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原祥、吳宗澤/埔里報導】埔里鎮南安路護岸移樹議題白熱化,任內種下整排茄苳的前埔里鎮長張鴻銘指出,鎮長指出的杷城排洪道平行裂縫,其實是水泥連接縫,不規則裂縫應該是3、40年的壁面自然老化 ,與茄苳沒太大關係,約30公分厚的水泥壁裡是土石,並非水泥,茄苳留在原地,根系抓住土石有助於固堤,張鴻銘並強調,「移樹留坑,反而造成護岸往道路崩塌,更危險,護岸有問題,應該向水利單位找錢維護,怎麼會變成移樹呢?施政真得要秉持良知,別本末倒置,混淆視聽」。
張鴻銘曾任12、13屆埔里鎮長,任期從民國83年至91年,他指出南安路的茄苳幾乎都是他任內種植的,而欒樹則是當時扶輪社、地方仕紳共同栽種,當時公所選擇茄苳原因,是該地有一棵百年的茄苳樹王公、地名又 叫「茄苳腳」,而茄苳在古早時候,便是沿著當地水岸生長的本土樹,如今茄苳蔚然成林,讓很多人感念。
對於埔里鎮長周義雄臉書發佈照片,指茄苳是破壞杷城排洪道的元兇,張鴻銘指著一張張照片,表情不以為然,表示他有到現場勘查過,平行長條的裂縫是水泥連接縫,係因護岸的水泥板是用板模從底部做起,底層跟上層的水泥不同時間乾,膨脹係數也不一樣,自然會產生裂縫。
張鴻銘也指出,杷城排洪道護岸出現垂直或不規則裂縫也很正常,係因這護岸是吳敦義擔任縣長時代做的,已有3、40年的歷史,一般水泥建築,50年已達使用年限,杷城排洪道可以說是快達到年限,硬說裂縫是茄苳樹所造成的,是倒果為因混淆視聽的說法。
張鴻銘進一步解釋,氾濫嚴重的河川或水庫,會用底層降溫工法,做出看似沒有接縫的水泥連續壁,但杷城排洪道是屬於區域性支流,不像濁水溪、烏溪水量那麼大,所以堤防護岸的作法是靠溪流那一側做約30公分厚的水泥板,內側則為土石,那水泥板抗洪效果有限,反而是後方的茄苳樹根緊緊抓住土石,保護鄰近流域居民的安全,「如果硬是挖掉留坑,那是破壞護岸結構,再怎麼填補,也很難比樹根抓土石更緊密,沿岸居民會更危險」。
「印象中杷城排洪道從未氾濫成災或潰堤」張鴻銘指出,杷城排洪道的上游是東埔野溪,在他任內曾經整治過,擴大行水斷面,另在枇杷、杷城里加強地下排水系統,杷城排洪道的水流不瞬間暴漲,順利的排進南港溪,杷城排洪道要發生潰堤、淹大水,不是說不可能,但機率非常低。
「螞蟻有問題,應當做好病蟲害防治,把環境整理好;護岸有問題,應該找水利單位協助,把護岸修好,何況茄苳能固堤,怎能全怪罪到樹上,還要把整排樹移掉,這邏輯講不通嘛!」張鴻銘並提醒執政者「施政要秉持良知,不應倒果為因,混淆視聽」。
對於張鴻銘的說法,埔里鎮長周義雄表示,他不是否定茄苳固堤的功用,但不適用杷城排洪道上,護岸毀壞確實是樹木造成的,有必要做移植,詳情部分將在13日10時於鎮公所舉辦的說明會中,邀請林務、水土保持、工務水利科、河川局、結構技師、樹石協會共同來說明,歡迎團體當面討論溝通。
相關連結
埔里鎮長周義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i.hsiung.chou?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