗎?埔里就那麼大,一直以來,所有的新建設、新政策、新活動都是既有對象在分潤,埔里這類重分配大於專業團隊的玩法已不是第一次,但有打響埔里觀光的口碑或品牌嗎?「觀光業是要邀請大家來玩,不是關起家門自己玩。」換湯不換藥只會讓人看到埔里觀光資源上的貧乏。

第三:觀光工廠在台灣自去年開始已逐漸下坡,也倒了很多家。前年台南市也曾鼓勵業者做觀光工廠,2016年8月市長賴清德在臉書中表示,全國通過觀光工廠評鑑共134家,台南市就佔了23家(2017年全國133家,台南市24家),期望推出觀光工廠一日遊,賴清德甚至在輔導業者時說,民眾旅遊一天就可以排二到三家觀光工廠,問題是誰會將「玩觀光工廠」塞滿行程?即使密集度很高的宜蘭,也不推這樣的玩法。埔里的特色不就是生態、慢遊嗎?應該是以這核心作為發展主軸。

玉兔觀光工廠參觀之後的益智遊戲區,地板、背景就是很真實工廠的樣子。(楊馥瑜 攝)
玉兔觀光工廠參觀之後的益智遊戲區,地板、背景就是很真實工廠的樣子。(楊馥瑜 攝)

筆者曾經幫台南幾家觀光工廠上課,深刻瞭解這市場並非如政府所築的美夢;2017年新聞報導觀光工廠及參觀人次成長,銷售量高達幾十億,但也有新聞報導觀光工廠倒閉及營收下滑,真相是什麼?自身也玩遍了宜蘭的觀光工廠,真的很多是為了跟風而做的,沒有文化內涵可言,淪為吹冷氣的賣場,大多的重點在銷售,看不到生產線,這塊領域在變質競爭下,已開始退燒,縣府還要朝這方向規劃嗎?若要說服縣民,應當說清楚每年18億產值到底怎麼算?難道周邊土地炒作也算在內?埔里鎮其實不大,觀光產業還算集中,十幾分鐘內就可在Feeling18巧克力工房、金都餐廳、廣興紙寮遊走,其實不需要把它們集中起來營業。

共同工作創新平台才是埔里最欠缺的

另外談到誰需要創新平台,青年微型創業需要、地方農家需要、生態教育需要、社區發展需要,我個人認為,縣府應當針對這類有強需求、且從無到有更能創造效益、價值與掌聲的區塊投注資源,打造一個鼓勵創新、交流、分享的真正平台,讓參與夥伴在那裡討論、激盪、研發,不只是賣商品,有一點像是共同工作空間或新創基地,還可以定期邀請外縣市的青年團隊來交流,它一樣能創造觀光產值,最重要的是新創的成果分享與累積,會帶動埔里周邊更多產業升級。(本文作者楊馥瑜為經濟學家,長期關注觀光產業發展)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