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警頻頻至大坪頂查緝逃逸外勞,雖然於法有據,但這樣作為,外勞不感激,連當地農民也強烈反彈,當法令、政策建構在欠缺民意的基礎上,這個法就應修正,相關單位更應跳脫法匠思維,探究問題出在哪?
農村高齡化、青壯人口外流,雇用外勞早已是半公開的秘密,不僅大坪頂,梨山、力行產業道路沿線,常常可見外勞在農園工作的身影。不論合法、非法,台灣蔬果價格穩定,相較歐美國家便宜,外勞的貢獻不容抹煞,不過談到引進外勞的議題,往往引發排擠本勞的反對聲浪,農村缺工的問題仍然無解。
本勞不願投入農業的關鍵因素,在於薪資、工作環境誘因低,青年寧願加入服務業,也不願跨進要忍受日曬雨淋的農業。要增加薪資,無非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價值,這牽涉到種植技術與銷售模式,但技術設備需要資本,農戶往往要借錢投資,才能添購先進的技術與資材。銷售問題更複雜了,國內農業產銷體系剝削問題向來嚴重,主要利潤被中、大盤吸收,農民利潤微薄,還要面對天災等風險。
如果政府能輔導農民採用新技術,健全產銷體系,幫助農戶賺錢,並輔導民間設立「農力仲介」公司,供應並訓練本地勞工,本勞沒有語言隔閡,也不會有非法雇用問題,如果本勞能夠幫助農戶賺更多錢,怎麼還會雇用外勞呢?(2013.08.20)
Comments
@報廣告