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蟲為椅 紙教堂展蝴蝶風起雕塑

紙教堂雕塑小朋友
紙教堂展出大型幼蟲、蝴蝶雕塑,吸引許多小朋友來玩耍。(柏原祥攝)

【記者柏原祥/埔里報導】九二一地震即將屆滿十四週年之際,新故鄉基金會邀請一群青年藝術家,以「埔里蝴蝶風」為主題,製作一系列雕塑,這些作品隱含人生樣貌與自然律則,即日起在紙教堂見學園區內展示,值得民眾細細品味。

新故鄉基金會此次陳列的十件雕塑作品,每件都有其個性與「看世界」不同的觀點,其中王振瑋的《蝴蝶風起》,以絕妙的不對稱平衡設計,矗立在紙教堂旁的大景觀池,不銹鋼材質的蝴蝶雕塑,會隨著微風慢慢旋轉飛行,代表著任何社會改造運動,都需要外在條件來成就,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的願景,需要人、社區、環境跨區域來合作。

紙教堂藝術家
看似玩偶的蝴蝶幼蟲或成蟲雕塑,隱含藝術家嚴肅的環境、社會關注。(柏原祥攝)

而紙教堂前一系列色彩繽紛額司毛毛蟲、蝴蝶雕塑品,特別「吸睛」,20日陽光普照,這批設在青綠草皮上的作品,成了大小朋友的大玩偶,遊客或坐或臥,與毛蟲融為一體。

來自20號倉庫駐村藝術工作者陳宗勳、廖健棠、蔡政庭及在地藝術家廖珮如等人,將非核家園、女性粉色意識、向宮崎駿致敬、笑看人生蛻變、回憶童年吃冰淇淋的回憶及意識灌輸在作品中,看似大玩具,卻隱含嚴肅的社會議題。

紙教堂蝴蝶雕塑
在紙教堂展出的蝴蝶風起雕塑,不僅是藝術品,還是可以親近的大玩具。(柏原祥攝)

黃柏維的「擬人面王蟲之態」,以人的臉結合宮崎駿在電影〈風之谷〉中的王蟲角色,他表示毛蟲因是幼蟲,需要模擬葉子的顏色作為保護色、或是食用有毒植物讓體內存有毒素,來保護自已避免天敵的襲擊,生物藉由演化適應自然,人類卻改變自然來適應自已,是這件作品想呈現給觀者的反思之處。

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表示,戶外雕塑作品必須要禁得起日曬雨淋、及人為蓄意破壞,很多人對於蝴蝶幼蟲有無知的害怕,這種「以蟲為椅」的設計概念,是希望人們與蟲在一起玩樂,減少對蝴蝶幼蟲的恐懼。這次展覽是透過藝術的介入,型塑城鎮的新美學。走過921,蝴蝶是埔里最佳代言者,希望埔里如蝴蝶般,迎向美麗的新世界。當蝴蝶風起,世界會越來越美麗。(2013.09.20)

紙教堂雕塑
王振瑋的不銹鋼《蝴蝶風起》雕塑品,矗立在紙教堂旁的大景觀池,蝴蝶造型看似左右對稱而平衡,實則是介入不對稱的微妙平衡。(柏原祥攝)
 

Comments

@報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