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訊】仁愛鄉著名的登山路線能高越嶺古道,沿線是賽德克族人的傳統獵場,也是早期族人東遷到花蓮,成為太魯閣族的重要路徑,為了讓學生體會先人遷移的艱辛歷程辛苦歷程,仁愛鄉春陽、廬山、平靜國小合辦畢業典禮,帶領畢業生至能高越嶺古道健行,路途中向部落耆老學習山林生活智慧,盼望畢業生認識自身血脈並傳承祖靈的精神與文化。
能高越嶺古道最早期是賽德克族人的獵徑,也是東遷到花蓮的主要路線,日治時期,日本人循著這條路線修築理番道路,沿途設置多個駐在所,控制當族人在山區活動,光復後,台電為了花東地區的供電需求,再度沿著此路線修築東西向輸電線路,將日月潭大觀電廠的電能輸送至花東,能高越嶺道則成了養護線路的道路,走一趟能高越嶺道,不但能親近豐富的高山生態,也可瞭解台灣山林的開發史及瞭解賽德克族群播遷的歷史。
部落長輩進行祈福儀式之後,來自春陽、廬山、平靜三所國小的畢業生,決定來挑戰能高越嶺古道,他們不僅登山健行,還要在部落耆老及獵人的陪同下學習在山林山存的智慧,耆老們傳頌以往先人播遷的辛苦過程,獵人則教導運用山林裡的石板、竹子等因地制宜的材料製作陷阱抓獵物,如何探勘水源、有哪些植物可以吃、怎樣的地勢較適合宿營過夜等。
一行成功抵達天池山莊後,在往更高的「光被八表」碑前舉行畢業典禮,學童開心領取畢業證書,原本期待的行程,日前因雨取消,還好再次上山天候許可,終於能順利抵達目的地,為在校6年劃下值得紀念的句點。
平靜國小校長余秀英說,能高越嶺古道畢業之旅,讓三校畢業班學童認識祖靈曾經生活過的山林,這是一個文化性、生態性的動態學習;春陽國小校長梁有章表示,雖然小朋友生活在部落,但他們還是對於土地上的一些人事物,有些距離感,透過實地踏查、耆老述說,讓畢業生們能深刻記住自身族群有寶貴的文化資產。
影音來源:南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