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噶哈巫探訪楓仔林族親 帶來生動母語話劇

四個「生活會話班」的老中青三代,首次嘗試以母話演出生活話劇,會場充滿歡笑聲。(潘仁和攝)
四個「生活會話班」的老中青三代,首次嘗試以母話演出生活話劇,會場充滿歡笑聲。(潘仁和攝)

【黃美英/仁愛報導】仁愛鄉「楓仔林」社區位於南豐村,連結著埔里盆地與仁愛山地,外界一般印象是屬於客家及賽德克族群的聚落,其實噶哈巫族裔也是社區多元族群的一支,7月24日來自埔里眉溪兩岸的族人至楓仔林社區交流,演出一場生動的母語話劇。

楓仔林在日治時期,已有守城和蜈蚣社區的噶哈巫族人,遷移到這山邊地區開墾,由於當時滿山的楓樹,因而有楓仔林的俗稱地名,噶哈巫族裔雖然在社區裡是少數族群,但埔里蜈蚣、大湳、牛眠社區的母語班老師和學員沒有忘記他們,準備一場話劇表演,希望能表達對遷居楓仔林的噶哈巫族親的關心與支持!

噶哈巫族語班大湳班和南豐班表演後,教師潘永歷(中坐者)講評,指出母語的腔調運用。(潘仁和攝)
噶哈巫族語班大湳班和南豐班表演後,教師潘永歷(中坐者)講評,指出母語的腔調運用。(潘仁和攝)

各班的老師和學員,都準備單場話劇表演,族人雖然有些怯場,甚至一時之間忘了母語台詞,但全場充滿愉悅的氣氛,除了表達對族親的關心,也希望大家能將族語帶回家庭與生活中,在場的孩子,至少都學會講一句:Pakatahayak!(謝謝)。

近年,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努力推動族語的復振計畫,已完成「耆老影音典藏」、「噶哈巫古調採集」、「噶哈巫語言書寫系統建置」等計畫,另外,守城社區發展協會在去年藉由語言學者的編輯,出版《噶哈巫語分類辭典》,此書乃80高齡的耆老潘永歷的畢生心血著作,也是噶哈巫最重要的語言保存與學習教材。

噶哈巫的族親們以話劇練習母語,傳承母語,說祖先的故事。(噶哈巫文教協會提供)
噶哈巫的族親們以話劇練習母語,傳承母語,說祖先的故事。(噶哈巫文教協會提供)

今年,噶哈巫文教協會有鑑於語言與生活文化的密切相關,更積極推動「生活會話班」計畫,獲得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補助,今年5月,協會已順利在埔里鎮牛眠、大湳、蜈蚣社區,以及仁愛鄉的南豐社區開設「生活會話班」,為加強族語的說讀能力,每週一次的正式開班授課學習,由有經驗且熟悉族語的耆老傳授,增進學習互動狀況,期使族語能落實於當今的社區生活中。

今年度更重要的一項計畫,是每月舉辦「族語日」,由各班的族語老師帶領,舉辦說故事、創作歌謠、生活劇場等表演、比賽。「族語日」社區交流活動,希望族人記取祖先講的話,不論在家庭或聚會及各種場合,皆能以運用族語溝通,希望能有朝一日能全面推動「族語日」,讓說族語、唱族語歌謠成為基本的生活知能。

埔里眉溪噶哈巫族人至南豐村楓仔林社區探望族親,老中青三代都來了。(噶哈巫文教協會提供)
埔里眉溪噶哈巫族人至南豐村楓仔林社區探望族親,老中青三代都來了。(噶哈巫文教協會提供)

目前各社區的噶哈巫母語老師包括潘永歷、潘應玉、潘惠珠、潘香、潘阿春、潘隆川、朱玉甚、潘英惠、潘來好(陸續邀請中),各社區每週上課備有茶點,輕鬆有趣的會話,也會安排戶外教學,有興趣上課的民眾歡迎聯繫噶哈巫文教協會。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