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厝人氣旺 溪南劉家過端午

溪南劉家古厝家族成員端午節祭拜、燒金紙的景象。(李休睏攝)
溪南劉家古厝家族成員端午節祭拜、燒金紙的景象。(李休睏攝)

【李休睏/埔里報導】6月7號端午節前夕,埔里溪南里的「劉家古厝」頗為喧鬧,十多位的家族成員返鄉祭祖,在古樸的古厝團聚敘舊。埔里知名的家族宅第「劉家古厝」,起建於1916年(大正五年)、完工於1918年(大正七年),係由早年的當地林業鉅子劉阿梧出資建設,古厝主要由劉氏親家、著名土木師傅沈江松親手操刀,完成了該座極具特色的家族宅第;目前古厝的繼承人,為劉阿梧之子劉阿才(已故)其名下的五房子孫所共同持有。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溪南古厝」,堪稱埔里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宅第,圖為家族成員在古厝祭祀的情況。(李休睏攝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溪南古厝」,堪稱埔里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宅第,圖為家族成員在古厝祭祀的情況。(李休睏攝)

祭祖活動中,分別由三房及四房的子孫歸來舉辦。按照古禮「拜公媽」,家族十多人的祈拜陣勢,頓時讓古厝正廳「人滿為患」,空間擁擠、連轉個身都有困難;對此情形,四房大姊劉淑娟不以為意,她表示,「如果湊齊今天歸來的三房、四房沒到齊的家族成員,並再加上其他三房的子孫,古厝正廳可能連家人踏腳的地方都沒有!」如此形容,足可見劉家後代開枝散葉的繁盛程度。

溪南劉家四房幼弟劉弘麟,準備刀削自庭院長出的「白甘蔗」(李休睏攝)
溪南劉家四房幼弟劉弘麟,準備刀削自庭院長出的「白甘蔗」(李休睏攝)

現今的「劉家古厝」,已無任何後嗣居住。除了重大節日的祭祖活動外,古厝平時的看顧工作,多由四房的劉弘堅、劉弘麟兄弟所負責;由於二人皆現居台中,離老家較近,多透過週六日的假日時刻返家。平時的看護工作中,除了定期的除草之外,也嘗試種植可可、咖啡等新作物,與古厝庭院中的芒果、龍眼等老年果樹彼此相映,讓百年「劉家古厝」呈現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讓後代子孫記住祖先胼手胝足的美好成果。

溪南劉家三房大哥劉弘智之女劉怡廷,是就讀暨大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的優秀後代,很開心參與此次的家族團聚活動。(李休睏攝)
溪南劉家三房大哥劉弘智之女劉怡廷,是就讀暨大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的優秀後代,很開心參與此次的家族團聚活動。(李休睏攝)
劉阿梧先生在埔里鎮義舉崇隆,更得到日本天皇的褒賞。(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劉阿梧先生在埔里鎮義舉崇隆,更得到日本天皇的褒賞。(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劉阿梧小檔案(資料來源/埔里影像故事館):

1884年,劉阿梧才19歲時,從大陸廣東遷住埔里珠仔山生蕃空(今溪南國小一帶),從事木材業致富後,見珠仔山一帶的居民前往埔里必須涉水渡過南烘溪十分不便,雨季時溪水暴漲更是險象環生,於是下定決心要建造一座橋樑方便行人,遂獨立出資2萬餘圓,興建埔里來往珠仔山的橋梁,長約200公尺,寬約2公尺,於日昭和6年(1931年)1月27日舉行開通式,原要取名為「劉姓橋」,但官方不許可,後以日語諧音的「隆生橋」為名,昭和8年(1933年)劉阿梧先生的義舉更得到日本天皇的褒賞。

早期由劉阿梧先生出資興建的隆生橋。(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早期由劉阿梧先生出資興建的隆生橋。(埔里影像故事館提供)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